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48889

特约稿

农业经济

  • 澳大利亚奶农联合会及其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英文)

    池泽新;

    介绍澳大利亚奶农组织的发展状况,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然后描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地位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澳大利亚奶农组织的发展经验,提出可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借鉴的几点启示:(1)政府有必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3)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明确的、通俗易懂的发展理念;(4)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致力于改善组织绩效;(5)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应当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组织化。

    2010年01期 v.9;No.33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种稻农户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26县32乡镇1058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

    翁贞林;

    以江西省为例,在江西26县32乡镇32村1058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二元定距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所处村域环境、户主年龄、户主职业、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务工收入比、农户种粮风险认知、种粮预期收益评价等因素对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其中家庭务工收入比的正向作用最大,种稻收益预期的反向作用最大。同时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青年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完善农业扶持政策等政策建议。

    2010年01期 v.9;No.33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行为研究

    朱红根;

    为探讨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保护性耕作行为,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合农户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步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不仅包括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而且还包括社会资本、信息可获性及地量位置等因素,为政府制定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决策参考。

    2010年01期 v.9;No.3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和认知程度实证分析

    周波;刘小春;万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涉及到合作社参与主体农民自身的问题,以江西省为个案,结合300户实地调查数据,探讨农户对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意愿和认知程度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农户户主综合认知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程度;而且随着农民综合认知能力的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会越强。提出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或示范,培养基层合作社带头人和分类支持等政策建议。

    2010年01期 v.9;No.3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资格开放度因素的实证研究

    刘滨;康小兰;池泽新;

    以江西省293个样本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个变量中,通过检验的只有诚信度、是否关心、出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方式与社员的同质性等4个变量,而其它15个变量则拒绝。这表明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门槛较低。

    2010年01期 v.9;No.3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670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朱再昱;曹建华;王红英;陈美球;冷静;李风琦;吕添贵;陈思思;

    利用SPSS软件和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揭示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入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受经营目标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的影响最大,同时,受户主的主要职业、家庭的收入来源、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对经营环境的认知等的显著影响。

    2010年01期 v.9;No.3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柑橘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

    李道和;郭锦墉;朱述斌;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选择我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柑和橘的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数据样本,使用1个产出指标和3个投入指标测算中国柑、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2008年期间,中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均出现一定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的波动是明显因素,而效率变化指数则相对稳定。从柑和橘的主要生产地区来看,测算的主要省份中,绝大部分地区柑和橘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都比较大;从构成上看,多数省区呈现出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2010年01期 v.9;No.3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

    郭碧銮;

    土地、劳动力、资本与技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如今,劳动力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体现在"量"与"质"两方面,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生产要素——人力资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台湾1986-2007年农业发展进行定量测度,探寻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及源泉。最后,从实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提高的目标出发,提出推动台湾农业持续增长的建议。

    2010年01期 v.9;No.3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层次分析法农业税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嘉明;刘世红;

    农业税的取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赶不上城市居民,且新的财税、社会等问题开始出现,其主要还是城乡税制的不统一,阻碍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影响农业税制的多方面因素,对于新型农业税制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2010年01期 v.9;No.33 54-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慧中;徐梦洁;刘勤;

    利用剩余法将粮食生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分离,对河南省23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加以分析,计算河南省粮食产量及产量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探求粮食生产中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近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可视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波动的主控因素。

    2010年01期 v.9;No.3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家庭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牛娜;

    深入分析人情圈、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经济和家庭类型4类因素对农村家庭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揭示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这对于如何引导当前农村文明消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9;No.3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土地管理

  • 试析农户耕地保护的外部性

    陈美球;洪土林;许兵杰;

    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农户的耕地保护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我国耕地保护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耕地作为一个典型的准公共物品,不仅给农户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非生产性功能,表现出强烈的正外部性。正确认识农户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进而采取相应的内部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对农户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内涵、表现进行论述,剖析农户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外部性内化的途径,以期为调动农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推动耕地保护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2010年01期 v.9;No.3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与创新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为例

    熊国经;张月水;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江西抚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展开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探讨,提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建立土地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2010年01期 v.9;No.3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多元回归分析

    李敏;

    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以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开展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数、地域等因素对农村土地流出、流入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以期能为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相关依据。

    2010年01期 v.9;No.33 81-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曾珩;

    首先分析城市化造成江西省土地资源压力日趋增大的原因,即江西省土地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然后分析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度,并据此将江西省11个城市分为4类。最后提出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010年01期 v.9;No.3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张俊杰;

    通过对相关标准的比较,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双因素控制的改进优化技术指标。该指标体系解决村庄建设用地无技术指标的状况,也为从事村庄规划编研人员提供了理论的借鉴及实践的指引。

    2010年01期 v.9;No.3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循环农业与区域经济

  • 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径与技术

    黄国勤;罗奇祥;李祖章;

