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月英;赖继惠;
基于2019年五省市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种植户样本调研数据,在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下,运用Multivariate Logit模型,以中间商收购为基准组,从农户视角研究生计资本对中间商收购、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及其他渠道(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商收购和自送产地批发市场为我国主要蔬菜流通渠道,新型流通渠道仍处于发展阶段;流通渠道以其他渠道(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为主的农户具备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流通渠道选择起显著性作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和种植蔬菜年限对选择中间商收购起反向作用,家庭劳动力人数对选择中间商收购起正向作用;市场信息对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起正向作用。为保障我国农户蔬菜流通渠道和促进蔬菜产业发展,首先需保证蔬菜种植农户与中间商合作稳定性,提高蔬菜种植农户自我经营水平;其次需完善蔬菜流通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利用大规模农户选择多元化建设流通渠道的趋势,并提高农户固定资产拥有水平。
2021年04期 v.20;No.94 429-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穆月英;赖继惠;
基于2019年五省市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种植户样本调研数据,在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下,运用Multivariate Logit模型,以中间商收购为基准组,从农户视角研究生计资本对中间商收购、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及其他渠道(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商收购和自送产地批发市场为我国主要蔬菜流通渠道,新型流通渠道仍处于发展阶段;流通渠道以其他渠道(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为主的农户具备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流通渠道选择起显著性作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和种植蔬菜年限对选择中间商收购起反向作用,家庭劳动力人数对选择中间商收购起正向作用;市场信息对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起正向作用。为保障我国农户蔬菜流通渠道和促进蔬菜产业发展,首先需保证蔬菜种植农户与中间商合作稳定性,提高蔬菜种植农户自我经营水平;其次需完善蔬菜流通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利用大规模农户选择多元化建设流通渠道的趋势,并提高农户固定资产拥有水平。
2021年04期 v.20;No.94 429-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齐振宏;汪熙琮;何坪华;
以安徽、湖南和湖北三省688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的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外出务工经历-生计资本-采纳规模"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介效应逐步回归法实证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户主外出务工经历、其他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2)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比例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3)生计资本变量中,各维度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负向显著,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正向显著,经济资本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建议引导已返乡务农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加大力度出台乡村振兴规划,避免高层次人才流失,鼓励有返乡意愿的回流劳动力再农化,以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2021年04期 v.20;No.94 438-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齐振宏;汪熙琮;何坪华;
以安徽、湖南和湖北三省688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的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外出务工经历-生计资本-采纳规模"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介效应逐步回归法实证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户主外出务工经历、其他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2)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比例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3)生计资本变量中,各维度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负向显著,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正向显著,经济资本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建议引导已返乡务农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加大力度出台乡村振兴规划,避免高层次人才流失,鼓励有返乡意愿的回流劳动力再农化,以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2021年04期 v.20;No.94 438-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徐瑞璠;刘文新;赵敏娟;
基于渭河流域58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态认知、生计资本及渭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比生计资本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生态认知和生计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且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直接影响效应显著高于生态认知;(2)生态认知在生计资本与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即生计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正向影响生态认知,进而间接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3)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直接影响(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远大于间接影响(生计资本→生态认知→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4)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其生态认知水平,降低其生计资本水平。基于此,提出提高渭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相关政策启示。
2021年04期 v.20;No.94 449-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徐瑞璠;刘文新;赵敏娟;
基于渭河流域58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态认知、生计资本及渭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比生计资本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生态认知和生计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且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直接影响效应显著高于生态认知;(2)生态认知在生计资本与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即生计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正向影响生态认知,进而间接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3)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直接影响(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远大于间接影响(生计资本→生态认知→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4)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其生态认知水平,降低其生计资本水平。基于此,提出提高渭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的相关政策启示。
2021年04期 v.20;No.94 449-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崔钊达;余志刚;张培鸽;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622 5,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分地区来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2)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平均水平提高0.034 5,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相较于兼业I型和兼业II型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纯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纯农户为技术推广服务对象、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推广轮作制、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等政策建议。
