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文静;李太平;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3次轮番上涨,与之伴随的却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经营收益长期低下,农业外部环境会通过成本收益机制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生产经营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从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角度实证分析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因土地经营规模限制或涨幅较快的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土地流转的作用效果有限;劳动成本上升时,地理特征差异带来不同程度的劳动要素替代和种植结构调整,与非农就业机会共同作用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2015年05期 v.14;No.59 445-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杜威漩;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大致可分为启动、调整和深化三个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产生的直接效应在于:农民个体经济理性强化、村庄基层组织公共事务管理功能弱化、农地细碎化。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引致效应是导致小农水治理出现困境:建设之困、管护之困和使用之困。要化解小农水治理困境就要进行多元化制度创新:培育声誉资本、开启声誉机制以提升农民合作理性;积极发展农民水利合作组织以弥补村庄基层组织公共事务管理功能的不足;创新和完善农地产权流转制度以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创新和完善财政支持小农水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介入。
2015年05期 v.14;No.59 453-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栾江;马瑞;李浩;马凯;
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理论和测度模型,对1998—201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增长与化肥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基于此,对脱钩评价模型进行扩展,构建脱钩指数分解模型,对脱钩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作物中只有园艺作物产量同化肥消费量为强脱钩关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均处于弱脱钩状态。分析得出:不同作物产量与化肥消费的"脱钩"与否主要取决于化肥利用效率,农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仅相对有限,而且作用方向多变。
2015年05期 v.14;No.59 460-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康小兰;张明龙;刘滨;
发展合作联社是未来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合联契约的选择是决定合作联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以合作联社合联契约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Binary 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部分因素对选择联盟松散型模式较为显著,这说明目前合作联社的发展还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联盟关系;第二,合作社自身特征和合作社职能对选择一体化紧密型模式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发展合作联社之前,首先要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提升合作社的质量;第三,一体化紧密型模式与联盟松散型模式相比,其集约化程度以及一体化程度要求更高,对合作社创办人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发展一体化紧密型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05期 v.14;No.59 467-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施生旭;庄哲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可分内部与外部融资渠道,内部融资渠道主要有社员入股、社员捐资等形式,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或信用社的正规金融体系与亲友借贷、民间金融组织的非正规金融体系等形式。构建合作社融资渠道变量因素,基于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回归统计分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建设的建议。
2015年05期 v.14;No.59 472-479+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翁贞林;罗千峰;郑瑞强;
基于生猪成本收益的相关数据,探讨在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4种生猪养殖模式下生猪成本、收益及其发展趋势;利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方法,分析4种生猪养殖模式和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情况。通过研究,得出基本结论:(1)规模养殖模式具有成本优势;(2)中、小规模的养猪利润和技术效率高;(3)生猪生产具有波动性,面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困境;(4)散养模式利润波动大,规模养殖模式利润稳定。并提出对策:(1)强化成本控制与管理,降低养殖成本;(2)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生猪养殖门槛;(3)提高生猪品质,增强养殖经济效益;(4)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提升抗风险能力。
2015年05期 v.14;No.59 490-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马梅;乔光华;周杰;郑娜娜;
应用供给理论,采用C-D函数构建影响锡林郭勒盟牧区羊放牧规模的实证模型,找出草地政策、市场条件及气候变化对羊的年末存栏规模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羊肉价格对锡林郭勒盟牧区羊年末存栏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单位羊的饲养成本对羊年末存栏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草地政策的出台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对羊年末存栏量产生极显著的制约作用;气温和降水对羊的年末存栏数量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气温对羊的年末存栏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降水量对羊年末存栏数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草原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个体增产型转化,积极建立牧区羊肉的地理品牌,并发挥其地理品牌效应,走高价位绿色羊肉品牌路线,以实现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牧业经济效益的双层目标。
2015年05期 v.14;No.59 500-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园园;孙世民;
运用双种群进化博弈模型研究由养猪场和屠宰加工企业组成的两级猪肉供应链质量控制策略选择的演进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猪场策略选择的演进趋势受高低质量生猪的生产成本差、收购价格差和奖惩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屠宰加工企业策略选择的演进趋势受生猪质量检测成本、高低质量生猪收购价格差和低质量生猪惩罚等因素的影响。适当扩大收购价格差、降低生产成本差、加大奖惩力度将有利于改善养猪场的质量控制策略,从源头上提高猪肉质量水平。
2015年05期 v.14;No.59 508-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