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0453

农业经济

  • 政府扶持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

    陈盛伟;杨柳;杨桐;

    基于山东省1 057个家庭农场的实际调研数据,利用KHB模型和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扶持对于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政府扶持对于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受限于缺乏有效信用基础,家庭农场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在正规信贷市场中实现金融资金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扶持来纠正长期制度性信贷配给引致的资本误配,缓解信贷约束,以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2)政府扶持通过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0.53%,其中生产性融资能力、财务管理规范以及盈利能力的中介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2.20%、16.27%、1.53%。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融资能力,得以有效缓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鉴于此,为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建议继续扩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适应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要求。

    2021年06期 v.20;No.96 693-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扶持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

    陈盛伟;杨柳;杨桐;

    基于山东省1 057个家庭农场的实际调研数据,利用KHB模型和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扶持对于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政府扶持对于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受限于缺乏有效信用基础,家庭农场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在正规信贷市场中实现金融资金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扶持来纠正长期制度性信贷配给引致的资本误配,缓解信贷约束,以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2)政府扶持通过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0.53%,其中生产性融资能力、财务管理规范以及盈利能力的中介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2.20%、16.27%、1.53%。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融资能力,得以有效缓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鉴于此,为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建议继续扩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适应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要求。

    2021年06期 v.20;No.96 693-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扶持对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

    陈盛伟;杨柳;杨桐;

    基于山东省1 057个家庭农场的实际调研数据,利用KHB模型和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扶持对于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政府扶持对于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受限于缺乏有效信用基础,家庭农场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在正规信贷市场中实现金融资金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扶持来纠正长期制度性信贷配给引致的资本误配,缓解信贷约束,以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2)政府扶持通过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0.53%,其中生产性融资能力、财务管理规范以及盈利能力的中介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2.20%、16.27%、1.53%。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融资能力,得以有效缓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鉴于此,为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建议继续扩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适应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要求。

    2021年06期 v.20;No.96 693-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家庭农场身份类型与农机服务供给行为——基于内生型和外生型的比较

    曹铁毅;杨亚琼;邹伟;

    利用江苏省538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以农机服务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考察不同类型(内生型和外生型)家庭农场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行为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家庭农场在以农机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身份类型差异会影响其带动行为。具体而言:在以农机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内生型农场发挥的作用更大,其为小农户提供服务的概率比外生型农场高10个百分点;具有农机资源优势是内生型农场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受教育水平、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规模以及农业贷款获得等也是影响家庭农场服务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场身份对小农户服务带动的影响在农场主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农场经营规模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建议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服务,同时,明确差异化功能定位,发挥两类农场在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

    2021年06期 v.20;No.96 702-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家庭农场身份类型与农机服务供给行为——基于内生型和外生型的比较

    曹铁毅;杨亚琼;邹伟;

    利用江苏省538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以农机服务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考察不同类型(内生型和外生型)家庭农场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行为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家庭农场在以农机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身份类型差异会影响其带动行为。具体而言:在以农机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内生型农场发挥的作用更大,其为小农户提供服务的概率比外生型农场高10个百分点;具有农机资源优势是内生型农场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受教育水平、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规模以及农业贷款获得等也是影响家庭农场服务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场身份对小农户服务带动的影响在农场主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农场经营规模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建议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服务,同时,明确差异化功能定位,发挥两类农场在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

    2021年06期 v.20;No.96 702-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家庭农场身份类型与农机服务供给行为——基于内生型和外生型的比较

    曹铁毅;杨亚琼;邹伟;

    利用江苏省538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以农机服务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考察不同类型(内生型和外生型)家庭农场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行为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家庭农场在以农机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身份类型差异会影响其带动行为。具体而言:在以农机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内生型农场发挥的作用更大,其为小农户提供服务的概率比外生型农场高10个百分点;具有农机资源优势是内生型农场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受教育水平、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规模以及农业贷款获得等也是影响家庭农场服务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场身份对小农户服务带动的影响在农场主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农场经营规模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建议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服务,同时,明确差异化功能定位,发挥两类农场在带动小农户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

    2021年06期 v.20;No.96 702-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要素拼凑、双元创业学习与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基于特定间接效果模型的评估

