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4628

  • 江西征地安置补偿现状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陈美球;陈清华;王亚平;徐灵光;徐进军;黄靓;

    土地征用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深入了解分析征地安置补偿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从而为完善安置补偿机制提供依据,将有利于推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江西省为例,对目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重点工程项目征地补偿明显偏低,隐患大,土地难以换得保障,区域间、项目间的补偿安置标准差异大,失地农民中也有“弱势群体”等是江西省征地安置补偿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征地安置补偿现状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陈美球;陈清华;王亚平;徐灵光;徐进军;黄靓;

    土地征用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深入了解分析征地安置补偿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从而为完善安置补偿机制提供依据,将有利于推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江西省为例,对目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重点工程项目征地补偿明显偏低,隐患大,土地难以换得保障,区域间、项目间的补偿安置标准差异大,失地农民中也有“弱势群体”等是江西省征地安置补偿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及相关问题探讨

    蔡海生;陈美球;郭旭;朱德海;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三农问题”呈现的新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制度的制约、土地资源危机、农村社会政策等诸多困境。如何摆脱现行土地制度的困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土地短时间内完全国有化、土地私有化和复合所有制形式都不现实,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来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主要迹象。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上,调整农村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乡村土地制度,并最终确立我国现代土地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2006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及相关问题探讨

    蔡海生;陈美球;郭旭;朱德海;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三农问题”呈现的新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制度的制约、土地资源危机、农村社会政策等诸多困境。如何摆脱现行土地制度的困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土地短时间内完全国有化、土地私有化和复合所有制形式都不现实,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来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主要迹象。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上,调整农村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乡村土地制度,并最终确立我国现代土地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2006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与规范流转的途径分析

    蒋满元;唐玉斌;

    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动因的分析,认为:制度变迁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主体的利己选择是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与流转程序的不规范、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低下与交易成本的过高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在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明确土地的财产权、加强政府管理与形成多样而且有效的土地规模化利用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与规范流转的途径分析

    蒋满元;唐玉斌;

    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动因的分析,认为:制度变迁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主体的利己选择是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与流转程序的不规范、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低下与交易成本的过高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在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明确土地的财产权、加强政府管理与形成多样而且有效的土地规模化利用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及其对策思考

    郭宏慧;邵建英;赵小敏;

    在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规划失灵的现象,使规划的龙头地位变得有名无实。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表现,主要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防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一些对策。

    2006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及其对策思考

    郭宏慧;邵建英;赵小敏;

    在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规划失灵的现象,使规划的龙头地位变得有名无实。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表现,主要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防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一些对策。

    2006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与江西新农民的培育

    周水平;舒葵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分析江西农民现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出江西培养新农民的对策。

    2006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与江西新农民的培育

    周水平;舒葵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分析江西农民现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出江西培养新农民的对策。

    2006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刘汉一;

    通过对赣州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总结了该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2006年02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刘汉一;

    通过对赣州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总结了该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2006年02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

    胡凯;张院生;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对新型农民进行了定义,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这有赖于农村教育体系,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农村劳动力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两个主体,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这两个主体。

    2006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

    胡凯;张院生;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对新型农民进行了定义,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这有赖于农村教育体系,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农村劳动力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两个主体,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这两个主体。

    2006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关注农村青年:新农村建设缺位的主角

    赖伟斌;

    农村青年本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但较低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农村青年成为缺位的主角。因此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整合各种资源,为农村青年创造条件,发挥他们主人翁精神和创造能力,建设和谐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关注农村青年:新农村建设缺位的主角

    赖伟斌;

    农村青年本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但较低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农村青年成为缺位的主角。因此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整合各种资源,为农村青年创造条件,发挥他们主人翁精神和创造能力,建设和谐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农民创业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昌华;戴天放;魏建美;周海波;郭玉珍;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创业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农业比重大的江西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通过对江西省农民创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农民创业的产业空间和潜力、创业模式及优化江西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

    2006年02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农民创业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昌华;戴天放;魏建美;周海波;郭玉珍;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创业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农业比重大的江西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通过对江西省农民创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农民创业的产业空间和潜力、创业模式及优化江西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

    2006年02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探析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

    张博;赵宗志;李文芹;樊云飞;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应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从人才培养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新服务途径等方面,对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进行了探析。

    2006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探析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

