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0446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罗光强;陈香香;

    基于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构建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具有耦合协调效应,耦合协调行为是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的高耦合度匹配着高耦合协调度,高耦合协调度契合着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3)当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整体处于“初级协调”的演化阶段,呈现初期阶段的递增态势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建议通过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赋能增强“三生”功能的耦合动力,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增强“三生”功能的耦合推力,遵循“三生”功能的异质性特征推动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合作竞争,瞄准新平衡点助推“三生”功能高阶演进。

    2023年06期 v.22;No.108 67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2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赋能粮食统一大市场: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

    左秀平;叶林祥;钱龙;

    构建统一的粮食大市场对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效应和精准匹配效应提升粮食市场整合水平。2)从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东中部地区及粮食主销区、主产区更为显著。3)从作用机制上看,粮食流通效率是数字经济影响粮食市场整合的重要中介变量。4)从非线性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其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为负;在跨越第二个门槛值之后,影响效应由负转正,具有显著的“梅特卡夫特征”。基于此,建议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提升中西部地区、产销平衡区的数字经济水平,缩小数字鸿沟,以数字化赋能粮食流通产业智慧化转型,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推动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成。

    2023年06期 v.22;No.108 682-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张林;贺宝玲;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目标的达成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的农村金融服务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存在普惠金融和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不够、对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支撑不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供需失衡、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不全面和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距离建成农业强国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应该坚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为金融服务核心、以促进科技创新为金融服务手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金融服务目标,通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通过金融服务农业风险管理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最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期 v.22;No.108 692-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多维路径——第六届乡村振兴论坛综述

    陈江华;郭如良;尹琴;翁贞林;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与前提,而当前保障我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面临着诸多挑战与约束。为此,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以“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六届乡村振兴论坛。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与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进行充分交流,尤其是聚焦数字技术与农户行为决策、农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分析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以及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多维路径,以期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023年06期 v.22;No.108 700-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创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不同类型社会保险的比较研究

    卢小君;宋嘉诚;李迦明;

    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集,采用Logit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评估与比较不同类型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效果不同,农村社会保险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创业,由于保障水平有限,主要作用于农民工选择创业风险较低的自家农业生产经营型创业;2)城镇社会保险的“就业锁定”效应和高保障性会抑制农民工创业,但对农民工选择创业风险较高的非农业创业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弱;3)养老保险对创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均要强于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险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家庭规模的农民工创业作用效果呈明显差异。据此,建议提高农村社会保险的整体覆盖率、优化农村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弱化城镇社会保险的“就业锁定”效应。

    2023年06期 v.22;No.108 709-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黄平芳;李勇;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化青年人才,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有主体、资源、结构赋能三重意蕴,具体体现为:数字信息和数字创新分别赋能创业机会识别与创新模式采纳,数字技术和数字金融分别赋能创业生产效率提高与融资成本降低,数字平台和数字政策分别赋能创业市场渠道拓宽与保障体系完善。数字赋能返乡青年创业已形成诸多成功实践案例,但也面临数字素养和技能欠缺的主体困境、资源整合支持不足的资源困境和外部障碍日渐突出的结构困境。据此,建议从自主创新引育数字人才、优化金融信贷资源配置、着力改善数字创业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切实推动返乡青年创业加“数”前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释放更多“数字红利”。

    2023年06期 v.22;No.108 717-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方向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火根;胡霜;汪钰婷;曹大宇;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视角,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12—2021年40家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探究农业上市公司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业上市公司存在偏向性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技术进步能促进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要素偏向特征来看,农业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方向要素配置偏向总体呈现使用资本要素、节约劳动要素。2)从农业上市公司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因素来看,研发投入、对外贸易开放度、政府补贴、上市年限对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对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国有股比例、受教育程度、人均工资水平与偏向性技术进步不存在显著关系。据此,建议加大研发投入、政府补贴,优化农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023年06期 v.22;No.108 726-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林业与生态经济

  • 生态林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四方演化博弈分析

    张佳宁;胡小飞;

    为研究生态林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四方主体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银行-林企-消费者”博弈模型探究各主体之间的均衡稳定策略,并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四方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收益的变化不断调整;在5种均衡稳定策略中,地方政府是系统演化的重要主体,林企和消费者的策略相对稳定;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初始策略概率较敏感,而林企和消费者受初始策略概率的影响较小;系统均衡稳定策略演化受风险承担比例、林企按期还款概率、消费者对生态林产品的接受度及生态林产品单价的影响。据此,建议从政府完善激励机制、银行探索碳普惠机制、林企提供优质林产品、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等方面促进生态林产品价值实现。

    2023年06期 v.22;No.108 736-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下载次数:1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居民的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付费意愿及其对环境亲和力的响应研究

    李福夺;方正;尹昌斌;

