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视角
Joi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Farmers' Organizations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A Stud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高强;高仁德;丁慧媛;
摘要:
农民组织化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内部推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外部拉动力,只有将这两种力量有机结合,才能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本着要素整合、因地制宜、效率与效益、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分别构建东部地区以双动力整合为重点、中部地区以农民组织化向农业产业化过渡为重点、西部地区以建设农民合作组织为重点的我国各区域农民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化形式、完善法律建设保护相关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引导扶持涉农产业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等推进联动机制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农业生产效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1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A790190)
通讯作者:
Email:
参考文献:
- [1]韩晓翠.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6:28-29.
- [2]吴靖,罗海平.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成因、性质与对策研究:基于农民组织化的重新审视[J].中国软科学,2009(3):17-22.
- [3]刘鑫.中国农业发展模式之理性思考:谈集群一体化信息农业模式的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6):38-40.
- [4]龙方,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34-38.
- [5]陈作珍,任建川.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辩证分析[J].乡镇经济,2002(11):5-6.
- [6]李红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培育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研究:青岛九联集团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99-102.
- [7]郭晓鸣,廖祖,君付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4):40-47.
- [8]黄婧,孙秋.农业产业化中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困境的博弈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2):220.
- [9]朱海霞.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J].经济地理,2004(4):505-509.
- [10]吴金根,胡华兵.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2-74.
- [11]林万龙,张莉琴.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33-40.
- [12]姚永明.试论资本运作与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村经济,2005(5)39-41.
- [13]杜吟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创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5(5):9-17.
- [14]陈宁,罗江龙,罗从清.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2004(11)88-89.
- [15]孙强.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2(11):35-36.
- [16]刘文.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