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梅;邢蕾;颜华;
农业产业链已经成为农业经营趋势,作为产业链节点组织一员,合作社的风险呈现出更多的风险关联性。基于“风险识别-风险承担-风险防范”理论框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引入资产专用性和剩余索取权理论对农业产业链下不同环节和不同主体承担风险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由于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而面临更多风险,应关注风险机制设计;在“共担风险”和“系统防范”的原则下,以关系契约和分成契约为基础建立农业产业链横向主体联结风险机制,以及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风险工具介入来完善合作社的内外部风险机制。据此,提出鼓励农业产业链主体联结模式创新、构建与农业产业链配套的制度体系、创建金融风险工具的政策扶持体系等政策启示。
2022年01期 v.21;No.9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1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左喆瑜;李周;
根据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村和非项目村1 190个地块数据,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在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参数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政策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借助两阶段方法分析风险偏好和政策干预对肥料生产率和肥料投入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系数和对小概率事件重视系数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技术支持政策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为正;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能够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对于完全采纳行为,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政策会产生正的环境效应。基于此,建议通过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调节风险偏好对农户实地技术采纳行为的消极影响,实施精准培训和促进社会学习提高技术采纳水平。
2022年01期 v.21;No.97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何睿;金建君;吕红;
基于中国重庆市参与有情境实验设置的228户农户以及无情境设置的23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检验和计量模型的方法,比较中国农户的风险偏好(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在无情境设置和气候变化情境框架实验的差异,同时实证分析框架设置和人口统计特征如何影响受访农户的风险厌恶与损失厌恶。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情境设置使农民更加厌恶风险和损失,损失厌恶的变化大于风险厌恶;(2)农户个体年龄、性别、常住人口数量、家庭位置、农药支出情况、农技培训和合作社参与情况对农户的风险偏好选择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测量农户风险偏好时适当加入真实情境框架,组织广大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鼓励农户扩宽信息获取渠道,因人而异地推介符合农户风险偏好特征的生产决策等。
2022年01期 v.21;No.97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志恒;符越;
基于甘肃省8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技术认知、收益预期、传播渠道、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技术扩散条件视角下农户无公害农药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假说模型,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熵值法实证分析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原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现象,悖离发生率为39.9%;技术认知、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强,传播渠道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弱;不同维度传播渠道对悖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组织干部传播渠道负向影响悖离,人际关系传播渠道中同邻居交流方式负向影响悖离,而同亲戚交流、同好友交流等方式对悖离的影响均不显著;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在技术认知对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中存在负向交互效应。基于此,建议政府将无公害农药宣传精准落实到提升农户技术认知层面,推广成本低、施用便捷的无公害农药,加大无公害农药补贴力度,并制定相关惩罚措施,营造绿色乡村人文环境,从而推动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转化为行为。
2022年01期 v.21;No.97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2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娥;罗宇;赵敏娟;
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随意丢弃废旧农膜严重影响人居生态环境,如何有效促进农膜回收成为当前乡村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基于黄河流域六省1 932个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对农户农膜回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农膜回收行为占样本区农户农膜使用行为的60%。(2)社会网络的高度和广度是影响农户回收行为的重要因素;信息获取的数量和质量对农户的回收行为同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相比于社会网络对农户农膜回收行为的影响,信息获取的作用效果更优。(3)信息获取在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农膜回收行为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建议未来在促进农户农膜回收利用过程中发挥社会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和完善信息传播机制建设,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同时,建议重视政府监督力度和村内环保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01期 v.21;No.97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李堃;李艳军;
基于湖北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田野调查,从互动仪式理论视角对村民与零售商之间的人际互动情况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零售市场环境下,买卖双方的人际互动既存在于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提升村民的自尊体验、内群体归属感、人际团结感、信任感等,对购买决策产生多路径、跨情境影响;买卖双方人际互动与购买决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彼此强化的动态、循环过程,即村民对买卖双方人际互动所蕴含的社会化意义的解读,能够影响其下一次在双方互动过程中的态度与购买行为。基于此,乡村零售市场的升级应保留或积极构建小卖部的互动展演空间和娱乐对话空间,从而强化消费者忠诚、培育村庄社区感、助力提升村民幸福感;政策制定者应重视本村零售商在村庄社会人文环境构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借助店老板密集的人际关系网络及其意见领袖地位达成某种社会化目标,以便为村庄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2022年01期 v.21;No.97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友;陈昕;祁春节;
基于2009年1月—2020年12月我国36个重点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同截距同系数模型和变截距变系数模型分别考察蔬菜、肉禽和粮食等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及其南北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我国水果价格波动幅度存在南北空间差异,北方城市波动幅度普遍高于南方城市;(2)蔬菜、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具有显著的替代性影响,北方城市水果价格受替代性影响显著而南方城市受该影响不显著;(3)北粮南运使全国粮食供给稳定均衡,粮食价格对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仅限于低收入城市且不存在南北空间差异。基于此,要稳定水果价格波动且实现全国水果市场的空间整合,建议完善水果价格的空间预警机制,实施水果市场区域差异化管理,出台支持“南果北调”的跨区域水果流通政策。
2022年01期 v.21;No.97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