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10097

农业经济

  • 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作物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油菜新品种技术为例

    李谷成;郭伦;周晓时;

    作物新品种技术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力保障和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加快作物新品种技术的推广必须考虑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基于15个油菜主产省份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老龄化及其他资源禀赋变量对农户作物新品种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更倾向于采纳油菜新品种;教育程度、参加技术培训人次、到最近农业技术推广站距离均有利于农户采纳油菜新品种技术;而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土地细碎化程度、油菜小面积种植则带来负向影响。根据结论,提出进一步提升作物新品种技术采用率的对策建议。

    2018年06期 v.17;No.78 64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6 ]
  • 农业服务户分化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路径设计

    芦千文;文洪星;

    当前,服务化正成为与兼业化、专业化并行的中国农户新的分化方向,据此可把中国农户划分为兼业农户、农场类户、服务类户3类。服务类户的分化是在改革前期的制度遗产、改革以后土地经营权流转不畅、农业劳动特点三重作用因素下,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参与社会分工自发形成,目前在数量上远多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服务类户分化对其他两类农户的行为逻辑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农户对农态度、经营目标的分化以及不同农户对市场信号、技术冲击、政策调控的响应差异。对兼业农户和农场类户来说,服务类户的分化提高了响应市场信号的敏感度,形塑了服务外包的行为路径依赖,缩小了技术效率在规模上的差异。在3类农户构成的农业经济系统中,服务类户发挥了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的"中转站"和"催化剂"作用。从农户分化结果来看,这是其走向现代农户的自我努力。这一过程分化为生产方式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并行、互促的两条"迂回"路径,兼容了各种农户改造理论中的行为和政策意蕴,还解决了现代生产要素入户和农业资本积累的难题,以此可以作为一条重要的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路径。要顺应和诱导农户加速分化,构建激励型农业政策结构,发挥服务类户、农场类户带动兼业农户的作用。。

    2018年06期 v.17;No.78 650-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 ]
  • 互联网能弥合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数字鸿沟吗?——基于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分析

    张丽;黄腾;刘天军;

    基于陕西省7县23村580个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研究"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对果农的销售市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的普及,"数字鸿沟"的第一维度信息的可接入性对果农销售市场选择没有影响;第二维度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对果农销售市场选择有显著的正影响;第三维度信息价值欣赏能力对果农销售市场选择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果农互联网主观感知评价每增加一单位,选择门槛市场的概率就下降39.61%。建议政府在逐步完善通讯设备的基础上,做好果农的信息化培训和互联网信息管理,扩大市场认知,才能打破不同市场间的进入壁垒和信息困境,弥合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鸿沟,将"数字鸿沟"转变为"信息红利"。

    2018年06期 v.17;No.78 660-668+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 ]
  • 农业技术创新对粮食生产效益的影响分析

    沈琼;王少朋;张兆瑞;

    提质增效是粮食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生产效益构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竞争力。采用2007—2016年全国9个小麦主产区和9个玉米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测算农业技术创新与粮食单产和单位面积成本的相关度,进一步计算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益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的提升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粮食单位面积成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价格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产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均能提高生产效益,可以认为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效益,而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则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应当进行一揽子的创新活动与政策设计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2018年06期 v.17;No.78 669-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 ]
  • 家庭农场借贷渠道选择发生机制研究——基于Probit-ISM模型

    习皓萌;张轶之;高雪萍;

    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利用二元Probit和ISM模型,分别探讨家庭农场仅有正规借贷、既有正规借贷也有非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劳动力人数、文化程度、经营年数、经营范围、家庭农场借贷倾向对家庭农场既有正规借贷也有非正规借贷有显著影响。其中,劳动力人数和文化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经营年数、经营范围、土地面积、农机总数对家庭农场仅有正规借贷有显著影响。其中,经营年数和经营范围是深层根源因素。据此提出以下4点政策建议:(1)大力开展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鼓励和培育职业型农民;(2)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市场;(3)完善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推动更多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4)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当集中。

    2018年06期 v.17;No.78 678-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 ]
  • 农户参与旅游创业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南地区的调查数据

    黄平芳;罗镜秋;张频;邱隆云;

    农户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其旅游创业热情日益高涨,成为当地一支创业生力军。然而,当前针对农户旅游创业的培训体系相对滞后,农户对培训的参与意愿和认可度仍然较低。以江西赣南地区为例,在分析农户旅游创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培训意愿决策的各项因素,发现创业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旅游创业收入比重、旅游创业劳动力人数、旅游创业技能以及旅游创业培训的时间、地点、效果预估、费用安排等因素,对农户培训意愿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影响;并以此尝试构建农户参与旅游创业培训的意愿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希冀为旅游创业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17;No.78 686-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意农产品经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和河南的调研数据

    王琳;梁文卓;侯云先;

    基于行为科学理论,从创意农产品经营动力机制和阻力障碍两个层面,构建创意农产品经营行为的TPB模型,并基于北京和河南创意农产品销售商的394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包括个体特征、动力因素和阻力障碍三大类共18个因素对创意农产品经营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主观规范、受教育程度与地域性在1%水平下与是否从事创意农产品经营显著相关,价格变量在5%水平下与是否从事创意农产品经营行为显著相关,其中,主观规范与受教育程度与经营行为呈正向影响关系,价格与地域性变量与因变量呈负向影响关系。