    张博;赵宗志;李文芹;樊云飞;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应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从人才培养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新服务途径等方面,对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进行了探析。

    2006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经济效应分析

    潘泽江;王丹;曹明宏;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正面经济效应,又具有负面经济效应。正面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福利效应、增加社会产出和促进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同时,由于产业带内存在的过度竞争、“柠檬市场”和农产品品种生产的过分单一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负面经济效应的产生。

    2006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经济效应分析

    潘泽江;王丹;曹明宏;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正面经济效应,又具有负面经济效应。正面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福利效应、增加社会产出和促进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同时,由于产业带内存在的过度竞争、“柠檬市场”和农产品品种生产的过分单一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负面经济效应的产生。

    2006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糊综合评价

    王蓉;马啸来;贺盛瑜;刘小艳;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尚不成熟,问题较多,尤其表现在流通过程中。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框架,以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方案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为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提供较好的方法和依据。

    2006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糊综合评价

    王蓉;马啸来;贺盛瑜;刘小艳;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尚不成熟,问题较多,尤其表现在流通过程中。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框架,以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方案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为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提供较好的方法和依据。

    2006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增收与农业创新

    聂高辉;

    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希望在农业创新。

    2006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增收与农业创新

    聂高辉;

    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希望在农业创新。

    2006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农村城镇化与农民收入

    宫松;冯敏玉;赖发英;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城镇化综合指标(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评估,分析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有利农民收入的提高。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建设应合理地确定其功能和发展方向,选择集体和个人投资为主、政府扶助及吸引外资为辅的方式,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

    2006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农村城镇化与农民收入

    宫松;冯敏玉;赖发英;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城镇化综合指标(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评估,分析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有利农民收入的提高。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建设应合理地确定其功能和发展方向,选择集体和个人投资为主、政府扶助及吸引外资为辅的方式,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

    2006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退田还湖对鄱阳湖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胡俊;

    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实施退田还湖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湖区(10个县市)的资料,通过因退田还湖工程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还湖工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政策。从近期来看,退田还湖在一定程度上对湖区农民收入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它已成为湖区防止洪涝和可持续发展最经济和可行的手段,也是促进湖区城乡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湖区农民收入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探索综合开发利用湖区湿地资源新模式,加快湖区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就业的增加促进农民增收。

    2006年02期 48-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退田还湖对鄱阳湖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胡俊;

    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实施退田还湖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湖区(10个县市)的资料,通过因退田还湖工程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还湖工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政策。从近期来看,退田还湖在一定程度上对湖区农民收入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它已成为湖区防止洪涝和可持续发展最经济和可行的手段,也是促进湖区城乡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湖区农民收入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探索综合开发利用湖区湿地资源新模式,加快湖区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就业的增加促进农民增收。

    2006年02期 48-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统计视角辨析“三农”问题中的农民

    胡华兵;吴金根;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定义农民,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从身份上还是从职业上来定义农民。从职业上看,有相当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中去了,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减少了,但他们的身份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笔者认为,农民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但农民并不一定就要经营土地。从身份上定义农民是比较合适的,我国仍有9亿多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将农民工与乡镇企业职工考虑在内,而不是将他们视为城镇人口而排除在外。

    2006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统计视角辨析“三农”问题中的农民

    胡华兵;吴金根;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定义农民,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从身份上还是从职业上来定义农民。从职业上看,有相当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中去了,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减少了,但他们的身份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笔者认为,农民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但农民并不一定就要经营土地。从身份上定义农民是比较合适的,我国仍有9亿多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将农民工与乡镇企业职工考虑在内,而不是将他们视为城镇人口而排除在外。

    2006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五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刘青;邓光华;谢菊英;

    结合五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际项目,对这种特殊性质的“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体规划设计方面的探讨。旨在阐述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中,如何立足于高新农业科技、旅游观光、产业经营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传统农业的改革提供了创新之路。

    2006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五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刘青;邓光华;谢菊英;

    结合五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际项目,对这种特殊性质的“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体规划设计方面的探讨。旨在阐述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中,如何立足于高新农业科技、旅游观光、产业经营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传统农业的改革提供了创新之路。

    2006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经济学原因及其对策——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的分析

    潘建中;姚伟;

    分析了当前企业技术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并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对我国存在的技工短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就缓解企业技工的短缺提出了若干对策。

    2006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经济学原因及其对策——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的分析

    潘建中;姚伟;