    龙海军;田丽芳;

    利用253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数据,采用阶层回归分析、特定间接效果模型评估等方法,分析要素拼凑、双元创业学习对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要素拼凑对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和双元创业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返乡创业者要素拼凑与创业经验优化之间均起中介作用,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影响力更强。因此,为推动返乡创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返乡创业者有效利用先前经验优势返乡创业,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要素资源拼凑活动;同时,在创办企业初期,返乡创业者可侧重利用式学习持续优化创业经验,而在创业成长期及之后,则应注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相机结合。

    2021年06期 v.20;No.96 712-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要素拼凑、双元创业学习与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基于特定间接效果模型的评估

    龙海军;田丽芳;

    利用253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数据,采用阶层回归分析、特定间接效果模型评估等方法,分析要素拼凑、双元创业学习对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要素拼凑对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和双元创业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返乡创业者要素拼凑与创业经验优化之间均起中介作用,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影响力更强。因此,为推动返乡创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返乡创业者有效利用先前经验优势返乡创业,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要素资源拼凑活动;同时,在创办企业初期,返乡创业者可侧重利用式学习持续优化创业经验,而在创业成长期及之后,则应注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相机结合。

    2021年06期 v.20;No.96 712-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要素拼凑、双元创业学习与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基于特定间接效果模型的评估

    龙海军;田丽芳;

    利用253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数据,采用阶层回归分析、特定间接效果模型评估等方法,分析要素拼凑、双元创业学习对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要素拼凑对返乡创业者创业经验优化和双元创业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返乡创业者要素拼凑与创业经验优化之间均起中介作用,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影响力更强。因此,为推动返乡创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返乡创业者有效利用先前经验优势返乡创业,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要素资源拼凑活动;同时,在创办企业初期,返乡创业者可侧重利用式学习持续优化创业经验,而在创业成长期及之后,则应注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相机结合。

    2021年06期 v.20;No.96 712-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秦小迪;吴海涛;侯小远;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021年06期 v.20;No.96 721-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2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秦小迪;吴海涛;侯小远;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021年06期 v.20;No.96 721-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2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秦小迪;吴海涛;侯小远;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021年06期 v.20;No.96 721-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2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感知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行为决策吗?——基于拓展TPB模型的实证研究

    吴文智;崔春雨;戴玉习;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立足外来经营者视角,基于乡村民宿投资实际情境,纳入风险感知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相关研究假说,并对不同投资规模的乡村民宿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态度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行为意图,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透过投资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2)风险感知对投资态度具有影响作用,而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风险感知,且模型存在一条链式中介路径。(3)投资规模对各要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风险感知对不同投资规模均具有影响作用,且投资规模越大,风险感知越强。基于此,提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投资态度;同时应重视乡村民宿投资风险的负面影响作用,实现乡村民宿经营可持续性发展等管理启示。

    2021年06期 v.20;No.96 730-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感知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行为决策吗?——基于拓展TPB模型的实证研究

    吴文智;崔春雨;戴玉习;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立足外来经营者视角,基于乡村民宿投资实际情境,纳入风险感知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相关研究假说,并对不同投资规模的乡村民宿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态度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行为意图,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透过投资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2)风险感知对投资态度具有影响作用,而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风险感知,且模型存在一条链式中介路径。(3)投资规模对各要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风险感知对不同投资规模均具有影响作用,且投资规模越大,风险感知越强。基于此,提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投资态度;同时应重视乡村民宿投资风险的负面影响作用,实现乡村民宿经营可持续性发展等管理启示。

    2021年06期 v.20;No.96 730-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感知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行为决策吗?——基于拓展TPB模型的实证研究

    吴文智;崔春雨;戴玉习;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立足外来经营者视角,基于乡村民宿投资实际情境,纳入风险感知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相关研究假说,并对不同投资规模的乡村民宿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态度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行为意图,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透过投资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2)风险感知对投资态度具有影响作用,而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风险感知,且模型存在一条链式中介路径。(3)投资规模对各要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风险感知对不同投资规模均具有影响作用,且投资规模越大,风险感知越强。基于此,提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投资态度;同时应重视乡村民宿投资风险的负面影响作用,实现乡村民宿经营可持续性发展等管理启示。