    循环农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江南丘陵区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发展循环农业既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又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农田内循环、"五业"(农、林、牧、副、渔)间循环、城乡间循环等3个层次,对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途径与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推进南方有关省、区、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0年01期 v.9;No.3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比较研究

    李练军;

    近些年来,"金砖四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但其服务贸易发展却并不理想。在分析"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俄罗斯和巴西服务贸易发展较慢;在"金砖四国"中,印度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巴西和俄罗斯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

    2010年01期 v.9;No.33 100-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三峡库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运营思路与政策探讨

    陈娟;王雅鹏;李平;

    分析三峡库区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意义及基础,从组织保障、利益协调、政府引导等方面对三峡库区生物质能产业的运营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基地林建设、加工流通、储备、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方面所需要的政策措施,并讨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资源筹措、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的应急保障措施。

    2010年01期 v.9;No.3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间计量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收敛性研究

    李显戈;马仁秒;

    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实证研究中国31个省市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至2008年期间的收敛问题;东部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后呈σ收敛,而中西部地区则在2006年后呈发散状态;从γ系数看,该值在东部地区下降速度比较缓慢,而中西部地区下降非常明显,城镇居民收入收敛速度则比较快。

    2010年01期 v.9;No.33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政治经济学

  • 股份—合作制:通向理想的“自由人联合体”

    谢元态;

    "自由人联合体"和"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两个重要命题。试图对这两个命题的深刻涵义进行比较准确地把握,在论证《资本论》中"自由人联合体"主要是指未来社会理想的经济组织形态和"重建个人所有制"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要求的基础上,进而论证我国一度兴起的"股份—合作制"是通向理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形式。

    2010年01期 v.9;No.33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社会与法律

  • 西方现代性与社会和谐

    袁玲红;

    现代性的核心是理性、主体性和历史进步观。其危险在于它虚构了一个绝对的"人",割断了人与自然神秘、人与价值神圣、人与伦理正义的先在关联,取消了人存在的先在限制,建立人对自然、人对神圣、人(强者)对人(弱者)的统治,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人己不和谐。只有超越这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人类才能走向和谐。

    2010年01期 v.9;No.33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社会分化视角下社会协调机制的选择与构建

    李建东;熊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分化。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看,这种分化是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归根结底,社会分化是各种利益集团的分化和重组,是利益的分化,其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突。我国当前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有必要选择与构建新的社会协调机制以整合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结构的正向分化,以期达到缩小差距,缓和矛盾,化冲突为和谐的社会效果。

    2010年01期 v.9;No.33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立法的完善

    宋秉斌;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立法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我国农业国情出发,利用和借鉴国外先进农业立法思想,实现与WTO规则对接;立法基本原则除坚持我国传统立法原则外,还应该坚持遵守WTO规则与保障国家利益相结合、善于利用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实践、实现主动适应和被动调整相结合等原则;构建起WTO规则下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法律体系既需要在农业市场主体、农产品流通体制、涉农资金投入、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农业科教、动植物卫生检疫等方面实现立法改进,也要抓紧制定包括农业补贴法、农业保险法等在内的扶持和保护农业法律法规。

    2010年01期 v.9;No.33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保护农民工权利的宏观思路

    黄延廷;

    保护农民工权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系统而缜密地解决好这一难题。保护农民工权利的宏观思路应从三个方面递进式地加以考虑:首先,必须彻底转变对农民工的态度;其次,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后,在各项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2010年01期 v.9;No.33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省级农民频道的创建与农民知情权的实现

    陈红梅;刘行芳;

    我国目前的涉农频道,多是将传播重点放在向农民群体传授科技知识上,农民只是单纯的被传授客体,没有将农民视为有平等权利的传播主体,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频道,而真正的农民频道应在传授知识、争取农民话语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民频道应在频道宗旨、频道性质、频道内容及形式方面都有准确定位,唯此才能真正保证农民知情权的实现。

    2010年01期 v.9;No.33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电视媒体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缺失与对策

    陈旭鑫;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就电视媒体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缺失与对策进行了一番梳理与探讨,并提出当前电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三农"建设需要;强化受众研究,从节目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受众需求,增强媒体公信力;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夯实扩大受众基础。国家有必要以构建电视对农公共服务长效机制为抓手,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发挥电视媒体在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2010年01期 v.9;No.33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

  •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胡军华;杨世云;黄玉琳;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造成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又与农民工家庭自身有关,因此其相应的对策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

    2010年01期 v.9;No.33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科教人物

  • 原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胡先骕博士的风范——缅怀永远的老师

    柳志慎;胡启鹏;李红;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胡先骕博士,是一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于1940年至1944年担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他精心擘划、筚路篮缕、励精图治,使这所"开创于战时,建立于战地"的大学成为饮誉全国的著名大学。缅怀这位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杰出校长是有意义的。广大学子称他为我们永远的老师,是一位让人永远"记在心里的人"。写的这些是几个侧面而非全部。

    2010年01期 v.9;No.33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