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4628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 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演进脉络与现实态势

    程勉中;

    十六大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其科学内涵可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一战略路径呈现的演进脉络为立足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时期,其现实态势表现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城镇化滞后状况向快速发展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由国富走向民富的转型时期。

    2013年04期 v.12;No.48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演进脉络与现实态势

    程勉中;

    十六大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其科学内涵可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一战略路径呈现的演进脉络为立足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时期,其现实态势表现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城镇化滞后状况向快速发展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由国富走向民富的转型时期。

    2013年04期 v.12;No.48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要素投入、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比较分析

    曲洪建;蔡建忠;计高雄;

    以黑龙江省和山东省1978—2010年农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使用量能够带来农业增产增收,但在黑龙江省的效果不明显;机械动力能拉动农业增长,农业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农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国家提出土地流转经营政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土地流转经营能够带来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需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斟酌使用。

    2013年04期 v.12;No.48 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要素投入、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比较分析

    曲洪建;蔡建忠;计高雄;

    以黑龙江省和山东省1978—2010年农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使用量能够带来农业增产增收,但在黑龙江省的效果不明显;机械动力能拉动农业增长,农业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农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国家提出土地流转经营政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土地流转经营能够带来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需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斟酌使用。

    2013年04期 v.12;No.48 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再昱;伍应环;许跃峰;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影响农户营林积极性的主要成果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评论。既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又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影响的整体效应;从农户政策需求出发,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准确评价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作用下的农户营林绩效;多层次、多部门协同配合,对农户实地调查和样本选择上要注重代表性。

    2013年04期 v.12;No.48 425-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再昱;伍应环;许跃峰;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影响农户营林积极性的主要成果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评论。既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又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影响的整体效应;从农户政策需求出发,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准确评价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作用下的农户营林绩效;多层次、多部门协同配合,对农户实地调查和样本选择上要注重代表性。

    2013年04期 v.12;No.48 425-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基础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9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

    康小兰;李冬文;刘滨;

    以我国农业基础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9年为研究时间序列,运用C-D生产函数进行对粮食总产量、谷物总产量、稻谷总产量、小麦总产量和玉米总产量的双对数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业科技仍然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第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粮食产量增加有显著性影响,但我国稻谷产量对农业机械化要求不显著;第三,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第四,我国加入WTO对粮食产量具有负面的影响。

    2013年04期 v.12;No.48 43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基础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9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

    康小兰;李冬文;刘滨;

    以我国农业基础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9年为研究时间序列,运用C-D生产函数进行对粮食总产量、谷物总产量、稻谷总产量、小麦总产量和玉米总产量的双对数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业科技仍然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第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粮食产量增加有显著性影响,但我国稻谷产量对农业机械化要求不显著;第三,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第四,我国加入WTO对粮食产量具有负面的影响。

    2013年04期 v.12;No.48 43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陕西520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

    唐娟莉;

    研究采用陕西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发现,种粮比较效益低是阻碍农户种粮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农户年龄、种粮规模、种粮目的及家庭承包经营地安排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状况及家庭是否种植经济作物却与农户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和制定政策来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通过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来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向规模大户集中。

    2013年04期 v.12;No.48 438-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陕西520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

    唐娟莉;

    研究采用陕西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发现,种粮比较效益低是阻碍农户种粮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农户年龄、种粮规模、种粮目的及家庭承包经营地安排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状况及家庭是否种植经济作物却与农户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和制定政策来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通过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来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向规模大户集中。

    2013年04期 v.12;No.48 438-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1995—2011年福建省数据分析

    吴其勉;林卿;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工具,对福建省1995—2011年的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与人均GDP增长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存在长期的矛盾;人均实际GDP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冲击是负向的,表明农业环境污染的加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差分解显示人均GDP增长是解释农业面源污染方差变化的重要变量,而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增长方差变化的贡献度较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益于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45-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1995—2011年福建省数据分析

    吴其勉;林卿;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工具,对福建省1995—2011年的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与人均GDP增长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存在长期的矛盾;人均实际GDP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冲击是负向的,表明农业环境污染的加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差分解显示人均GDP增长是解释农业面源污染方差变化的重要变量,而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增长方差变化的贡献度较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益于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45-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全价购机”+“重点机具普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户满意度研究——基于江苏省2012年232个购机农户的调查