    2021年06期 v.20;No.96 730-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林业与生态经济

  • 环境素养视角下的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

    王博文;杨馥玮;王雅楠;

    基于陕西省893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环境素养、非正式环境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和行为的共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环境素养方面,参与渠道、主动监督意识、整治责任意识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发挥显著影响;在非正式环境方面,村内整治工作受重视程度、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同样发挥显著影响。其中,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等非正式环境因素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环境素养因素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据此,建议加强环境整治知识培训和媒体宣传,提高农户环境素养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通过群众管护、承包管护、社会化管护、制度管护等方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2021年06期 v.20;No.96 740-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2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环境素养视角下的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

    王博文;杨馥玮;王雅楠;

    基于陕西省893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环境素养、非正式环境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和行为的共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环境素养方面,参与渠道、主动监督意识、整治责任意识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发挥显著影响;在非正式环境方面,村内整治工作受重视程度、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同样发挥显著影响。其中,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等非正式环境因素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环境素养因素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据此,建议加强环境整治知识培训和媒体宣传,提高农户环境素养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通过群众管护、承包管护、社会化管护、制度管护等方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2021年06期 v.20;No.96 740-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2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环境素养视角下的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

    王博文;杨馥玮;王雅楠;

    基于陕西省893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环境素养、非正式环境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和行为的共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环境素养方面,参与渠道、主动监督意识、整治责任意识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发挥显著影响;在非正式环境方面,村内整治工作受重视程度、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同样发挥显著影响。其中,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等非正式环境因素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环境素养因素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据此,建议加强环境整治知识培训和媒体宣传,提高农户环境素养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通过群众管护、承包管护、社会化管护、制度管护等方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2021年06期 v.20;No.96 740-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2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职业分化的影响研究——以江西为例

    杜娟;胡亚平;朱述斌;

    利用对林农连续8年跟踪调查的纵向数据,运用系统广义估计方程(GEE)的Logistic面板回归模型,揭示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和内生性等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结构的家庭林地资源禀赋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存在差异化影响,经济林对集体林区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吸引力最强,用材林次之,竹林最弱。(2)不同林分结构林地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的吸附效应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作用下进一步分化,经济林、用材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务农,而竹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则促进林农非农就业。(3)通过地理位置交互项分析可知,区域偏远因素会削弱林地资源对集体林区林农务农的吸引力。基于此,提出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林分结构优化轮伐政策、分类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林业等政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0;No.96 749-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职业分化的影响研究——以江西为例

    杜娟;胡亚平;朱述斌;

    利用对林农连续8年跟踪调查的纵向数据,运用系统广义估计方程(GEE)的Logistic面板回归模型,揭示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和内生性等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结构的家庭林地资源禀赋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存在差异化影响,经济林对集体林区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吸引力最强,用材林次之,竹林最弱。(2)不同林分结构林地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的吸附效应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作用下进一步分化,经济林、用材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务农,而竹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则促进林农非农就业。(3)通过地理位置交互项分析可知,区域偏远因素会削弱林地资源对集体林区林农务农的吸引力。基于此,提出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林分结构优化轮伐政策、分类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林业等政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0;No.96 749-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职业分化的影响研究——以江西为例

    杜娟;胡亚平;朱述斌;

    利用对林农连续8年跟踪调查的纵向数据,运用系统广义估计方程(GEE)的Logistic面板回归模型,揭示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和内生性等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结构的家庭林地资源禀赋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存在差异化影响,经济林对集体林区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吸引力最强,用材林次之,竹林最弱。(2)不同林分结构林地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的吸附效应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作用下进一步分化,经济林、用材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务农,而竹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则促进林农非农就业。(3)通过地理位置交互项分析可知,区域偏远因素会削弱林地资源对集体林区林农务农的吸引力。基于此,提出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林分结构优化轮伐政策、分类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林业等政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0;No.96 749-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食物经济

  • 中国人造植物肉产业的发展现状、驱动机制与前景预测

    刘聪;石奇;钱龙;