2021年04期 v.20;No.94 458-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1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崔钊达;余志刚;张培鸽;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622 5,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分地区来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2)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平均水平提高0.034 5,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相较于兼业I型和兼业II型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纯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纯农户为技术推广服务对象、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推广轮作制、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等政策建议。
2021年04期 v.20;No.94 458-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1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张会芬;杨坤;
通过对山东省4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效应由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政府偏好共同决定。问责压力来源于不同层级政府对改革试验区的督导、检查和验收,形成不同程度的问责压力,即强问责和弱问责;政府偏好是指试验区的改革倾向,包括改革工作机制、改革重点环节、前瞻改革探索等是否创新及创新程度,形成不同类型的发展偏好,表现为发展型偏好和任务型偏好,两者组合形成4种不同的改革效应,即"强问责-发展型偏好"组合下的积极改革、"弱问责-发展型偏好"组合下的稳进改革、"强问责-任务型偏好"组合下的保守改革以及"弱问责-任务型偏好"组合下的消极改革。积极改革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理想的状态,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政府偏好是形成积极改革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促进改革的积极性。
2021年04期 v.20;No.94 468-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会芬;杨坤;
通过对山东省4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效应由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政府偏好共同决定。问责压力来源于不同层级政府对改革试验区的督导、检查和验收,形成不同程度的问责压力,即强问责和弱问责;政府偏好是指试验区的改革倾向,包括改革工作机制、改革重点环节、前瞻改革探索等是否创新及创新程度,形成不同类型的发展偏好,表现为发展型偏好和任务型偏好,两者组合形成4种不同的改革效应,即"强问责-发展型偏好"组合下的积极改革、"弱问责-发展型偏好"组合下的稳进改革、"强问责-任务型偏好"组合下的保守改革以及"弱问责-任务型偏好"组合下的消极改革。积极改革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理想的状态,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政府偏好是形成积极改革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促进改革的积极性。
2021年04期 v.20;No.94 468-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锦墉;彭元元;
基于江西省1 553份农民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PSM模型实证检验"一村一大"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影响,并探讨参与"一村一大"的学历层次、学习模式和城乡工作地对自营工商业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参与"一村一大"对农民自营工商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参与"一村一大"学历层次越高,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参与"一村一大"学习模式形成的社会网络越丰富,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四,参与"一村一大"对农民选择城乡自营工商业具有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在农村自营工商业的影响更显著性。基于此,建议优化"一村一大"培养体系,构建良好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农村营商环境,保障农民在农村自营工商业的长效发展。
2021年04期 v.20;No.94 47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锦墉;彭元元;
基于江西省1 553份农民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PSM模型实证检验"一村一大"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影响,并探讨参与"一村一大"的学历层次、学习模式和城乡工作地对自营工商业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参与"一村一大"对农民自营工商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参与"一村一大"学历层次越高,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参与"一村一大"学习模式形成的社会网络越丰富,对农民自营工商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四,参与"一村一大"对农民选择城乡自营工商业具有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在农村自营工商业的影响更显著性。基于此,建议优化"一村一大"培养体系,构建良好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农村营商环境,保障农民在农村自营工商业的长效发展。
2021年04期 v.20;No.94 47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红根;宋成校;
基于全国主要省份家庭农场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以及Logit模型研究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性以及经营行业的代际传递性。结果表明:家庭农场表现出较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且家庭农场经营行业也存在显著的代际传递性;父代不同的经营模式会导致这种传递性的强弱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父亲经营农场、父母共同经营农场、父母至少一方经营农场、母亲经营农场;低人力资本家庭农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强于高人力资本家庭农场,大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高于小规模家庭农场。基于研究结论,建议相关措施需要关注家庭农场子代的现实诉求,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配套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不同的支持政策,引导家庭农场创新式发展与转型升级。
2021年04期 v.20;No.94 48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红根;宋成校;
基于全国主要省份家庭农场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以及Logit模型研究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性以及经营行业的代际传递性。结果表明:家庭农场表现出较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且家庭农场经营行业也存在显著的代际传递性;父代不同的经营模式会导致这种传递性的强弱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父亲经营农场、父母共同经营农场、父母至少一方经营农场、母亲经营农场;低人力资本家庭农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强于高人力资本家庭农场,大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高于小规模家庭农场。基于研究结论,建议相关措施需要关注家庭农场子代的现实诉求,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配套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不同的支持政策,引导家庭农场创新式发展与转型升级。
2021年04期 v.20;No.94 48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欢;乔娟;李建强;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生猪重大疫病的坚实壁垒,只有不断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才能确保养猪户养殖收益稳定和社会安定。结合调查数据,在全面分析养猪户生物安全防控现状基础上,运用Logit-ISM模型确定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内在发生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养猪户生物安全措施和技术采用不完善,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疫病防控等是薄弱环节,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第二,养猪户决策人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例、技术培训和标准化养殖场认知对养猪户采纳隔离观察措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例、标准化养殖场认知、养殖保险、技术培训和生产组织对养猪户采纳消毒处理措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不同影响因素间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养殖环境特征和行为认知特征是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形成的直接原因,个人基本特征和生产经营特征是间接或根源原因,但后者需要借助前者发挥影响作用。
2021年04期 v.20;No.94 51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欢;乔娟;李建强;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生猪重大疫病的坚实壁垒,只有不断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才能确保养猪户养殖收益稳定和社会安定。结合调查数据,在全面分析养猪户生物安全防控现状基础上,运用Logit-ISM模型确定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内在发生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养猪户生物安全措施和技术采用不完善,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疫病防控等是薄弱环节,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第二,养猪户决策人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例、技术培训和标准化养殖场认知对养猪户采纳隔离观察措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例、标准化养殖场认知、养殖保险、技术培训和生产组织对养猪户采纳消毒处理措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不同影响因素间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养殖环境特征和行为认知特征是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形成的直接原因,个人基本特征和生产经营特征是间接或根源原因,但后者需要借助前者发挥影响作用。
