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勤英;刘国庆;邹小园;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2017年数据,利用Probit及Oprobit的内生性与扩展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群体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群体非农就业概率提升12.1个百分点。就不同就业选择而言,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效果更为明显,非正规就业概率的增加比正规就业高0.4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高中及以下学历、年龄较大群体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女性、高中以上学历群体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则表现得更加突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强信息匹配强度和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这两种渠道的部分中介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正规和非正规就业。据此,为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困境,建议大力促进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提升劳动力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以及发展多样化的就业方式。
2022年04期 v.21;No.100 38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2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绍升;闫春;
基于11个省份398位农村电商创业者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法,实证分析农村电商创业者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交互影响,并探究节俭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农村电商创业者人力资本对节俭式创新和创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节俭式创新在农村电商创业者人力资本影响创业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农村电商创业者人力资本能够通过节俭式创新间接促进创业绩效;(3)农村电商创业者社会资本能够增强人力资本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4)农村电商创业者社会资本正向调节节俭式创新在人力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据此,建议大力提升人力资本,积极参加各项创业培训和创业竞赛;积极学习和塑造节俭式创新能力,寻求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动态均衡;投入时间和精力经营社会网络,从社会网络中获取各项创业信息和资源。
2022年04期 v.21;No.100 395-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火根;胡霜;付文;
基于2001—2020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方法测算江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通过空间SDM模型分析探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江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56%,其中,技术效率年平均增长0.03%,技术进步年平均增长1.54%,技术进步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江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量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邻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对本市粮食产量存在负向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邻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对本地区的粮食增产形成空间挤压。为此,提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构建差异化粮食生产策略等相关政策建议。
2022年04期 v.21;No.100 405-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志刚;宫熙;崔钊达;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四省418份农户调研数据,将农户采纳行为划分为当前采纳与持续采纳,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当前采纳与持续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对农户当前采纳与持续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对此均有贡献,这一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2)价值认知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在影响当前采纳中比例为38.61%,在影响持续采纳中比例为35.81%;(3)土地转入在价值认知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持续采纳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建议重视农户社会资本的积累、鼓励农户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展开交流、保障农户对转入土地的权益等以提高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
2022年04期 v.21;No.100 414-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