    以人造植物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梳理植物肉的驱动机制和制约因素,并进行前瞻性预测。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肉,人造植物肉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节约生产要素、降低产出污染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除加强国内畜禽业供给和扩大进口贸易之外,大力发展人造植物肉产业可以作为潜在的第三条路径以适当补充国内肉类供给缺口。(2)当前国内植物肉产业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2019年国内植物肉产品对传统肉制品的替代率为0.37%,可节约饲料粮99.05万吨。(3)植物肉的后续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预测到2050年替代率可增至6.7%,可替代超过1 300万吨肉制品和节约4 600多万吨饲料粮。基于此,研究结论对促进中国植物肉产业发展、激励畜禽业转型和保障饲料粮安全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1年06期 v.20;No.96 759-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人造植物肉产业的发展现状、驱动机制与前景预测

    刘聪;石奇;钱龙;

    以人造植物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梳理植物肉的驱动机制和制约因素,并进行前瞻性预测。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肉,人造植物肉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节约生产要素、降低产出污染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除加强国内畜禽业供给和扩大进口贸易之外,大力发展人造植物肉产业可以作为潜在的第三条路径以适当补充国内肉类供给缺口。(2)当前国内植物肉产业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2019年国内植物肉产品对传统肉制品的替代率为0.37%,可节约饲料粮99.05万吨。(3)植物肉的后续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预测到2050年替代率可增至6.7%,可替代超过1 300万吨肉制品和节约4 600多万吨饲料粮。基于此,研究结论对促进中国植物肉产业发展、激励畜禽业转型和保障饲料粮安全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1年06期 v.20;No.96 759-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人造植物肉产业的发展现状、驱动机制与前景预测

    刘聪;石奇;钱龙;

    以人造植物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梳理植物肉的驱动机制和制约因素,并进行前瞻性预测。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肉,人造植物肉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节约生产要素、降低产出污染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除加强国内畜禽业供给和扩大进口贸易之外,大力发展人造植物肉产业可以作为潜在的第三条路径以适当补充国内肉类供给缺口。(2)当前国内植物肉产业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2019年国内植物肉产品对传统肉制品的替代率为0.37%,可节约饲料粮99.05万吨。(3)植物肉的后续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预测到2050年替代率可增至6.7%,可替代超过1 300万吨肉制品和节约4 600多万吨饲料粮。基于此,研究结论对促进中国植物肉产业发展、激励畜禽业转型和保障饲料粮安全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1年06期 v.20;No.96 759-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土地经济

  •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房抵押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余丽燕;黄细文;

    基于福建742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ISM模型,分析外部性、认知性以及关系性3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外部性社会资本(以"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外出打工经历"指标衡量)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以"是否了解农村产权抵押"和"信贷政策"的指标衡量)对农民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外部性社会资本作为深层次的原因影响着其认知性社会资本水平,进而影响贷款需求和经历,最终影响农民对农房的抵押融资意愿。基于此,为提高农民农房以及宅基地抵押融资的成功,建议加大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产权知识的宣传以提高农民认知水平,鼓励农民加入当地农民合作社;借鉴一些地区宅基地抵押贷款权益实现的成功经验,在不同地区分类有序推进,以尽可能减少农村正规信贷供给的不足问题。

    2021年06期 v.20;No.96 769-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房抵押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余丽燕;黄细文;

    基于福建742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ISM模型,分析外部性、认知性以及关系性3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外部性社会资本(以"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外出打工经历"指标衡量)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以"是否了解农村产权抵押"和"信贷政策"的指标衡量)对农民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外部性社会资本作为深层次的原因影响着其认知性社会资本水平,进而影响贷款需求和经历,最终影响农民对农房的抵押融资意愿。基于此,为提高农民农房以及宅基地抵押融资的成功,建议加大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产权知识的宣传以提高农民认知水平,鼓励农民加入当地农民合作社;借鉴一些地区宅基地抵押贷款权益实现的成功经验,在不同地区分类有序推进,以尽可能减少农村正规信贷供给的不足问题。

    2021年06期 v.20;No.96 769-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房抵押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余丽燕;黄细文;