2021年04期 v.20;No.94 51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徐立峰;李润泽;杨肖丽;陈珂;
基于我国8个省份1 484位生猪养殖者饲料品牌选购行为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Logit和OLS回归模型,探讨营销感知和品牌认同对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营销感知和品牌认同均有助于提升生猪养殖者的品牌锁定行为。其中,营销感知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也可以通过品牌认同"部分地"间接作用于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即品牌认同在营销感知与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营销感知和品牌认同是生猪养殖者锁定购买行为的两大抓手,应通过强化饲料品牌战略建设、创新广告宣传方案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等方式,有效提高生猪养殖者对饲料品牌的持续购买。
2021年04期 v.20;No.94 523-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徐立峰;李润泽;杨肖丽;陈珂;
基于我国8个省份1 484位生猪养殖者饲料品牌选购行为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Logit和OLS回归模型,探讨营销感知和品牌认同对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营销感知和品牌认同均有助于提升生猪养殖者的品牌锁定行为。其中,营销感知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也可以通过品牌认同"部分地"间接作用于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即品牌认同在营销感知与生猪养殖者品牌锁定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营销感知和品牌认同是生猪养殖者锁定购买行为的两大抓手,应通过强化饲料品牌战略建设、创新广告宣传方案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等方式,有效提高生猪养殖者对饲料品牌的持续购买。
2021年04期 v.20;No.94 523-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灿;吴顺辉;李景刚;
利用575份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及其所关注的农村改革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稳定程度、农村非农化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退出、生态环境代价、非农发展方向等因素对农村居民选择城市发展的影响更突出;村庄资源禀赋认知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不明显;农村居民极为重视农村社保改革、农地改革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事务,并认为现代农业才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尊重农村居民选择,积极做好提升就业水平、人居环境整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社保改革等工作。
2021年04期 v.20;No.94 54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2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灿;吴顺辉;李景刚;
利用575份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及其所关注的农村改革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稳定程度、农村非农化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退出、生态环境代价、非农发展方向等因素对农村居民选择城市发展的影响更突出;村庄资源禀赋认知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不明显;农村居民极为重视农村社保改革、农地改革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事务,并认为现代农业才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尊重农村居民选择,积极做好提升就业水平、人居环境整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社保改革等工作。
2021年04期 v.20;No.94 54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2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陆渊;张新文;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意愿"研究框架,探析村民的社会公平感与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两个个体认知变量剖析社会公平感和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运作机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的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村民社会公平感越高,其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越强烈;社会公平感并不直接影响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而是通过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双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此外,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比较发现,机构信任在村民社会公平感与乡村治理有序参与意愿之间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建立村务公开公示机制、完善村务监督和法律机制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机制等措施,以激励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
2021年04期 v.20;No.94 552-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3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陆渊;张新文;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意愿"研究框架,探析村民的社会公平感与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两个个体认知变量剖析社会公平感和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运作机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的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村民社会公平感越高,其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越强烈;社会公平感并不直接影响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而是通过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双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此外,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比较发现,机构信任在村民社会公平感与乡村治理有序参与意愿之间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建立村务公开公示机制、完善村务监督和法律机制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机制等措施,以激励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
2021年04期 v.20;No.94 552-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3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周双磊;
农民与商贩间的博弈是一场围绕其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本存量所展开的生活游戏。博弈共分为三个阶段:"找买主"阶段,农民运用"拉关系"策略寻求买家,但仍心存伦理顾虑";议价"阶段,农民使用"晓之以情"和"捆绑销售"策略争取利益,商贩则通过"共谋"等方式谋求利益最大化";结果"阶段,农民形成"价格联盟"以抵抗共谋,但因忽略群体异质性而易于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综合理性视角和社会底蕴来审视当事人的行为,可发现其既是"理性"的,即所使用的手段与目的存在因果关联,同时又因掺杂着"人情"和"关系"等因素而显示出别样的社会意义。正如"价格顺从"和"适当提价"对农民与商贩而言,并不等于放弃利益,相反是利益最大化和关系再生产的辩证法,也是当事人在日常实践中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此外,"社会底蕴"这一变量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农民理性问题的理解。
2021年04期 v.20;No.94 5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双磊;
农民与商贩间的博弈是一场围绕其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本存量所展开的生活游戏。博弈共分为三个阶段:"找买主"阶段,农民运用"拉关系"策略寻求买家,但仍心存伦理顾虑";议价"阶段,农民使用"晓之以情"和"捆绑销售"策略争取利益,商贩则通过"共谋"等方式谋求利益最大化";结果"阶段,农民形成"价格联盟"以抵抗共谋,但因忽略群体异质性而易于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综合理性视角和社会底蕴来审视当事人的行为,可发现其既是"理性"的,即所使用的手段与目的存在因果关联,同时又因掺杂着"人情"和"关系"等因素而显示出别样的社会意义。正如"价格顺从"和"适当提价"对农民与商贩而言,并不等于放弃利益,相反是利益最大化和关系再生产的辩证法,也是当事人在日常实践中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此外,"社会底蕴"这一变量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农民理性问题的理解。
2021年04期 v.20;No.94 5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