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4495

农业经济

  • 中国玉米生产的环境效率及其时空分异——兼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环境影响

    蔡荣;汪紫钰;

    利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我国玉米生产的环境效率,并进一步检验临时收储政策是否对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构成实质影响。研究表明:在考察期内,化肥是我国玉米生产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对玉米单位面积产出贡献最大,超量施肥行为成为生产者的理性选择;我国玉米生产的环境效率均值为0.937,在样本考察期内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直观上看,与未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地区相比,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地区,玉米生产的环境效率相对略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临时收储政策并未对玉米生产的环境效率构成显著性影响,玉米生产的环境效率主要与劳动力结构性因素及生产要素的投入有关;其中,玉米生产的化肥投入与临时收储政策未发现存在因果关联,而是受到生产者化肥投入惯性或预期的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9年05期 v.18;No.83 569-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稻米比价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稻米加工业的微观企业数据

    武舜臣;彭冬冬;

    在测度稻米购销比价水平的基础上,考察其对稻米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分所有制企业间的差异化表现。结果表明:稻米比价与稻米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低强度的价格比会"倒逼"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价格比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阻碍作用;国有资本比例对稻米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作用,但未表现出对价格比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调节效应;分阶段比较发现,粮食收购市场的放开增强了低国有资本比例的企业市场竞争性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价格比的敏感性,但该政策对高国有资本比例的企业影响并不显著。

    2019年05期 v.18;No.83 579-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化对财政支农绩效影响的空间溢出与门限效应研究

    杜辉;

    基于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区域财政支农绩效,以及采用熵值法对区域信息化水平进行衡量。基于此,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信息化对区域财政支农绩效的影响,最后建立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化与财政支农绩效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绩效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2)信息化对区域财政支农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据此,政府应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其对财政支农绩效的促进作用,加强各地区在财政支农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区域合作,大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2019年05期 v.18;No.83 58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非农就业、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城镇化区位选择——基于微观调查数据

    胡继亮;李栋;李邱帆;

    拥有稳定且质量较好的工作是保证农民工在城市扎根的基础。运用湖北省1 025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研究湖北省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问题。研究发现:职业类型对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从事越高级行业的农民工越愿意留在城市;就业越稳定,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越强烈。接着,进一步利用Ologit模型探究非农就业因素对其城镇化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类型对农民工的城镇化区位选择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就业稳定性与其呈负相关关系,而财富值对其城镇化区位选择的影响显著为正,财富值越高,越会选择城镇化程度越高的城市。最后建议:一是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二是保障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2019年05期 v.18;No.83 598-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信贷约束、社会网络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实施

    李长生;刘晓蕾;汪淑群;

    基于江西省1 02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微观数据,利用直接诱导法甄别样本的信贷约束状况,调研其社会网络和创业实施状况。实证检验信贷约束和社会网络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实施的影响效应,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约59%的样本受到信贷约束,未受信贷约束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实施的概率要高约15%,社会网络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概率反而要低约29%,信贷约束和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表明,未受信贷约束且拥有强社会网络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实施的概率低约9%。为此建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实施既要大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融资环境,更要重新审视社会网络对创业实施的影响。

    2019年05期 v.18;No.83 607-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异质性的定量测定——基于沅陵县王家岭合作社的数据

    周蓉;李明贤;

    在合作社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社员异质性的内涵特征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将社员异质性界定在包含6种资源禀赋的复合指标体系内,提出社员异质性的定量测定方法。以沅陵县王家岭合作社为案例,对社员异质性的平均水平、组合水平和综合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但社员异质性结构并不必然对合作社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提出鼓励不同要素的合作,充分利用异质性社员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不同利益主体激励相容机制的对策建议。

    2019年05期 v.18;No.83 618-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特征、维度与测量

    解春艳;朱红根;

    对农业而言,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对商业和政策有影响力的概念越来越重要,是保护子孙后代所需资源的基本路径。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被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将经济、社会、环境目标与企业组织相结合。基于绿色创业理论,对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与阐述,并构建了包括生态意向、绿色创新、绿色经营与绿色管理的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四维度模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四维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将该模型与竞争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证实所构建的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创业模型的合理性、可靠性及有效性。

    2019年05期 v.18;No.83 627-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农户电商渠道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设施草莓产业的调查

    唐立强;周静;刘杰;

    基于辽宁省设施草莓产业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并构建农户电商渠道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农户电商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设施草莓农户普遍选择进驻第三方平台电商、开发设计独立网站电商、微信电商和QQ空间电商等4种电商渠道模式。农户禀赋特征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电商培训和种植规模对电商渠道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对电商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电商政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选择独立网站电商行为;信息搜寻成本和谈判交涉成本显著影响农户选择第三方平台电商和独立网站电商行为;村庄网络状况显著影响农户选择微信电商和QQ空间电商行为;支付安全风险评价显著影响农户选择第三方平台电商和独立网站电商行为。基于此,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

    2019年05期 v.18;No.83 636-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1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林业经济

  • 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浙江、江西调查问卷

    杨扬;李桦;

    基于集体林区浙江、江西76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聚类法划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测量农户生计资本,并利用多项选择模型分析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林区农户生计策略分为农林业主导型、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和自营工商型,生计资本最高的是自营工商型农户,其次是务工主导型,然后是兼业型,农林业主导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最低;与农林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相比,人力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务工主导型或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金融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或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但社会资本水平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策略;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和地区特征也会影响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