    基于上海市实地调查,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视角,采用CVM方法测算城市居民对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支付意愿,且通过结构建模模拟居民环境亲和力向支付意愿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全样本情景下,城市居民年均支付水平为130.2元,而在排除抗拒支付样本情况下年均支付水平为174.7元,由此估计上海市全部城镇家庭的总支付金额为7.19亿元,基本可实现对当前政策性耕地保护补贴的替代;环境亲和力改善显著提高持有高支付意愿的概率,这意味着提升居民的环境亲和力对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深度融资具有较大政策价值;环境亲和力经外部环境感知、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和行为态度的介导可对支付意愿产生催化作用,而感知支付能力可在上述介导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建立城市居民城郊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且通过多渠道提升居民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素养,培育居民环境亲和力,从而为引导付费行为奠定基础。

    2023年06期 v.22;No.108 749-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畜牧经济

  • 组合型政策干预对规模养殖户抗菌药过量使用行为的影响——来自生猪养殖户的实证分析

    司瑞石;余璇;刘明月;

    基于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和湖北455户生猪养殖户数据,从监管处罚规制、补贴补助规制和宣传引导规制等3个维度刻画组合型政策干预,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组合型政策干预对养殖户兽用抗菌药过量使用行为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结果表明:监管处罚规制、补贴补助规制和宣传引导规制对养殖户抗菌药过量使用行为均存在负向显著影响。其中,监管处罚规制、补贴补助规制和宣传引导规制的强度每提高1个单位,养殖户抗菌药过量使用金额分别降低1.32%、1.12%和1.65%。可见,宣传引导规制的抑制作用最强,监管处罚规制和补贴补助规制的抑制作用次之。进一步地,宣传引导规制在监管处罚规制影响养殖户抗菌药过量使用行为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宣传引导规制的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监管处罚规制将促使养殖户抗菌药过量使用金额降低0.45%,但宣传引导规制在补贴补助规制影响养殖户抗菌药过量使用行为中并未发挥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加强规范用药宣传与培训、强化抗菌药政府监管、完善养殖补贴补助政策以及推广抗菌药替代产品使用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22;No.108 760-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土地生产率与农业碳排放:非线性关系及空间溢出

    朱前涛;秦昊;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测算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生产率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11—2020年农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均取得良好的农业碳减排成果,但西部地区的平均农业碳减排量落后于其他地区;土地生产率与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集聚程度逐渐加强的特征;土地生产率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的影响关系和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到达一定阈值后,土地生产率会减少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据此,建议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在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以点带面”的农业碳减排传播机制。

    2023年06期 v.22;No.108 770-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城乡融合发展

  • 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周小刚;王超华;

    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综合指数,且利用莫兰指数检验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及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能够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效应更大,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此,建议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推行区域差异化干预政策,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2023年06期 v.22;No.108 780-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4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乡村社会治理

  • 新乡贤回嵌乡村治理的困境解构与消解策略——基于粤北连山县M村的个案分析

    谢和均;蒋耀聪;

    基于粤北地区连山县M村调查,依托嵌入式理论结合乡村社会治理特质,构建“嵌入-治理”分析框架,解构新乡贤回嵌乡村治理的嵌入逻辑与共生关系。结果表明:M村新乡贤作为嵌入乡村体系的新治理变量,在乡村治理场域中链接外部资源、集聚内生动力、重塑乡土公共权威、修复乡风良俗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深嵌阻滞、容嵌欠缺等现实困境,对新乡贤的回嵌效应产生影响。据此,建议通过对嵌入本体、文化与组织的内部重嵌提升嵌入深度;优化制度、机制与技术的运转以补足外部容嵌能力;打造长效可持续的深度嵌套协作网,以期助力各治理主体在互嵌中形成合力,改进乡村内生权威秩序,取得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促进基层治理有效达成。

    2023年06期 v.22;No.108 792-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2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乡村公共服务平台化供给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基于浙江省“整体智治”的经验考察

    汤资岚;

    平台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形式,日趋渗透至乡村公共服务领域。基于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智慧化进阶,“整体智治”围绕“高效处理一件事”,为数智时代乡村公共服务平台化供给提供了可循框架和理想图景。以浙江省“整体智治”的经验考察为例,总结该省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平台化供给的内在机理是数据底座、组织形态、应用组件和制度体系等要素相互组合与作用的结果。根据“整体智治”的治理要求,建议结合现有问题,把握重点内容,从延续乡村治理特色、建构平台治理体制、确保数字红利可及、避免重陷形式窠臼等层面,寻求更为灵活多样的发展策略。

    2023年06期 v.22;No.108 80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

    <正>2024年,本刊将继续秉承办刊宗旨,围绕以下重点选题方向(不仅限于此)组发稿件,竭诚欢迎惠赐佳作。1.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业强国建设3.推进乡村全面振兴4.粮食安全问题5.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6.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权益保障

    2023年06期 v.22;No.108 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第1~6期总目次

    <正>~~

    2023年06期 v.22;No.108 81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正>《农林经济管理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农林经济管理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

    2023年06期 v.22;No.108 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