    基于福建742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ISM模型,分析外部性、认知性以及关系性3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外部性社会资本(以"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外出打工经历"指标衡量)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以"是否了解农村产权抵押"和"信贷政策"的指标衡量)对农民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外部性社会资本作为深层次的原因影响着其认知性社会资本水平,进而影响贷款需求和经历,最终影响农民对农房的抵押融资意愿。基于此,为提高农民农房以及宅基地抵押融资的成功,建议加大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产权知识的宣传以提高农民认知水平,鼓励农民加入当地农民合作社;借鉴一些地区宅基地抵押贷款权益实现的成功经验,在不同地区分类有序推进,以尽可能减少农村正规信贷供给的不足问题。

    2021年06期 v.20;No.96 769-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

  •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

    郑瑞强;郭如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核心要义是要通过乡村发展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和能级跃升,推进乡村全域性的高质量发展,高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障碍破解,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做好以下5个领域的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双融合",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勇于集成式惠民改革,增进高浓度创新策源能力;畅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精致服务,全力营造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创新高品质人民生活。

    2021年06期 v.20;No.96 780-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90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

    郑瑞强;郭如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核心要义是要通过乡村发展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和能级跃升,推进乡村全域性的高质量发展,高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障碍破解,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做好以下5个领域的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双融合",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勇于集成式惠民改革,增进高浓度创新策源能力;畅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精致服务,全力营造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创新高品质人民生活。

    2021年06期 v.20;No.96 780-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90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

    郑瑞强;郭如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核心要义是要通过乡村发展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和能级跃升,推进乡村全域性的高质量发展,高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障碍破解,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做好以下5个领域的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双融合",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勇于集成式惠民改革,增进高浓度创新策源能力;畅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精致服务,全力营造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创新高品质人民生活。

    2021年06期 v.20;No.96 780-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90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代际关系情感化——基于城郊农村的调查

    梁伟;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逐渐呈现情感化趋势。通过对城郊农村代际关系进行田野考察,在三代视域中分析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及其互动逻辑。结果表明:城郊农村子代与父代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型代际关系,即以"资源投入-情感反馈"为核心的互动模式,并具有子代依附性、代际互动日常性与互惠性、价值整合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兴起、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少子化趋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郊家庭"一城一乡"居住格局,共同构成交往型代际关系的社会基础。在交往型代际关系中,父代与子代形成多元互动策略,通过教养分离、亲密关系建构和互动均衡维持家庭代际关系的总体平衡。交往型代际关系是父代与子代共同调整的结果,具有高度情感性特征,有利于子代发展和家庭关系和谐。基于此,建议重新审视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及其平衡过程,以此理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

    2021年06期 v.20;No.96 789-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代际关系情感化——基于城郊农村的调查

    梁伟;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逐渐呈现情感化趋势。通过对城郊农村代际关系进行田野考察,在三代视域中分析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及其互动逻辑。结果表明:城郊农村子代与父代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型代际关系,即以"资源投入-情感反馈"为核心的互动模式,并具有子代依附性、代际互动日常性与互惠性、价值整合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兴起、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少子化趋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郊家庭"一城一乡"居住格局,共同构成交往型代际关系的社会基础。在交往型代际关系中,父代与子代形成多元互动策略,通过教养分离、亲密关系建构和互动均衡维持家庭代际关系的总体平衡。交往型代际关系是父代与子代共同调整的结果,具有高度情感性特征,有利于子代发展和家庭关系和谐。基于此,建议重新审视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及其平衡过程,以此理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

    2021年06期 v.20;No.96 789-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代际关系情感化——基于城郊农村的调查

    梁伟;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逐渐呈现情感化趋势。通过对城郊农村代际关系进行田野考察,在三代视域中分析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及其互动逻辑。结果表明:城郊农村子代与父代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型代际关系,即以"资源投入-情感反馈"为核心的互动模式,并具有子代依附性、代际互动日常性与互惠性、价值整合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兴起、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少子化趋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郊家庭"一城一乡"居住格局,共同构成交往型代际关系的社会基础。在交往型代际关系中,父代与子代形成多元互动策略,通过教养分离、亲密关系建构和互动均衡维持家庭代际关系的总体平衡。交往型代际关系是父代与子代共同调整的结果,具有高度情感性特征,有利于子代发展和家庭关系和谐。基于此,建议重新审视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及其平衡过程,以此理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