    刘博;张宗毅;陈东平;

    以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理论为基础,构建江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户满意度模型,以评价江苏省2012年开始实施的"全价购机,先买后补"和"重点机具普惠"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制度和补贴资金分配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对新政策的期望、补贴的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等因素均对总体满意度有较大影响,购机户对2012年新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配套金融扶持政策、信息公开等质量感知和补贴机具价值感知方面还有待提高。

    2013年04期 v.12;No.48 453-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全价购机”+“重点机具普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户满意度研究——基于江苏省2012年232个购机农户的调查

    刘博;张宗毅;陈东平;

    以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理论为基础,构建江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户满意度模型,以评价江苏省2012年开始实施的"全价购机,先买后补"和"重点机具普惠"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制度和补贴资金分配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对新政策的期望、补贴的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等因素均对总体满意度有较大影响,购机户对2012年新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配套金融扶持政策、信息公开等质量感知和补贴机具价值感知方面还有待提高。

    2013年04期 v.12;No.48 453-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博弈机制及其实践分析

    罗琦;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是为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农民群体服务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联保贷款制度在实际运行当中效果并不理想,运用博弈论分析影响农户还款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发现由于联保小组组建困难,联保条件过于苛刻,手续过于繁杂以及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造成了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不能有效推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博弈机制及其实践分析

    罗琦;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是为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农民群体服务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联保贷款制度在实际运行当中效果并不理想,运用博弈论分析影响农户还款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发现由于联保小组组建困难,联保条件过于苛刻,手续过于繁杂以及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造成了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不能有效推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政策支持对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行为绩效的影响——基于农户、企业、政府的视角

    徐琳;池泽新;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和带动力量。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和扶持农民,中央和地方政府选择了一批又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政策支持的重点对象,给予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在此背景下,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效率评价问题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焦点和政策研究的热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农户、企业(投资者)和政府三者为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从3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政策扶持与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行为绩效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65-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政策支持对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行为绩效的影响——基于农户、企业、政府的视角

    徐琳;池泽新;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和带动力量。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和扶持农民,中央和地方政府选择了一批又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政策支持的重点对象,给予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在此背景下,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效率评价问题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焦点和政策研究的热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农户、企业(投资者)和政府三者为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从3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政策扶持与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行为绩效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65-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农民工与劳动经济

  • 产业转型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为例

    陈昭玖;陈倩茹;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外出农民工逆向流动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对江西回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产业转型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对返乡就业持满意态度;其中,务工收入、政府就业政策宣传满意度、家乡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影响最大,性别、年龄、是否城镇户口、家庭中16岁以下人口数、单位性质、上班交通时间、到政府推荐的企业就业意愿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文化程度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最后,从农民工、企业及政府3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7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产业转型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为例

    陈昭玖;陈倩茹;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外出农民工逆向流动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对江西回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产业转型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对返乡就业持满意态度;其中,务工收入、政府就业政策宣传满意度、家乡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影响最大,性别、年龄、是否城镇户口、家庭中16岁以下人口数、单位性质、上班交通时间、到政府推荐的企业就业意愿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文化程度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最后,从农民工、企业及政府3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2;No.48 47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代际差异视角

    康兰媛;朱红根;

    利用10省(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视角,运用泊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择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老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即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常联系朋友数、兄弟姐妹数、有亲戚在政府部门工作、工作经验、工资收入及工资制度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风险意识、话费支出、常联系朋友数、工作经验以及工资制度是影响老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013年04期 v.12;No.48 479-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择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代际差异视角

    康兰媛;朱红根;

    利用10省(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视角,运用泊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择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老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即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常联系朋友数、兄弟姐妹数、有亲戚在政府部门工作、工作经验、工资收入及工资制度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风险意识、话费支出、常联系朋友数、工作经验以及工资制度是影响老生代农民工择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013年04期 v.12;No.48 479-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准市民”收入增长模式的转变研究——以农民工为例

    彭清华;蔡秀玲;

    促进"准市民"包容性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基于人的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收入—地位"模型来论证收入增长模式的包容性内涵。结果表明,因收入结构优化程度低、职业转化能力低的双重制约,现阶段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模式不具有包容性内涵。在"收入—地位"关系曲线的城乡二元性强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应转变收入增长模式,使收入增量达到地位维持或地位提升的收入要求,防止因市民化产生的"地位落差"。

