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0465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种业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协调发展研究

    徐宣国;尹春凤;

    基于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协调发展现状,并对比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耦合协调度、复合系统协同度均呈上涨的趋势,但二者协同水平仍有待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内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协调配合情况相对较好,产销平衡区内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地区聚集程度不断加强,但西部地区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据此,建议构建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协同运作体系,完善区域间协调沟通机制,发挥省域有效联动等措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1期 v.22;No.10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业低碳发展的实证研究

    付伟;李龙;罗明灿;陈建成;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SYS-GMM、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低碳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并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推动农业低碳发展;不同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对农业低碳发展的提升存在边际递增特征;异质性分析中,在三大地区和粮食与非粮食主产区内,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推动效果更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沿海省份的边际推动力更强,位于二级发展水平前列。据此,建议持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促进农地流转标准化;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西部省份的边际推动效果。

    2023年01期 v.22;No.103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3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生产托管助推双层经营体制创新的逻辑:基于多个案例的分析

    穆娜娜;钟真;

    以2019年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农业生产托管重塑农地经营“统分结合”结构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服务内容维度,农资采购、农机作业、农产品销售及技术培训、指导与推广应用服务是生产托管中“统一经营”的主要内容,而生产托管中“分散经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经营决策、田间管理及灌溉服务等方面;在服务形式维度,生产托管中的核心服务主体及其构建的服务单元或节点,较好地平衡对服务资源和土地要素有效整合的“统”与划片分块开展服务的“分”之间的关系“;统分结合”结构在生产托管中的表现最终助推中国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创新。据此,提出促进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框架的若干政策建议。

    2023年01期 v.22;No.103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经营村庄”背景下的村干部行为逻辑

    梁伟;

    通过对中部地区Y村的个案分析,探讨地方政府“经营村庄”背景下村干部的行为逻辑。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经营行为引致经济能人介入村庄政治并进行权力实践,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公共资源的私人性分配以及私人关系渗透公共关系的政治秩序。具有产业经营能力的经济能人为了获取项目运作的潜在利益,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经营村庄”,以此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经济能人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权力-利益”网络,积极开展项目经营,从而提高村庄社会声望,吸纳普通村民,维护私人化的村庄政治秩序。村干部的权力实践及村庄政治私人化是项目资源激励与乡村利益连带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乡村治理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建议重新审视项目资源下乡的目的与方式,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政治引导,建立健全基层权力监督体制,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023年01期 v.22;No.103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农业与农村经济

  • 任务契合度、互动性与消费者购买网络直播生鲜农产品意愿——基于SOR理论的多群组分析

    李连英;成可;

    基于南昌市377位消费者调研数据,结合SOR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消费者购买网络直播生鲜农产品意愿的影响机制,并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任务契合度、互动性和主观规范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购买意愿,其中任务契合度影响力最大;任务契合度和互动性对消费者感知信任影响不显著,但主观规范对消费者感知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和月消费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内部心理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同,购买意愿也不相同;两类特定群体之间的内部心理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同,与单一特征划分的群体内部心理受外界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建议商家在网络直播时应确保图文与商品实际相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适时保持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进行场景式营销和口碑营销;针对观看直播人群特殊性进行精准营销,充分把握影响消费者内部心理的因素;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生鲜农产品电商化发展,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3年01期 v.22;No.103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9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农民创业活跃度的营商环境组态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fsQCA分析

    周宇飞;徐婕;

    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案例,基于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营商环境多要素组态效应对农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路径及背后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表明:单个营商环境要素不构成农民创业的必要条件;存在人文支持下的市场驱动型、人文-政务支持驱动型和市场-政务-法治支持驱动型3条产生农民高创业活跃度的路径;产生1条农民非高创业活跃度的路径,且与产生农民高创业活跃度的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信心;注重因地制宜,向适合组态典型地区学习;坚持问题导向,把握营商环境建设关键。

    2023年01期 v.22;No.103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2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信贷可得性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基于农户加入合作社的调节效应分析

    余丽燕;梁辉堡;鲁益雨;

    基于福建省9个地级市46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信贷可得性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农户加入合作社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信贷可得性能显著提高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概率,农户的绿色认知、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特征等也是影响其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农户加入合作社显著促进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行为,并且其在信贷可得性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加入合作社可以提升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从而有利于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异质性分析中,信贷可得性对中低收入组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组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建议加大对农户的绿色信贷支持,提高农户对技术采纳的风险承受能力,鼓励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合作社以及新型农户的绿色生产培训。

    2023年01期 v.22;No.103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2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合作社再联合提升了经济绩效吗?——基于黑龙江332家种植类农民合作社的调研

    颜华;张琪;