    2021年06期 v.20;No.96 789-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机制——基于粤中L村的考察

    魏景容;

    公共价值创造是增进公民福祉的重要战略工具。基于公共价值理论追踪粤中L村公共价值创造过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发掘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机制。结果表明:村域公共价值创造在于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村"两委"主导、村民以及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参与格局,由此凸显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的实践图景;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贯穿于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体现在干部巡查与村民进言的价值识别机制、"四议两公开"的共识达成机制、村组引领与外部互动的环境支持机制、撬动组织内外资源的管理运作机制。然而,在村域引入公共价值创造理念,需要充分考虑村情,因地找寻村民的价值偏好,以更好地回应村民的需求。

    2021年06期 v.20;No.96 797-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机制——基于粤中L村的考察

    魏景容;

    公共价值创造是增进公民福祉的重要战略工具。基于公共价值理论追踪粤中L村公共价值创造过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发掘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机制。结果表明:村域公共价值创造在于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村"两委"主导、村民以及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参与格局,由此凸显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的实践图景;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贯穿于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体现在干部巡查与村民进言的价值识别机制、"四议两公开"的共识达成机制、村组引领与外部互动的环境支持机制、撬动组织内外资源的管理运作机制。然而,在村域引入公共价值创造理念,需要充分考虑村情,因地找寻村民的价值偏好,以更好地回应村民的需求。

    2021年06期 v.20;No.96 797-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机制——基于粤中L村的考察

    魏景容;

    公共价值创造是增进公民福祉的重要战略工具。基于公共价值理论追踪粤中L村公共价值创造过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发掘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机制。结果表明:村域公共价值创造在于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村"两委"主导、村民以及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参与格局,由此凸显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的实践图景;党建引领与社会互动贯穿于村域公共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体现在干部巡查与村民进言的价值识别机制、"四议两公开"的共识达成机制、村组引领与外部互动的环境支持机制、撬动组织内外资源的管理运作机制。然而,在村域引入公共价值创造理念,需要充分考虑村情,因地找寻村民的价值偏好,以更好地回应村民的需求。

    2021年06期 v.20;No.96 797-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会影响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吗?——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李道和;闫宇;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及边际效应分析,从农村地缘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较高;社会资本中人际联系、人际信任、人际互助、人情往来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农民地缘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丰富,其参与村干部选举的意愿越强烈;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和政府影响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府影响和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的提升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重视和利用农村地缘社会资本优势,构建稳定和谐的乡村环境,加快人才培育和优化基础服务,为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创造条件。

    2021年06期 v.20;No.96 805-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会影响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吗?——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李道和;闫宇;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及边际效应分析,从农村地缘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较高;社会资本中人际联系、人际信任、人际互助、人情往来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农民地缘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丰富,其参与村干部选举的意愿越强烈;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和政府影响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府影响和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的提升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重视和利用农村地缘社会资本优势,构建稳定和谐的乡村环境,加快人才培育和优化基础服务,为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创造条件。

    2021年06期 v.20;No.96 805-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会影响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吗?——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李道和;闫宇;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及边际效应分析,从农村地缘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较高;社会资本中人际联系、人际信任、人际互助、人情往来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农民地缘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丰富,其参与村干部选举的意愿越强烈;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和政府影响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府影响和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的提升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重视和利用农村地缘社会资本优势,构建稳定和谐的乡村环境,加快人才培育和优化基础服务,为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创造条件。

    2021年06期 v.20;No.96 805-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第1~6期总目次

    <正>~~

    2021年06期 v.20;No.96 81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第1~6期总目次

    <正>~~

    2021年06期 v.20;No.96 81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第1~6期总目次

    <正>~~

    2021年06期 v.20;No.96 81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农林经济管理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农林经济管理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2021年06期 v.20;No.96 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农林经济管理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农林经济管理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2021年06期 v.20;No.96 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农林经济管理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农林经济管理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2021年06期 v.20;No.96 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