    2013年04期 v.12;No.48 486-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准市民”收入增长模式的转变研究——以农民工为例

    彭清华;蔡秀玲;

    促进"准市民"包容性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基于人的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收入—地位"模型来论证收入增长模式的包容性内涵。结果表明,因收入结构优化程度低、职业转化能力低的双重制约,现阶段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模式不具有包容性内涵。在"收入—地位"关系曲线的城乡二元性强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应转变收入增长模式,使收入增量达到地位维持或地位提升的收入要求,防止因市民化产生的"地位落差"。

    2013年04期 v.12;No.48 486-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文献综述

    吴浜源;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从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之后更多的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近几年来逐步拓展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职业选择、收入水平、迁移与回流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失地妇女的非农就业问题;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影响;三是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迁移和回流选择行为的分析。

    2013年04期 v.12;No.48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文献综述

    吴浜源;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从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之后更多的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近几年来逐步拓展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职业选择、收入水平、迁移与回流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失地妇女的非农就业问题;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影响;三是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迁移和回流选择行为的分析。

    2013年04期 v.12;No.48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区域发展

  • 水库移民对移民机构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361份移民样本的实地调查数据

    张春美;黄洪坤;赖欢;于婧;

    依据江西省1 361户水库移民样本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库移民对移民机构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库移民对移民机构的评价较高,在基本满意以上的达94.5%;扶持项目安排情况对水库移民评价移民机构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直补资金发放、扶持项目征求移民意见情况、项目扶持工作评价、项目管理情况、对申诉政策与渠道的了解情况等因素对水库移民评价移民机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2013年04期 v.12;No.48 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水库移民对移民机构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361份移民样本的实地调查数据

    张春美;黄洪坤;赖欢;于婧;

    依据江西省1 361户水库移民样本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库移民对移民机构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库移民对移民机构的评价较高,在基本满意以上的达94.5%;扶持项目安排情况对水库移民评价移民机构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直补资金发放、扶持项目征求移民意见情况、项目扶持工作评价、项目管理情况、对申诉政策与渠道的了解情况等因素对水库移民评价移民机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2013年04期 v.12;No.48 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发展研究

    王淑彬;杨文亭;黄国勤;周泉;陈慧亮;

    发展冬季农业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文献查阅、知情人访谈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部分县(市、区)的冬季农业现状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不够重视;发展冬季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等。并提出了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的对策:巩固冬季种植业面积、抓好冬季种植业生产;发展冬季农业要因地制宜,在类型上要有所创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

    2013年04期 v.12;No.48 503-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发展研究

    王淑彬;杨文亭;黄国勤;周泉;陈慧亮;

    发展冬季农业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文献查阅、知情人访谈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部分县(市、区)的冬季农业现状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不够重视;发展冬季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等。并提出了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的对策:巩固冬季种植业面积、抓好冬季种植业生产;发展冬季农业要因地制宜,在类型上要有所创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

    2013年04期 v.12;No.48 503-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增长对江西省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

    杨晶;彭卫彪;

    经济增长是我国减缓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又会削弱其减贫能力,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需要具体分析。基于2001—2012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中按收入分组的数据,估计出江西省农村贫困的规模,计算出贫困的经济增长弹性和收入分配弹性,并通过贫困的动态分解得出经济增长的减贫指数。结果发现,近年来收入分配对贫困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在此影响下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不同。此外,经济增长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最大,贫困距次之,平方贫困距最小。因此,为加强经济增长的减贫作用,政府的政策重心应逐步转移到收入分配问题上,并且要特别关注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

    2013年04期 v.12;No.48 510-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增长对江西省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

    杨晶;彭卫彪;

    经济增长是我国减缓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又会削弱其减贫能力,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需要具体分析。基于2001—2012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中按收入分组的数据,估计出江西省农村贫困的规模,计算出贫困的经济增长弹性和收入分配弹性,并通过贫困的动态分解得出经济增长的减贫指数。结果发现,近年来收入分配对贫困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在此影响下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不同。此外,经济增长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最大,贫困距次之,平方贫困距最小。因此,为加强经济增长的减贫作用,政府的政策重心应逐步转移到收入分配问题上,并且要特别关注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

    2013年04期 v.12;No.48 510-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刘成;牛霞;