    分析了当前企业技术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并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对我国存在的技工短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就缓解企业技工的短缺提出了若干对策。

    2006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浙江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江西企业的启示

    梁玉红;

    浙江省企业“走出去”的初始阶段是小项目、小投资、低风险、民营为主的发展战略,虽然层次低,但很实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西省企业“走出去”也属初始阶段,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借鉴浙江省“走出去”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西省“走出去”的现状,提出了江西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相应对策。

    200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江西企业的启示

    梁玉红;

    浙江省企业“走出去”的初始阶段是小项目、小投资、低风险、民营为主的发展战略,虽然层次低,但很实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西省企业“走出去”也属初始阶段,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借鉴浙江省“走出去”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西省“走出去”的现状,提出了江西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相应对策。

    200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易远宏;

    金融创新是一个伴随金融业发展的持续过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少,有过多的制约因素,在分析论述金融创新的内涵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创新的对策。

    2006年02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易远宏;

    金融创新是一个伴随金融业发展的持续过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少,有过多的制约因素,在分析论述金融创新的内涵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创新的对策。

    2006年02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制度基础和可持续发展

    陈杉山;

    在正式金融体制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蓬勃发展,部分满足民间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持续发展,体现多中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因此,一个基本结论是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前景是自主治理。另外,通过实证考察“三信担保公司”的制度安排,认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八项设计原则对于自主组织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政府职能的视角,对当前制度仍不规范的自主组织提出三项制度意义上的对策,即宪政层次上推行有限政府理念,推动多中心治理的发展,扶持推行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司法监管。

    2006年02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制度基础和可持续发展

    陈杉山;

    在正式金融体制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蓬勃发展,部分满足民间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持续发展,体现多中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因此,一个基本结论是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前景是自主治理。另外,通过实证考察“三信担保公司”的制度安排,认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八项设计原则对于自主组织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政府职能的视角,对当前制度仍不规范的自主组织提出三项制度意义上的对策,即宪政层次上推行有限政府理念,推动多中心治理的发展,扶持推行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司法监管。

    2006年02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业项目融资困境及对引入BOT模式的思考

    李怡;高岚;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方式,它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构建合理的融资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从分析林业项目的特点入手,指出林业投资不足的现实及原因,试图通过引进BOT融资方式,并作适当调整和改进,来解决林业项目资金供求矛盾的困境。

    2006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林业项目融资困境及对引入BOT模式的思考

    李怡;高岚;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方式,它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构建合理的融资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从分析林业项目的特点入手,指出林业投资不足的现实及原因,试图通过引进BOT融资方式,并作适当调整和改进,来解决林业项目资金供求矛盾的困境。

    2006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张晓芸;

    分析当前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国内物流虚热的实质是物流供给热而物流需求不足。物流的本意是打破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来进行资源配置,所以物流不应局限于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因此,在我国物流产业从相对无序发展到相对有序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企业、学术各界应共同努力,防止物流虚热现象出现。

    2006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张晓芸;

    分析当前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国内物流虚热的实质是物流供给热而物流需求不足。物流的本意是打破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来进行资源配置,所以物流不应局限于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因此,在我国物流产业从相对无序发展到相对有序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企业、学术各界应共同努力,防止物流虚热现象出现。

    2006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定量分析法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

    邓新华;郝芳;

    在饭店员工培训工作中,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今后培训工作的改进,关系到饭店企业的经营,关系到每位饭店员工的切身利益,单凭领导的主观判断或打分等方法,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从饭店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出发,运用定量分析法并构建数学模型,对饭店员工进行评估。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案例说明,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

    2006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定量分析法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

    邓新华;郝芳;

    在饭店员工培训工作中,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今后培训工作的改进,关系到饭店企业的经营,关系到每位饭店员工的切身利益,单凭领导的主观判断或打分等方法,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从饭店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出发,运用定量分析法并构建数学模型,对饭店员工进行评估。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案例说明,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

    2006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及区域差异分析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吴佳;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1.64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767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873 4 hm2,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不管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还是生态足迹利用效益、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发展能力,江西省11市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态赤字呈经济发达区大于经济落后区的分布特征;资源利用整体效益不佳,经济发展对资源耗竭的依赖程度高。

