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贞林;徐俊丽;
基于农业生产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1 080户小规模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购买较为普遍,但不同环节存在较大差异,整地和收割环节农机服务的使用率较高,插秧和烘干环节农机服务的使用率较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购买已成为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整地和收割环节;插秧和烘干环节对农户转入农地影响不大,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不明显;家庭经济特征对农户转入农地影响较为显著,且随着家庭收入水平和农业收入占比的逐渐提高,农户扩大农业经营的意愿逐渐增大;而家庭人口结构、承包地特征和个体特征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家庭劳动力能力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具有关键作用,劳动力老龄化与健康状况下降是制约农户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因素。
2019年01期 v.18;No.7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9 ] - 徐磊;吴昕慧;
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研究粮农的职业农民意愿具有重要价值。而在中国,职业农民是一个既反映经济属性又反映社会属性的概念,无疑"钱"和"面子"是影响职业农民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西省1 240份粮农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钱"和"面子"对粮农的职业农民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钱"和"面子"对粮农的职业农民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面子"对粮农的职业农民意愿的影响显著性更强,粮农加入合作社有助于其职业农民意愿的提升。因此,为提高粮农的职业农民意愿,不仅需要保障粮农的种粮收入,而且更需要改善提高当前职业粮农的社会认可度,即让粮农"有面子"。
2019年01期 v.18;No.79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洪炜杰;李鹏程;
提高农户耕地保护认知是否能够激发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已有研究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从产权稳定性预期的角度进行统一,结合广东省5市573份农户数据,研究发现:(1)总体上,具有耕地保护认知的农户具有耕地保护意愿的可能性会提高22%,而认为农地产权属于自己的农户具有耕地保护意愿反而降低8.2%;(2)构建交互项进一步回归发现,当农户的产权预期不稳定时,认为耕地保护很重要仅能提高农地保护意愿1.9%,且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只有对耕地产权具有长期具有,耕地保护认知才能激发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基于此,建议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不仅要对保护耕地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也要正确对待农地确权后的农地调整,强化农户的产权稳定预期。
2019年01期 v.18;No.79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朱建军;张蕾;
农地流转作为耕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发育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基于此,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分析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转数量上,是否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流转面积的影响为倒U型,即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流转面积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这反映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原则。在流转质量上,流转期限长短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流转是否有偿正向影响显著,流转价格的影响为倒U型,即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流转价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2019年01期 v.18;No.79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 ] - 刘滨;叶咏梅;康小兰;吴春雅;
基于江西省150个农民电商创业样本,分析农民电商创业行为选择、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方向和程度。结合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创业行为等方面选取9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电商合作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家庭劳动力、与亲友的信任程度对农民电商合作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文化程度、从事的电商领域、社交能力等因素次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9年01期 v.18;No.79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7 ] - 王雨林;向雯茜;刘胜林;郑可;郑小强;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并使用Nvivo11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对农业创业者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编码结果呈现出农业创业情境和农业创业者精神两个核心关注范畴,研究者对两个核心范畴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编码矩阵研究其交互关系。最终得出的理论模型构建了农业创业情境和农业创业者精神的具体内容,并验证了农业创业情境和农业创业者精神是能够相互塑造的,促进农业创业要进一步建设农业创业情境、弘扬农业创业者精神、把握其交互关系。
2019年01期 v.18;No.79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陈鹏程;班洪赟;田旭;
采用地区生产专业化系数,基于1988—2016年6种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数据,计算6种农产品生产地区专业化水平以及各地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系数,并由此得出中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及演变规律,为我国当前农业专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呈现倒U型趋势,并于2010—2012年附近达到最大值。从产业角度来看,不同农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系数及趋势差别明显。其中,粮食生产专业化水平增长最快,但2004年以后增长有所放缓。从各个省区来看,各省区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整体呈现的上升趋势,部分省份略有下降,最终各省份专业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趋缓可能源于政策干预,推进专业化需要破除当前的政策约束。
2019年01期 v.18;No.79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 ] - 刘静;李容;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经营路径重要的起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符合外包的基本定义,不仅能够弥补农业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环节的平均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小农户获取规模经济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综述资源禀赋和交易成本两条路径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决策产生的影响效应,并归纳相关研究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估计方法。进一步的研究进展应选择合适的模型,更多的关注地块特征的影响,并注重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交易成本的有效机制。
2019年01期 v.18;No.79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