    以1986—2012年中国的经济数据,研究分析中国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与信用总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推动信用总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信用规模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2013年04期 v.12;No.48 516-51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刘成;牛霞;

    以1986—2012年中国的经济数据,研究分析中国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与信用总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推动信用总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信用规模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2013年04期 v.12;No.48 516-51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特色农业:武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恩施州的实证分析

    张永江;田代华;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生态条件相同,产业发展水平相近,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以恩施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为案例,提出武陵山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政策建议: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切实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效益提升;突出农民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倾斜扶持,改善生产条件。

    2013年04期 v.12;No.48 520-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特色农业:武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恩施州的实证分析

    张永江;田代华;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生态条件相同,产业发展水平相近,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以恩施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为案例,提出武陵山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政策建议: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切实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效益提升;突出农民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倾斜扶持,改善生产条件。

    2013年04期 v.12;No.48 520-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

  • 村干部培养问题研究述评及发展趋势探讨

    徐兰宾;

    以村、村干部及村干部培养的概念界定为着眼点,分别从村干部胜任能力培养、村干部职能意识培养、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干部培养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村干部培养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研究认为,村干部培养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对村干部培养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多变、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深入认识新时期村干部的新问题和新职能,系统研究村干部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逐步完善村干部的激励和保障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和计量分析程度。

    2013年04期 v.12;No.48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村干部培养问题研究述评及发展趋势探讨

    徐兰宾;

    以村、村干部及村干部培养的概念界定为着眼点,分别从村干部胜任能力培养、村干部职能意识培养、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干部培养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村干部培养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研究认为,村干部培养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对村干部培养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多变、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深入认识新时期村干部的新问题和新职能,系统研究村干部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逐步完善村干部的激励和保障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和计量分析程度。

    2013年04期 v.12;No.48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冲突论视域下我国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

    陈旭鑫;

    用社会冲突理论和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国内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报道国内群体事件时,存在刻意回避或删减社会冲突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单向性。国家和电视新闻媒体有必要借鉴社会冲突理论从调整新闻理念、媒体功能定位和创新内部话语机制等方面入手,发挥电视新闻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3年04期 v.12;No.48 53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冲突论视域下我国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

    陈旭鑫;

    用社会冲突理论和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国内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报道国内群体事件时,存在刻意回避或删减社会冲突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单向性。国家和电视新闻媒体有必要借鉴社会冲突理论从调整新闻理念、媒体功能定位和创新内部话语机制等方面入手,发挥电视新闻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3年04期 v.12;No.48 53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评估及其特征研究

    乐志强;缪建群;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是指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它具有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普遍特征。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等数学分析方法,可以评估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大小;通过城乡及投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对比分析,可以分析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独特性。

    2013年04期 v.12;No.48 539-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评估及其特征研究

    乐志强;缪建群;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是指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它具有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普遍特征。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等数学分析方法,可以评估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大小;通过城乡及投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对比分析,可以分析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独特性。

    2013年04期 v.12;No.48 539-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江立武;余敦;

    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对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平面拓展空间和转变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以SD仿真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动态仿真模型,并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应用SD仿真模型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是可行的,其潜力预测结果对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04期 v.12;No.48 545-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江立武;余敦;

    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对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平面拓展空间和转变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以SD仿真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动态仿真模型,并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应用SD仿真模型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是可行的,其潜力预测结果对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04期 v.12;No.48 545-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县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方法研究

    谢文;朱同;郭熙;方倩;谢碧裕;

    低丘缓坡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前区域发展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奉新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研究实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奉新县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从地形、生态、社会经济、地质、区位5个因素出发,选取相应评价因子并构建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奉新县低丘缓坡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最后在低丘缓坡宜建性理论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可实现潜力,初步实现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2013年04期 v.12;No.48 551-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县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方法研究

    谢文;朱同;郭熙;方倩;谢碧裕;

    低丘缓坡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前区域发展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奉新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研究实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奉新县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从地形、生态、社会经济、地质、区位5个因素出发,选取相应评价因子并构建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奉新县低丘缓坡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最后在低丘缓坡宜建性理论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可实现潜力,初步实现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2013年04期 v.12;No.48 551-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组织领导体制研究