    2006年02期 79-8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及区域差异分析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吴佳;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1.64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767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873 4 hm2,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不管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还是生态足迹利用效益、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发展能力,江西省11市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态赤字呈经济发达区大于经济落后区的分布特征;资源利用整体效益不佳,经济发展对资源耗竭的依赖程度高。

    2006年02期 79-8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王立国;魏琦;

    运用SWOT分析法,从江西省区域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江西生态旅游发展有利和限制因素,重点从限制性条件剖析了江西今后发展生态旅游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即改变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将劣势变为自己的优势,再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威胁化为机遇,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旅游之路。

    2006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王立国;魏琦;

    运用SWOT分析法,从江西省区域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江西生态旅游发展有利和限制因素,重点从限制性条件剖析了江西今后发展生态旅游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即改变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将劣势变为自己的优势,再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威胁化为机遇,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旅游之路。

    2006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中桂花应用研究

    汪小飞;史佑海;向其柏;

    桂花的园林美学价值在于香胜、色雅、冬荣,从配置手法、艺术形式、意境创造角度探讨了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同时对在现代园林中桂花运用的原则、应用形式也进行了研究,为将来绿化设计时桂花应用提供了设计基础。

    2006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中桂花应用研究

    汪小飞;史佑海;向其柏;

    桂花的园林美学价值在于香胜、色雅、冬荣,从配置手法、艺术形式、意境创造角度探讨了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同时对在现代园林中桂花运用的原则、应用形式也进行了研究,为将来绿化设计时桂花应用提供了设计基础。

    2006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修、齐、治、聚,实现党务工作者的先进性

    郭庆舜;

    党务工作者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好党务工作者自身的先进性,是党组织对每一个党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党务工作者要实现自身先进性,必须着力修身,实现自身建设的先进性;注重齐家,力求家庭教育的先进性;从严治党,实现本单位党组织的先进性;凝聚人心,推进本地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先进性。

    2006年02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修、齐、治、聚,实现党务工作者的先进性

    郭庆舜;

    党务工作者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好党务工作者自身的先进性,是党组织对每一个党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党务工作者要实现自身先进性,必须着力修身,实现自身建设的先进性;注重齐家,力求家庭教育的先进性;从严治党,实现本单位党组织的先进性;凝聚人心,推进本地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先进性。

    2006年02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与自然矛盾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

    易启洪;李志友;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突出矛盾。揭示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寻找化解矛盾的有效机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人与自然矛盾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

    易启洪;李志友;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突出矛盾。揭示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寻找化解矛盾的有效机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

    吕洪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肩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确立在生态文明条件下的生活方式;确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道德责任。

    2006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

    吕洪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肩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确立在生态文明条件下的生活方式;确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道德责任。

    2006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和谐治理概念界定四步曲

    黄建伟;

    通过概念界定“四步曲”,即先通过对“社会”、“和谐”、“治理”含义的考察和界定,然后界定了社会和谐治理的概念:社会和谐治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通过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而使人类社会之间、人类社会和非人类社会之间均处于平衡和协调的良好状态。

    2006年02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和谐治理概念界定四步曲

    黄建伟;

    通过概念界定“四步曲”,即先通过对“社会”、“和谐”、“治理”含义的考察和界定,然后界定了社会和谐治理的概念:社会和谐治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通过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而使人类社会之间、人类社会和非人类社会之间均处于平衡和协调的良好状态。

    2006年02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江西人口发展的技术进步因素影响分析

    刘克纾;廖清成;

    在社会发展中,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一直受到经济增长水平和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同时,技术进步通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的作用也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到现代社会,人口的发展逐渐离不开技术进步的作用,不论是人口生存的粮食问题还是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都要受到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对人口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制约和促进两方面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应对的建议。

    2006年02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西人口发展的技术进步因素影响分析

    刘克纾;廖清成;

    在社会发展中,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一直受到经济增长水平和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同时,技术进步通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的作用也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到现代社会,人口的发展逐渐离不开技术进步的作用,不论是人口生存的粮食问题还是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都要受到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对人口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制约和促进两方面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应对的建议。

    2006年02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阶段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表层化的原因及矫治对策

    章永兰;颜燕;

    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呈现出了表层化特征,即参与主体以弱势群体为主、参与内容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参与形式以非制度性和被动式制度性参与为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的“单位人制度”、“行政权力本位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制约,居民参与的利益相关度低、居民自治意识差、社区管理者与居民缺乏信任关系以及居民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欠缺等。提出了解决居民社区参与表层化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2006年02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现阶段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表层化的原因及矫治对策

