- 向小东;刘重庆;
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区分一般性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综合目标导向下的拥挤模型及用以分析拥挤对产出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各省份农业拥挤状况及其对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21年社会目标和综合目标导向下拥挤的省份多于经济目标导向下拥挤的省份;考察期内,中部和东北地区在综合目标导向下的效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综合目标导向下,仅中、西部地区存在农业劳动力这一社会性投入拥挤,拥挤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后得到改善;2021年各目标导向下拥挤对相应产出造成的损失占实际产出的比例普遍高于2016年。据此,建议各省份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目标,结合相应的拥挤评估结果和生产实际,合理配置各类农业资源,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拥挤。
2024年03期 v.23;No.111 28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董银果;吴宇森;
利用2022年中国对157个国家(地区)出口50种果蔬类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基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视角,实证分析SPS监管差异对中国果蔬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SPS监管差异抑制中国果蔬类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即贸易成本效应大于竞争优势效应,贸易成本效应抑制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而竞争优势效应仅促进集约边际;SPS监管差异对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以及对蔬菜农产品出口的抑制作用更大;杀菌剂监管差异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具有抑制作用,而杀虫剂监管差异仅抑制集约边际。据此,提出对标国际高标准SPS措施、帮助中小型企业克服技术难关、宣传食品安全理念等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v.23;No.111 299-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于蓉蓉;曹斌;穆月英;
日本农业合作保险制度与欧美国家的商业保险及政策性保险不同,是由农民自发建立的民间民管民受益的互助型农业灾害保险,具有运营成本低、有效规避保险中道德风险等优势。在分析日本农业合作保险发展历程之上,研究发现日本农业合作制度具有以小农户为主体民主管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资金使用效率高、联合定损、承保方式多样和财政扶持的特点。近年来,由于成员数量锐减、自然灾害频发等,农业合作保险出现保险费金额减少、定损制度难以维系等问题。对此,日本优化组织机构、保险类型、承保方式和定损方式,压缩管理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从日本农业合作保险的经验来看,建议我国健全农业大灾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合作保险制度和探索多样化的定损方法。
2024年03期 v.23;No.111 309-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费威;安芷萱;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样本数据测算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QAP模型实证分析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处于发展推进期,但目前两者并未达到最优耦合状态;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水平差异经历“缩小-平稳-增大”的过程,缩小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都是解决耦合不平衡的关键;政府调控水平、运输邮电水平以及外贸开放水平差异是造成各省耦合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科技水平的差异化有利于缩小各省耦合度的差异。据此,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农业农村发展,打造高效高质寄递运输网络,健全农产品国内统一大市场体系,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2024年03期 v.23;No.111 317-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5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 ] - 杨建辉;赵世龙;许江帆;
利用山东省94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取逐步回归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探析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农户化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行为态度和行为能力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小农户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其采纳化肥替代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均年收入、威望、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身份能够显著提高小农户采纳化肥替代技术的概率,规模经营则降低其采纳概率;行为态度和行为能力在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行为态度和行为能力越高的小农户更倾向采纳化肥替代技术;社会经济地位对种植粮食作物小农户采纳的推动作用更强;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和规模户受其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在化肥替代技术采纳时具有异质性。据此,建议通过补贴激励、精准宣传等手段重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的化肥替代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小农户与亲环境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机衔接。
2024年03期 v.23;No.111 326-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申云;卢跃;
基于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的视角,采用面板Probit模型、内生扩展模型(ERM)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社利益联结对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供应链信贷的违约风险缓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提高农社利益联结程度能够显著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相较于利润返还和技术培训联结方式,融资支持与订单销售联结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缓释效果更好,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可靠。机制分析显示,农社利益联结能够通过增收机制和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增强农户还款能力和私人借贷能力,从而促进农户履约还款。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合作社领办主体及社员规模的差异,也是影响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的重要因素,并导致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供应链信贷的违约风险缓释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据此,建议加强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联农带农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联合体,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信用生态圈。
2024年03期 v.23;No.111 337-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赵玉;吴志明;陈霖波;
基于鄱阳湖流域水稻主产区10个县(区)的571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为分析框架下采用随机效用理论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期望收益、风险态度等因素对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分组回归讨论技术培训和成本感知对这一替代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减施化肥和使用有机肥行为存在相关性,减施化肥的稻农使用有机肥的概率为0.56,使用有机肥的稻农减施化肥的概率为0.41,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约为0.21。2)期望收益、风险厌恶、小概率偏好越高,稻农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越低,而损失厌恶程度越高,稻农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越高。3)参加过施肥技术培训的稻农更倾向于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感知成本的提升会增加稻农使用有机肥的概率。据此,从保障绿色施肥收入、降低绿色施肥成本和加强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v.23;No.111 347-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