    刘苏强;朱晓东;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国家民生建设工程。从建设的角度看,它是一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一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从建设的复杂性来看,纵向涉及到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领导和管理,横向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因此,要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与农家书屋发展相适应,与国家行为相匹配的层级分明、职责明确、事权清晰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组织领导体系。根据构建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组织领导体系的思路,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013年04期 v.12;No.48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组织领导体制研究

    刘苏强;朱晓东;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国家民生建设工程。从建设的角度看,它是一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一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从建设的复杂性来看,纵向涉及到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领导和管理,横向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因此,要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与农家书屋发展相适应,与国家行为相匹配的层级分明、职责明确、事权清晰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组织领导体系。根据构建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组织领导体系的思路,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013年04期 v.12;No.48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政体下非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朱欢;周利平;

    在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国际大环境下,作为公民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学者的青睐,并日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以政体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了不同政体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传统型政体之下,非政府组织在基层社会得到了相对较大的生存空间,但封建君主在主观意志上是不愿意看到非政府组织过分强大的;在过渡型政体之下,社会处于转型之中,非政府组织成为舒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政府希望借助非政府组织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短板,但极力避免非政府组织参与政治活动;在现代型政体之中,非政府组织拥有了强大的社会民众基础,政府渐渐把一些原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务转交非政府组织打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制度环境。

    2013年04期 v.12;No.48 56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政体下非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朱欢;周利平;

    在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国际大环境下,作为公民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学者的青睐,并日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以政体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了不同政体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传统型政体之下,非政府组织在基层社会得到了相对较大的生存空间,但封建君主在主观意志上是不愿意看到非政府组织过分强大的;在过渡型政体之下,社会处于转型之中,非政府组织成为舒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政府希望借助非政府组织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短板,但极力避免非政府组织参与政治活动;在现代型政体之中,非政府组织拥有了强大的社会民众基础,政府渐渐把一些原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务转交非政府组织打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制度环境。

    2013年04期 v.12;No.48 56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企业和消费者互动视角下的CSR研究:文献综述

    张胜荣;胡凯;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近几十年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由于消费者购买能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消费者的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梳理并总结了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归因、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消费者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社会责任互动机制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指出应该加强本土化研究,探讨消费者社会责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消费者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强化两者的互动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

    2013年04期 v.12;No.48 567-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和消费者互动视角下的CSR研究:文献综述

    张胜荣;胡凯;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近几十年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由于消费者购买能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消费者的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梳理并总结了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归因、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消费者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社会责任互动机制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指出应该加强本土化研究,探讨消费者社会责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消费者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强化两者的互动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

    2013年04期 v.12;No.48 567-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高教管理

  • 论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有效性的特征与实施路径

    张意忠;吴冬梅;

    通过对高校岗前培训有效性内涵的认识,总结提炼出岗前培训有效性的特征:学习有效、教学有效、过程有效、管理有效和结果有效。要落实其有效性,需要重视对新教师的指导,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加大对培训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岗前培训的效果。

    2013年04期 v.12;No.48 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有效性的特征与实施路径

    张意忠;吴冬梅;

    通过对高校岗前培训有效性内涵的认识,总结提炼出岗前培训有效性的特征:学习有效、教学有效、过程有效、管理有效和结果有效。要落实其有效性,需要重视对新教师的指导,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加大对培训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岗前培训的效果。

    2013年04期 v.12;No.48 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高校为例

    彭泰中;廖冰;廖文梅;叶小华;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网络舆情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性别、出生地、性格、政治面貌、上网时间、家庭成员、专业类型、感兴趣程度、发泄情绪频率、情感因素、事件话题热度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方向上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建议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学校信息发布、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提高网络道德等引导高校网络舆情。

    2013年04期 v.12;No.48 57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高校为例

    彭泰中;廖冰;廖文梅;叶小华;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网络舆情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性别、出生地、性格、政治面貌、上网时间、家庭成员、专业类型、感兴趣程度、发泄情绪频率、情感因素、事件话题热度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方向上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建议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学校信息发布、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提高网络道德等引导高校网络舆情。

    2013年04期 v.12;No.48 57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库区移民的语言态度和语言选择研究——以江西万安库区客家移民为例

    陈建锋;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2013年04期 v.12;No.48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库区移民的语言态度和语言选择研究——以江西万安库区客家移民为例

    陈建锋;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2013年04期 v.12;No.48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