    章永兰;颜燕;

    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呈现出了表层化特征,即参与主体以弱势群体为主、参与内容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参与形式以非制度性和被动式制度性参与为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的“单位人制度”、“行政权力本位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制约,居民参与的利益相关度低、居民自治意识差、社区管理者与居民缺乏信任关系以及居民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欠缺等。提出了解决居民社区参与表层化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2006年02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行政管理者沟通障碍及改善之探讨

    涂伟;

    首先阐述了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继而从常见的几种沟通障碍入手,分析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造成的沟通障碍,并从组织角度和管理者角度提出了进行有效沟通管理的改善措施。

    2006年02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行政管理者沟通障碍及改善之探讨

    涂伟;

    首先阐述了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继而从常见的几种沟通障碍入手,分析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造成的沟通障碍,并从组织角度和管理者角度提出了进行有效沟通管理的改善措施。

    2006年02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王瑞玲;

    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校工作不够完善、教师个体道德修养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健全完善促进师德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境界。

    2006年02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王瑞玲;

    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校工作不够完善、教师个体道德修养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健全完善促进师德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境界。

    2006年02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思考

    艾娟;黄霞;王巍;

    当前高校教师考核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标准不明确、考核结果评定不公正、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完善配套机制,提高考核结果的利用率,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06年02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思考

    艾娟;黄霞;王巍;

    当前高校教师考核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标准不明确、考核结果评定不公正、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完善配套机制,提高考核结果的利用率,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06年02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背景下农业高校研究生行为价值观研究

    王珂;卢蔓萍;刘娜;

    通过对网络背景下农业高校研究生行为价值观特性的研究,力图建立针对网络传播流行和扩张下的一种新的农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变革现有农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而为其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6年02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背景下农业高校研究生行为价值观研究

    王珂;卢蔓萍;刘娜;

    通过对网络背景下农业高校研究生行为价值观特性的研究,力图建立针对网络传播流行和扩张下的一种新的农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变革现有农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而为其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6年02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刘六英;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决于通过素质教育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更新高职教育观念,优化培育模式,重视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要在教学改革上着力,明确教学定位,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制度,把学生培养为“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三位一体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006年02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刘六英;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决于通过素质教育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更新高职教育观念,优化培育模式,重视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要在教学改革上着力,明确教学定位,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制度,把学生培养为“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三位一体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006年02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刘步英;陈金霞;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变动性较大,教材体系不太完备,教材适用时间短,由此造成了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也导致了一些人对课程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影响了课程的建设。根据对中央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课程特点、课程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2006年02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刘步英;陈金霞;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变动性较大,教材体系不太完备,教材适用时间短,由此造成了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也导致了一些人对课程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影响了课程的建设。根据对中央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课程特点、课程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2006年02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形势与政策课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陈富国;刘步英;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跨度大、针对性强、变化快、教学课时少、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即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放在第一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点金术”。

    2006年02期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形势与政策课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陈富国;刘步英;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跨度大、针对性强、变化快、教学课时少、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即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放在第一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点金术”。

    2006年02期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科建设思想指导研究生招生

    秦发兰;郑红波;胡承孝;

    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为平台开展,与学科建设关系密切,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源头工作,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工作。提出以学科建设思想指导研究生招生,合理设置研究生招生学科,合理制定学科招生政策,凝练研究生招生方向,招生方向必须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与学科内涵,具有前瞻性、可延伸性及可拓展性,方向间既具有可交叉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根据方向组建导师指导队伍,促进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型增长。

    2006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科建设思想指导研究生招生

    秦发兰;郑红波;胡承孝;

    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为平台开展,与学科建设关系密切,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源头工作,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工作。提出以学科建设思想指导研究生招生,合理设置研究生招生学科,合理制定学科招生政策,凝练研究生招生方向,招生方向必须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与学科内涵,具有前瞻性、可延伸性及可拓展性,方向间既具有可交叉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根据方向组建导师指导队伍,促进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型增长。

    2006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学风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对比研究

    王丽莉;

    对随机的抽取的一个班级,通过为期一年的学风建设,依据SCL-90测试的数据对比研究,说明了学风建设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健康向上的学风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分析了通过学风建设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学风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结论。

    2006年02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风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对比研究

    王丽莉;

