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4511

农业经济

  • 三大主粮增产原因及潜力分析——基于单产增长的内部贡献分解

    王薇;张淑雯;田旭;

    为深化对粮食增产原因的了解,分析我国三大主粮总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以及单产变化趋势,采用Kurosaki内部贡献分解法测度我国三大主粮单产增长的内部效应,并比较分析各地区单产变化与专业化生产趋势。研究表明:三大主粮总产量增长主要源于单产提高;单产增长基本可归因于纯单产增加,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对单产提高的促进效应较小,同时专业化生产越来越向单产高的地区集中。可以预测,纯单产增加对单产增长的贡献会趋于平缓,未来我国粮食增产将更多地依赖区域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替代。

    2019年04期 v.18;No.82 44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主观规范、网络外部性与农户农产品电商采纳行为意向

    郭锦墉;肖剑;汪兴东;

    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以江西省192个农户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农户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适用于农户的农产品电商采纳行为意向研究,其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网络外部性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农产品电商的采纳意向,感知风险则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采纳意向。建议在推进农产品电商的普及中,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保障信息安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2019年04期 v.18;No.82 45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李秋生;李大胜;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化肥施用强度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水平、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经济水平、农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化肥施用强度,地区经济水平对化肥施用强度的贡献最大;邻接省份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农业结构调整,但是邻接省份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对化肥施用强度有负向直接影响但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化肥替代技术推广,在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时不仅要关注区域内影响因素,还需考虑省际间邻接区域经济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乡村人口密度等的交互影响。

    2019年04期 v.18;No.82 462-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与桃农化肥农药施用行为

    陈超;王莹;翟乾乾;

    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下,农户倾向于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过量的化学品投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化肥和农药"双减"行动势在必行。采用OLS方法分析农户在不同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下的施肥、施药行为,并依据种桃规模分组回归,分析不同规模桃农施肥施药行为差异性。研究表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桃农倾向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自然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高的桃农倾向于多施肥、施药;且桃农种桃年限对农户施肥、施药有正向影响,说明桃农施肥和施药具有惯性。因此,降低桃农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提供科学施肥、施药方式将有利于农户减量施肥、施药。

    2019年04期 v.18;No.82 472-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农技服务采纳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了吗?——基于黑龙江省38个村279户玉米种植户的调查

    王洋;许佳彬;

    基于黑龙江省38个村279户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再按照是否采纳农技服务对玉米种植户进行分组,分别测算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采用Tobit回归模型检验影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纳农技服务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效果,并能提高劳动力、土地、农资、机械等投入要素的产出率;是否采纳农技服务、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务农劳动力规模、是否有土地流转、玉米种植收入占比对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农劳动力是否兼业、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提出推动农技服务精准化发展、提高农户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引导农民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

    2019年04期 v.18;No.82 48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家庭资产视角下农户正规借贷约束影响分析

    牛荣;张倩;

    缺乏抵押品是导致农户受到借贷约束的关键因素,家庭资产作为抵押品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放款的重要审核条件,在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陕西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为例,采用Heckprobit模型从家庭资产角度对影响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可得性因素进行需求与供给联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庭资产变量中,土地资产对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和金融资产等均对农户借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针对农户使用不同类型家庭资产抵押担保借贷作出相应的对策、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唤醒沉睡资产和抵押物价值,解决农户信贷约束问题。

    2019年04期 v.18;No.82 492-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农食产品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研究

    费威;

    针对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制造商与零售商各自独立、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一体化的4种模式,建立制造商与零售商不同合作模式下的Stackelberg等博弈模型,以制造商为主导、对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以及相应利润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在合作一体化模式中的总利润最高,制造商和零售商决定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最高。建议对不同利润分配比例的利润协调机制进行分析与数值算例验证,以实现激励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一体化,提高质量安全努力水平的目标。

    2019年04期 v.18;No.82 502-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林业经济

  • 户主职业对农户响应林业科技服务的影响——基于江西纵向数据GEE分析

    张凡永;杜娟;康小兰;朱述斌;

    基于江西农户8年跟踪调查纵向样本数据,运用广义估计方程(GEE)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户主职业与农户林业科技服务响应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户主职业对农户林业科技服务响应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户主全职务农农户逐步成为技术采纳的弱质性农户,户主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户林业科技服务响应具有异质性,户主职业的变动对农户林业科技服务响应有正向影响。提出林业科技服务供给以及协同推进发展现代林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政策建议。