    2018年06期 v.17;No.78 69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 ]

土地经济

  •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演进、成就与挑战

    刘同山;

    经政策文件梳理发现,在1978年农村改革启动后的20年间,农村宅基地制度得到了稳定延续。期间,农民可以把房屋连同宅基地一起转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法律保护。1998年以后,国家开始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房屋交易也被冰封。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不断强调农民的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也已经明晰。但现有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也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甚至失调、改革步伐滞后于发展实践、改革举措需要完善等问题。因此,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继续遵循"同地同权"的基本理念,以"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核心目标,进一步强化农村宅基地权利权能,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018年06期 v.17;No.78 707-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6 ]
  • 农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基于一般化加速模型(GBM)的倾向评分加权法与PSM的实证检验

    毛加强;贾蕙宇;

    利用CHARLS数据,首次引入机器学习Boosting算法——GBM(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的倾向评分加权法与传统的PSM(Propensity Score Model)模型,评估农地流转对家庭收入与贫困线的比值、人均收入、市民化程度和社会保障需求等农民福利指标的平均净效应。结果表明:参与流转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人均收入,帮助家庭远离贫困线,但流出土地的农户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高;流出农地的农户家庭的市民化程度会显著提高,而流入农地家庭的市民化程度有所降低,但并不显著;发生流转的农户养老保险需求都会增长,二者医疗保险需求变化方向相反,租入土地农户医疗保险需求降低。

    2018年06期 v.17;No.78 717-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 ]

畜牧经济

  • 中国鸡蛋产业链不同市场环节价格传导效应分析

    郑燕;丁存振;马骥;

    利用2011年6月—2018年6月的蛋鸡配合饲料价格、鸡蛋批发价格和鸡蛋零售价格的周度数据分别代表鸡蛋产业链上、中、下游价格,运用VEC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三元BEKK-GARCH(1,1)模型考察我国鸡蛋产业链不同市场环节价格传导效应。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鸡蛋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价格呈现同步变动,且鸡蛋批发价格对鸡蛋零售价格的影响最大,饲料价格对鸡蛋零售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从短期来看,鸡蛋产业链各市场价格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鸡蛋配合饲料价格和鸡蛋批发价格均受鸡蛋零售价格的影响较大,而鸡蛋零售价格受鸡蛋批发价格的影响较大;从价格波动溢出效应来看,鸡蛋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市场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反映了鸡蛋产业链各市场价格波动既可以沿着产业链传导,也可以逆产业链传导,且波动溢出效应类型存在差异;从市场关联性看,蛋鸡饲料价格与鸡蛋批发价格、鸡蛋零售价格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鸡蛋批发价格与鸡蛋零售价格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大。

    2018年06期 v.17;No.78 727-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劳动经济

  • 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陕西省889份农户调研数据

    马红玉;王转弟;

    运用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全新视角,提出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假设,依据在陕西省899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互惠、社区凝聚力、社会支持5个维度均与农民工创业绩效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冒险与创新倾向、创业幸福感3个维度均与农民工创业绩效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2018年06期 v.17;No.78 738-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7 ]
  • 社会支持视角下返乡农民工创业失败修复研究——基于中部五省401份微观数据

    熊智伟;黄声兰;

    创业失败修复是返乡农民工后续创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部五省401份返乡创业失败农民工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社会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失败修复效率的影响,得出社会支持变量,包括社会情感支持、社会服务支持和社会经济支持以及个体特征、家庭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失败修复具有正向作用的结论,最后提出包容性社会支持政策建议。

    2018年06期 v.17;No.78 746-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 ]

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

  • 强政府、弱市场: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出路——来自重庆市打通镇的案例

    彭小兵;本清松;

    精准扶贫背景下,政府主导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地区由于政府的过度行政干预,形成了产业扶贫中的强政府特征。以打通镇T村和D村产业扶贫个案来分析,发现政府对产业扶贫的过度干预造成了扶贫地区的弱市场特征,对产业扶贫中的产业规模、产业链等产业要素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脱贫攻坚阶段,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和效率提升者,市场的角色作用不断凸显,市场化将是未来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事业的重要导向。解决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政府应向引导者和协调者转型,充分尊重产业扶贫的市场逻辑,推动地区产业扶贫事业的市场化。

    2018年06期 v.17;No.78 754-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策略优化研究

    郑瑞强;赖运生;胡迎燕;

    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良性互动格局,是实现贫困地区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系统分析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关联与二者协同推进的条件保障,并选择江西典型深度贫困村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实践为分析样本,思考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情势与倾向性问题,深入解析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工作协同推进的理论逻辑及其在规划、组织、主体、载体与监管等"五大关联空间协同",基于高绩效系统建设理念提出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优化策略:依法实现"一主多辅"体系,探索"一核两翼"基层治理模式,构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关联协同的多维行动框架,实施乡村"骨干培育"工程,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创设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政策试验区"等。

    2018年06期 v.17;No.78 762-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