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28236

土地经济

  • 我国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研究:述评与展望

    陈美球;李志朋;龚绍林;夏淑芳;

    在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的基础上,实行经营权的流转是协调我国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散承包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之间矛盾的必由途径,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而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流转是我国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改革目标与必然选择。从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特征、市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测定、市场建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影响、市场建设对策等方面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并对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研究进行展望: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下的经营权产权特征研究是基础;因地制宜地培育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内在机制研究是重点;明确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的评价测定框架必不可少;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加强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内外环境建设;切实保障农民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利益是促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加强案例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探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是不可缺失的研究内容。

    2015年01期 v.14;No.5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94 ]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实践模式与制度设计

    闫海;唐屾;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重要创新。实践中,我国已经出现浙江"绍兴模式"、湖南"草尾模式"及安徽"宿州模式"等典型模式。我国应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信托法》等法律法规,并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实践经验,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法律制度。立法上应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赋予与义务负担,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设立与生效、登记公示、变更和终止等运行机制的设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015年01期 v.14;No.5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34 ]
  • 论新时期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

    周良慧;杨珏;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几度变迁后仍然存在权利行使方面的缺憾。针对如何排除行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障碍,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的完善应在坚持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微观改造;从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定性分析中得出对集体概念的理解,并就土地权能的完善提出建议。最后提出应赋予我国农民集体以独立法律人格并完善相关权利行使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2015年01期 v.14;No.55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33 ]
  •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类型体系研究——基于国际国内经验比较

    徐忠国;仲济香;郭贯成;

    通过开展中外土地用途分区类型体系的比较研究,提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类型体系的改进方案。该方案将现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类型体系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乡级生态弹性土地用途分区法)。一方面将土地空间进行统一分区,避免同时存在两种分区体系的适用问题;另一方面继承原两种分区体系的优点,规范土地用途管制,增强规划的实施弹性及国土空间优化的功能。

    2015年01期 v.14;No.55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23 ]

农业经济

  • 竞争性农产品价格短期骤变的政府规制研究

    董建新;程龙;

    竞争性农产品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如何引致政府规制,是近年来研究农产品价格炒作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的三角测量法,对大量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结出竞争性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原因、规制动因、规制措施、价格波动原因与规制动因的关系、规制动因与规制措施的关系等。研究发现:竞争性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主要受供求因素、小额农产品禀赋和经济利益的带动,国民福利是竞争性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生成的主要规制动因,行政手段是竞争性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发生时催生出的规制动因的主要执行方式。基于此,提出竞争性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影响政府规制的传导模型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启示。

    2015年01期 v.14;No.55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7 ]
  • 中国粮油加工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

    张艳;

    利用E-G指数,对我国4位数水平分类的粮油加工业集聚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在从空间和行业两个维度研究粮油加工业不同行业的集聚特征及集聚成因。研究发现:我国粮油加工业行业集中度整体较低,行业集聚主要由区域集中度决定;粮油加工业的地理分布受农产品原料地理分布的约束较大,粮油加工业大多数行业仍然以主产区集聚为主要特征,且呈上升趋势;除粮机设备制造业外,粮油加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相对均匀,较多小规模企业在某一地区"扎堆"是我国粮油加工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

    2015年01期 v.14;No.5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90 ]
  • 农村气候变化减缓投资增收效应的非对称性协整关系研究

    谭灵芝;

    基于中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借助非对称协整模型,分析气候减缓资金与农户增收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短期内减缓资金的投入对农户增收的影响是单向的。非对称协整检验的结果发现: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减缓投入冲击对农户收入影响增幅不同,这种非对称性主要源自减缓资金可有效降低因气候变化而引致的收入波动,对农户增收产生长期效应。而气候变化影响的长期性、减缓项目可能带来农户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个体的有限理性等是引起短期内农户收入由升到降的主要原因。短期和长期的研究结果说明:长期内,政府仍应加大减缓投入规模,但短期仍需通过增加一些辅助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变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提高农户的参与度。

    2015年01期 v.14;No.55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1 ]
  •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评价