    基于黑龙江省332家种植类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农民合作社再联合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不同规模的合作社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再联合能够显著提升合作社的经济绩效,有效发挥壮大单体合作社力量的作用;农民合作社再联合对经济绩效的提升效应存在规模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规模、社员规模、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的合作社参与再联合带来的经济绩效提升更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再联合的宣传与推广,鼓励引导各类合作社结合经营特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联合路径,并不断创新合作社再联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再联合的制度优势,持续提升合作社经济绩效。

    2023年01期 v.22;No.103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前景理论的稻农施肥行为研究

    赵玉;朱吉婵;

    基于鄱阳湖流域10个县(区)的571份样本数据,在前景理论框架下采用彩票选择实验测度鄱阳湖流域稻农的风险厌恶、小概率偏好、损失厌恶等效用参数,并构建施肥行为响应模型实证分析稻农的效用参数对其过度施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期望收益越高的稻农化肥用量越大,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稻农过度施肥量越大,损失厌恶程度越高的稻农过度施肥量越小。在不同预期状态下农户过度施肥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平均而言,稻农期望收益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增加0.779个单位;风险厌恶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增加1.538个单位;损失厌恶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减少0.241个单位;小概率偏好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减少2.293个单位。据此,建议在充分把握农户施肥心理和认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缓解农户经营风险焦虑,改变农户化肥依赖习惯并培养农户化肥减量意识以扭转农户过度施肥行为。

    2023年01期 v.22;No.103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政策激励、组织约束与化肥减量增效——基于粤赣柑橘种植户的实证

    李秋生;郑建杰;贺亚琴;

    利用广东和江西两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区)426个柑橘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化肥减量替代政策的收入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揭示化肥减量替代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替代政策对农户柑橘种植净收入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种植户每公顷柑橘净收入增加约1.43万元,表明政策激励对化肥减量增效发挥作用;同时,合作经营组织和合同订立在化肥减量替代政策与农户收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表明组织约束能加强化肥减量替代政策对农户柑橘种植净收入的提升作用。基于此,建议政府提高和优化化肥减量替代政策补贴标准,提高合作经营组织的服务化水平,发挥合作经营组织在小农户与化肥减量替代政策之间的衔接作用,构建化肥减量替代的长效机制。

    2023年01期 v.22;No.103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畜牧经济

  • 中国肉鸡价格预测预警研究

    张利庠;栾梦娜;刘秋池;

    基于2001年1月—2020年10月中国肉鸡市场数据及相关国民经济基础数据,采用Lasso回归-灰色预测-支持向量回归(SVR)的组合模型对肉鸡价格进行预测,并结合黑色价格预警方法,实证分析肉鸡价格预测预警机制。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价格、活鸡价格、肉雏鸡价格、商品代蛋雏鸡价格、猪肉价格、牛肉价格、羊肉价格、豆粕价格、人民币汇率、CP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2001年1月—2020年10月肉鸡价格波动预测预警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标;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输出的肉鸡价格预测值较好地拟合肉鸡真实价格的变动趋势,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此外,使用黑色预警方法构建的肉鸡价格预警机制达到预期水平,肉鸡价格波动率的警情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预测警度与实际警度基本吻合,证实肉鸡价格预测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基于此,根据不同级别的警情提出相应建议,以便政府与肉鸡产业参与者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促进肉鸡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01期 v.22;No.103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差序格局、感知价值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基于新疆农户的调查数据

    张红丽;祝振华;李洁艳;

    基于2021—2022年新疆652份畜禽养殖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村差序格局、感知价值对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差序格局及其细分维度对农户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网络互动;感知价值及其细分维度对农户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感知技术适用性,影响程度最小的是生态感知价值;农村差序格局通过感知价值对农户资源化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农户和环境特征中互联网使用、养殖经验和环境规制强度均对农户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支持农户差序格局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也要发挥好感知价值在差序格局影响农户行为中的作用,提高资源化技术的适用性和资源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3年01期 v.22;No.103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土地经济

  •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张志新;周亚楠;丁鑫;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连续型DID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但政策效应直到2013年才开始显现;(2)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在以旱地为主的种植区、土地流转程度高和农村受教育程度高的省份有更好的政策表现,而在劳动力转移程度高的地区未发挥相应的政策效应;(3)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据此,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健全管护机制;制定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健全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体系;制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优惠体系,搭建服务信息平台。

    2023年01期 v.22;No.103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39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州、宿迁1292份农户调研数据

    王俊龙;郭贯成;谈林沂;

    基于苏州、宿迁1 292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t回归模型等方法,分别从农户特征、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育程度、恩格尔系数、宅基地总面积、居住条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就业情况改善、亲人支持退出、政府支持退出、邻居支持退出以及是否了解“一户一宅”政策;样本中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略微少于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与苏州农户相比,宿迁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此,为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退出宅基地,建议政府部门应注重宅基地退出补偿对象的特殊性,建立差别化退出补偿机制,着重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就业、养老等问题,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

    2023年01期 v.22;No.103 12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