    对随机的抽取的一个班级,通过为期一年的学风建设,依据SCL-90测试的数据对比研究,说明了学风建设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健康向上的学风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分析了通过学风建设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学风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结论。

    2006年02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加强农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曲雪艳;

    分析了新世纪农科大学生特点,提出了适应农科大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及第二课堂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6年02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加强农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曲雪艳;

    分析了新世纪农科大学生特点,提出了适应农科大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及第二课堂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6年02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艺术类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高平平;朱剑松;廖进;

    分析了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主要特点,阐述了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06年02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艺术类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高平平;朱剑松;廖进;

    分析了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主要特点,阐述了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06年02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开发野外艺术旅游产品初探

    魏琦;王金芳;

    校园旅游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国内有很多高校都以校园开放日的形式从事旅游接待。但由于目前国内的校园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都以观光为主要旅游形式,因而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野外艺术”这一新的产品概念入手,结合农业院校特殊的资源优势,对在农业院校特有的校园环境中开发这一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的原则以及产品开发的形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2006年02期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开发野外艺术旅游产品初探

    魏琦;王金芳;

    校园旅游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国内有很多高校都以校园开放日的形式从事旅游接待。但由于目前国内的校园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都以观光为主要旅游形式,因而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野外艺术”这一新的产品概念入手,结合农业院校特殊的资源优势,对在农业院校特有的校园环境中开发这一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的原则以及产品开发的形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2006年02期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看

    钟艳萍;

    主要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考察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过程。由于语言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心理学和语言学自古以来就有不解之缘,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源来已久,并蓬勃发展。详细考察了心理学传统的起源、发展和繁荣,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最后对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做了总结和展望。

    2006年02期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看

    钟艳萍;

    主要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考察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过程。由于语言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心理学和语言学自古以来就有不解之缘,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源来已久,并蓬勃发展。详细考察了心理学传统的起源、发展和繁荣,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最后对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做了总结和展望。

    2006年02期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接受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习得问题研究

    张式君;

    “接受理论”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运用“接受理论”,从“接受”视角对学生英语习得相关问题加以探研,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掌握语言习得规律,提高英语习得成效。

    2006年02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接受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习得问题研究

    张式君;

    “接受理论”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运用“接受理论”,从“接受”视角对学生英语习得相关问题加以探研,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掌握语言习得规律,提高英语习得成效。

    2006年02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汲寿荣;

    基于认知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自主教学进行研究。根据听力理解的阶段性特点,将三项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分别在听说之前、听说过程中和听说之后进行训练指导,结果表明策略的训练和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听说自主能力。

    2006年02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汲寿荣;

    基于认知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自主教学进行研究。根据听力理解的阶段性特点,将三项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分别在听说之前、听说过程中和听说之后进行训练指导,结果表明策略的训练和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听说自主能力。

    2006年02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交际的言语得体性

    汤英莎;

    言语得体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影响言语得体的因素有母语干扰、文化差异、语境、语体等几个方面。在交际中要做到言语得体,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了解并遵守言语交际原则,使他们具有文体意识,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来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式、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进行交际。

    2006年02期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交际的言语得体性

    汤英莎;

    言语得体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影响言语得体的因素有母语干扰、文化差异、语境、语体等几个方面。在交际中要做到言语得体,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了解并遵守言语交际原则,使他们具有文体意识,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来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式、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进行交际。

    2006年02期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农业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农民为服务特色

    胡钉根;

    农村,是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主战场。为农民排忧解难,是农业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主攻方向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何要把为农民读者服务作为服务特色以及如何服务农民读者等问题作了一定的论述。

    2006年02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农业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农民为服务特色

    胡钉根;

    农村,是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主战场。为农民排忧解难,是农业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主攻方向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何要把为农民读者服务作为服务特色以及如何服务农民读者等问题作了一定的论述。

    2006年02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代州县学的赐《九经》与藏书制度

    汤建华;唐金凤;

    九经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贡举科目。州县学校得到皇帝赐《九经》,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皇帝给地方学校赐教科书,对州县学的发展壮大和州县学的藏书制度的建立、完善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6年02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代州县学的赐《九经》与藏书制度

    汤建华;唐金凤;

    九经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贡举科目。州县学校得到皇帝赐《九经》,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皇帝给地方学校赐教科书,对州县学的发展壮大和州县学的藏书制度的建立、完善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6年02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