    2019年05期 v.18;No.83 645-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碳汇竹林生产效率分析——来自浙江安吉的实证

    敖贵艳;吴伟光;曹先磊;刘强;

    基于浙江安吉117个碳汇竹林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全面系统分析碳汇竹林生产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碳汇竹林的综合效率为0.623,尽管较仅考虑竹材(笋)产出的综合效率均值0.490高出27.14%,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碳汇竹林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分别提高12.46%和18.19%,规模效率略有下降,低效率区间效率值分布明显减少,这也反映三阶段DEA分析的合理性。(3)竹林结构对松弛变量具有显著正影响、专用肥投入比例和风险预期对松弛变量具有显著负影响;另外,家庭因素、立地条件、参与培训、政府补贴对松弛变量有负影响,地块细碎化程度对松弛变量有正影响。为提高碳汇竹林生产效率,未来需要采取规范生产、优化政策和推广技术等措施改善环境因素。

    2019年05期 v.18;No.83 656-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土地经济

  • 基于消费效用函数的宅基地有偿使用面积有效阈值测算——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域为例

    胡银根;余依云;董文静;徐小峰;曾巍;

    宅基地有偿使用面积有效阈值,是收取有偿使用费的依据。科学测算宅基地面积有效阈值可为制定有偿使用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为党和政府优化管理策略提供翔实依据。通过分析宅基地有偿使用面积阈值产生机理,借助消费效用函数测算模型,在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经济约束下,分别测算户均与人均面积有效阈值。结果表明:(1)家庭人口的差异引发的面积需求差异明显,下限值最大差异率达18.03%,户均和人均宅基地上限值的最大差异率分别16.46%、35.50%,仅以"户"为单位,划定有偿使用面积标准,难以保障宅基地资格权的平等性;(2)基于消费效用函数测算的面积有效阈值普遍低于现实面积值,表明农户宅基地面积需求值低于现实值,面积标准设置过高,难以挖掘存量宅基地;(3)村村之间面积阈值及对各类型用地偏好迥异,应考虑经济水平差异和细化各类型面积阈值的设定标准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收取有偿使用费。

    2019年05期 v.18;No.83 667-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畜牧经济

  • 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双重非对称效应——基于MS-GARCH类模型

    石自忠;王明利;高海秀;

    基于1994年6月—2018年7月猪肉价格月度数据,借助MS-GARCH类模型对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双重非对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猪肉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状态转换特征;猪肉价格在剧烈波动状态和平缓波动状态运行并频繁转换,在平缓波动状态运行概率及持续时间相对更长;猪肉价格在剧烈波动状态运行时间约为7个月,平缓波动状态则为8~9个月;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为16~17个月。②猪肉价格波动存在双重非对称效应;猪肉价格在剧烈波动和平缓波动状态的波动持续性存在差异,剧烈波动状态下持续性要强于平缓波动状态";利空消息"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利好消息",剧烈波动状态下"利空消息"影响更大,说明猪肉价格波动存在明显杠杆效应,且剧烈波动状态下猪肉价格波动的杠杆效应更为明显。

    2019年05期 v.18;No.83 675-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测度与乡村振兴战略瞄准研究

    徐孝勇;曾恒源;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构建衡量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cGIS软件测算14片特困区2015—2017年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通过标准差分类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出459个(4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研究发现:自我发展能力越低的县贫困程度越深,深度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寒区、喀斯特地区、老少边区和三级阶梯过渡地区;以临沧-齐齐哈尔为分界线,可将14片特困区分为分界线东侧自我发展能力高分片区、分界线上自我发展能力中值片区和分界线西侧自我发展能力低分片区;459个重点帮扶县可划分为综合能力制约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县、社会发展能力制约县和人力资本生产能力制约县4种类型;依据不同帮扶县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是新时期推进贫困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2019年05期 v.18;No.83 684-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农村社会

  • 文化与责任:中国农村家庭养老责任人的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

    王彦斌;杨学明;

    养老作为一种关系行为,受责任人文化-认知性制度背景的支持与影响。主、客观养老文化是文化-认知性制度的两个维度,其通过传递内化机制在村落成员的主观世界建构出养老共识,进而为家庭养老责任人提供行动的"意义框架",指导或约制个人的养老行为。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发生持续地变迁:主观养老文化得到较高程度的传承,敬养老人的内在认知得到延续和固化,而外在的践行方式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客观养老文化出现"文化内核"消散,地方性养老文化的意义建构过程逐渐丧失,并弱化责任人对养老行为背后文化图式的认知。治理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是从国家政策、社区慰藉、个人修养三方面调适责任人主观世界的养老文化认知,而客观养老文化支持功效衰萎的化解则需要设置激励机制强化地方性养老仪式及相关认知的传承、内化。

    2019年05期 v.18;No.83 693-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社会公正建设论析

    廖运生;魏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部署,实施重大行动,取得巨大成就,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乡村社会公正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消解"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壁垒,为乡村社会制度公正建设提供新路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从政治正义、社会正义和道德正义层面看,提升了乡村社会公正建设水平并创新了公共建设方法;新时代促进乡村社会公正建设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一要坚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维护起点公平、二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以保障机会公平、三要实现治理有效以促进权利公平。

    2019年05期 v.18;No.83 702-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农林经济管理学报》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农林经济管理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

    2019年05期 v.18;No.83 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