    王丽双;王春平;孙占祥;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当地的认知程度为:高茬覆盖模式>整秆覆盖模式>碎秆覆盖模式,高茬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碎秆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差。其中,高茬覆盖模式中,农业投入、产出投入比、播种质量、保苗率、作物长势、预防病虫草害、劳动力接受该项新技术所需时间、示范推广面积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以秸秆为主要燃料和秸秆作饲料的地区;整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增长率、保墒效果、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比重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碎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土地净生产率、土壤肥力、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农业用工减少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劳动力短缺的地区。

    2015年01期 v.14;No.55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81 ]
  • 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潜能及对策研究

    李连英;郭锦墉;汪兴东;彭卫彪;

    粮食安全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江西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与潜力,提出提高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项政策建议:构建耕地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构建抵御自然风险与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科技支撑安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障种粮农民收入增长安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永久安全。

    2015年01期 v.14;No.55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59 ]

简讯

  • “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召开学术研讨会

    余刚;

    <正>2015年3月7日,"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召开现代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重点项目群选题论证会。会议邀请到国务院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罗必良教授、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孔凡斌教授等知名专家现场指导研讨工作。副校长黄英金主持研讨会。

    2015年01期 v.14;No.5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4 ]

林业经济

  • 基于目标-组织-过程框架的林业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供应链比较

    谢海涛;张智光;

    林业供应链协作是突破单个林业企业管理局限、提高林业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关键。以制造业供应链为比较对象,基于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框架,从协作目标、协作组织和协作过程三方面分析林业供应链的协作特性。结果表明:在林业供应链的协作目标方面要关注克服资源瓶颈制约、优化多元价值取向、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等特性;在协作组织方面要把握组织结构多层次性、核心企业主宰性、营林主体高度分散性、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互利共生性等特性;在协作过程方面要充分考虑自然生产和社会生产交织性、区域跨度广泛性、响应需求时间滞后性和高风险性等特性。

    2015年01期 v.14;No.55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9 ]

畜牧经济

  • 中国猪业SPS措施的保护水平探讨

    董银果;丰利锋;

    卫生与检验检疫(SPS)措施是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性法规、标准、要求和规范,其目的是阻止疫病、虫害、病原菌等从外部传入本国境内。猪肉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肉类食品,随着进口的不断攀升,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分析中国生猪和猪肉进口的SPS管理系统,并采用SPS通报数量、猪群健康状况以及猪肉进口标准三个指标评估中国猪业SPS的保护水平。研究发现:就SPS通报数量和化学品残留控制标准而言,中国的SPS保护水平相对较高,但生猪疫病的控制却相对较低;中国SPS管理系统存在着多部门涉入,导致部分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和标准执行力度低等问题。

    2015年01期 v.14;No.55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4 ]

生态经济

  • 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以江西省为例

    池泽新;黄敏;赵海婷;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转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观点及其借鉴、"拉美陷阱"及其启示等4个方面构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从江西来看,国家工业化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农村发展的新时期、"两大国家战略"同时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不断推进等4个大背景和因素为江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2015年01期 v.14;No.55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49 ]

生态与旅游经济

  • 财政奖补后村庄公益事业建设合作困境的破解——基于福建39个村庄的实证分析

    李秀义;刘伟平;

    数据显示财政奖补前村庄一事一议合作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而财政奖补后一事一议合作迅速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提出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代替理性人成本-收益分析视角,可以实现更全面、更有效的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有关假设:财政奖补下一事一议制度创新起到关键作用,在制度约束和激励下,博弈的各方的动机、行为发生了改变才使得村庄合作得以形成并持续下去。同时揭示:当前政府和村民在村庄公益事业建设方面的合作,标志着我国"国家-村庄利益诉求冲突"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意味作为"城乡利益双重代理人"的村干部的角色职能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2015年01期 v.14;No.55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17 ]
  • 社会融合视阈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正义感研究

    廖运生;赖运生;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基本发展权利、机会公平的正义诉求,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结构性紧张。在经历"遭遇不公正对待、心生焦虑、进而怨恨和积极抗争"等社会和心理事实后,这个群体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正义感。据此,从社会融合的要求来正确干预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正义感就显得十分必要,要求应确保他们的起点公平,用制度保障他们的发展权益,注重社区道德发展以促进他们在社区的融合。

    2015年01期 v.14;No.55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