    2019年04期 v.18;No.82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畜牧水产经济

  • 专业能力、交易成本与高价值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来自淡水养殖的经验证据

    李博伟;

    引导农户从事高价值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从专业能力和交易成本两个视角分析影响高价值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的因素。以淡水养殖为例,将三省农户调查数据代入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专业从事淡水养殖的农户仅占样本总体的46.06%;②以CD生产函数截距项测度的农户专业能力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降低农户从事多元化经营的概率,并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淡水养殖土地集中度指数和收入集中度指数;③难以获取交易对象信息、产品质量争议和运输成本分别在1%、5%、5%的水平上显著增加农户从事多元化经营的概率;分别在1%、5%、5%的水平上显著降低淡水养殖土地集中度指数;分别在1%、5%、1%的水平上显著降低淡水养殖收入集中度指数。基于此,得出主要结论:①淡水养殖的专业化生产水平总体偏低。②专业能力提升有利于促进农户参与高价值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③交易成本上升制约农户参与高价值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其中,难以获取交易对象信息、产品质量争议和运输成本高昂是关键制约因素。

    2019年04期 v.18;No.82 52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农民合作社扶贫的路径选择及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研究

    张梅;王晓;颜华;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根本之策,而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主体之一,在破解农村贫困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429个贫困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从收益性维度实证分析合作社扶贫的不同方式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社扶贫能显著提高贫困户收入。合作社扶贫使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显著提高17.82%,说明合作社扶贫对贫困户家庭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贫困户与合作社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对贫困户的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合作社扶贫显著增加了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性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但对财政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且农业生产性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收幅度远高于转移性收入,说明农业技术支持、社内务工的扶贫方式的增收效果较好。

    2019年04期 v.18;No.82 530-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产业扶贫对家庭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4省农户的调研数据

    杨龙;谢昌凡;赵阳;

    基于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4省(市)贫困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从土地产值、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地细碎化程度3个方面分析农户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对家庭土地利用的影响,并采用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方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户主健康状况、家庭耕种土地面积、家中病人数量、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村庄组织外出务工、村庄组织过技术培训以及村庄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对农户选择参与农业产业扶贫有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产业扶贫会显著提高家庭种植结构的经济作物化程度和土地细碎化程度,但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存在差异,参与农业产业扶贫会显著增加贫困户土地产值,而对非贫困户土地产值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

    2019年04期 v.18;No.82 539-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来自广东、广西、云南三省423个样本的分析

    黄颖;余秀江;

    根据胜任力相关理论,结合村干部的职位特征和调研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村干部鉴别性胜任力5大维度34个指标分别是:执行能力、一般能力、工作态度、个性特质和经历与经验,以及工作绩效3大维度19个指标分别是社会绩效、经济绩效和政治绩效。基于423个样本数据测评现阶段村干部胜任力水平的实际差距,采用回归分析检验村干部鉴别性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相关变量后,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个性品质每提高1%,社会绩效可分别提升0.210%和0.325%;经历经验与执行能力每提高1%,经济绩效可分别提升0.151%和0.131%;一般能力每提高1%,政治绩效提升0.180%,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拨款情况对村干部工作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从村干部的甄选、考核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2019年04期 v.18;No.82 548-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2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农村社会

  • 外嫁女反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创新与引申

    何阳;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一,外嫁女反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创新的基层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发端于G省Q市L村的外嫁女反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性行为,功能主要为强化外嫁女群体内部及与家乡的联系,注入了崭新的乡村治理资源,弘扬了反哺家乡的优秀文化,宣传了尊老敬老的乡村风气。外嫁女反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形成主要受到宗族文化、家庭收入、网络技术及主体意识综合作用,宗族文化是推动外嫁女反哺的动力,家庭收入是推动外嫁女反哺的基础,网络技术是推动外嫁女反哺的媒介,主体意识是推动外嫁女反哺的关键。权力回应对于巩固和发展外嫁女反哺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具有促进作用,村委会介入外嫁女反哺,探索出一条契合地域文化特色、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以女性同胞为参与主体的乡风文明建设道路,实现基层治理方式创新。

    2019年04期 v.18;No.82 5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