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真;姚炜航;
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置于同一框架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其核心成员及其成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的核心成员年轻化、本地化、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所在家庭的文化、收入、消费等水平普遍较高,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在村庄区位、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明显;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的成功起步更多地有赖于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多数主体的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多要素驱动与多样化挑战并存,其规模扩张意愿较强,而"代际传承"意愿不高。
2018年04期 v.17;No.76 36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0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钟真;姚炜航;
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置于同一框架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其核心成员及其成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的核心成员年轻化、本地化、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所在家庭的文化、收入、消费等水平普遍较高,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在村庄区位、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明显;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的成功起步更多地有赖于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多数主体的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多要素驱动与多样化挑战并存,其规模扩张意愿较强,而"代际传承"意愿不高。
2018年04期 v.17;No.76 36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0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郭锦墉;黄强;徐磊;
基于江西省242家生鲜农产品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从交易成本视角研究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行为(是否参与和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合作社参与了"农超对接",但参与程度偏低。合作社是否了解市场行情、政府是否提供交易对象信息、超市是否提供可靠价格信息、交易双方对农产品标准及价格认定的一致性情况、合作社成员对理事长信任度等信息成本和谈判成本合作社对是否参与"农超对接"有正向显著影响;交易双方对农产品标准及价格认定的一致性情况、返款期限、履约情况以及设置专职人员等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018年04期 v.17;No.76 374-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郭锦墉;黄强;徐磊;
基于江西省242家生鲜农产品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从交易成本视角研究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行为(是否参与和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合作社参与了"农超对接",但参与程度偏低。合作社是否了解市场行情、政府是否提供交易对象信息、超市是否提供可靠价格信息、交易双方对农产品标准及价格认定的一致性情况、合作社成员对理事长信任度等信息成本和谈判成本合作社对是否参与"农超对接"有正向显著影响;交易双方对农产品标准及价格认定的一致性情况、返款期限、履约情况以及设置专职人员等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018年04期 v.17;No.76 374-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云飞;冯中朝;李谷成;
利用2015—2016年度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和江苏5省油菜主产区1 169户农户的调查截面数据,基于国内资源成本、成本收益与效率优势系数、产量增长潜力方法及"钻石"模型,研究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国际、国内竞争力、竞争潜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油菜生产总体缺乏国际竞争力,其中[0.67,1.00)hm2规模组国际竞争力最强;(2)油菜生产总体缺乏对竞争作物小麦的竞争力,其中[0.67,1.00)hm2规模组作物间国内竞争力最强;(3)油菜生产总体具有一定的效率竞争力,其中[0.36,0.67)hm2规模组地区间国内竞争力最强;(4)油菜生产具有较大的竞争潜力,其中[1.00,+∞)hm2规模组油菜生产竞争潜力最大;(5)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资源要素。
2018年04期 v.17;No.76 38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云飞;冯中朝;李谷成;
利用2015—2016年度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和江苏5省油菜主产区1 169户农户的调查截面数据,基于国内资源成本、成本收益与效率优势系数、产量增长潜力方法及"钻石"模型,研究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国际、国内竞争力、竞争潜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油菜生产总体缺乏国际竞争力,其中[0.67,1.00)hm2规模组国际竞争力最强;(2)油菜生产总体缺乏对竞争作物小麦的竞争力,其中[0.67,1.00)hm2规模组作物间国内竞争力最强;(3)油菜生产总体具有一定的效率竞争力,其中[0.36,0.67)hm2规模组地区间国内竞争力最强;(4)油菜生产具有较大的竞争潜力,其中[1.00,+∞)hm2规模组油菜生产竞争潜力最大;(5)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资源要素。
2018年04期 v.17;No.76 38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翁贞林;程丹;
农户代际分工,是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利用江西省10个县的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特征、土地禀赋对农户代际分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户主是否为中共党员、家庭总人口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土地租金对农户代际分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户主是否为村干部、风险偏好程度和实际种植耕地面积对农户代际分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农业收入在各收入来源中的占比以及地形对代际分工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要合理引导农户代际分工,重视农户特征、土地禀赋与代际分工之间的密切联系。
2018年04期 v.17;No.76 392-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翁贞林;程丹;
农户代际分工,是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利用江西省10个县的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特征、土地禀赋对农户代际分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户主是否为中共党员、家庭总人口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土地租金对农户代际分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户主是否为村干部、风险偏好程度和实际种植耕地面积对农户代际分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农业收入在各收入来源中的占比以及地形对代际分工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要合理引导农户代际分工,重视农户特征、土地禀赋与代际分工之间的密切联系。
2018年04期 v.17;No.76 392-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齐文娥;欧阳曦;唐雯珊;
农户作为农产品中品牌建设中重要主体之一,其行为意愿对实现农业品牌化以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东省18个县(市、区)950户种植户的调查资料,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农户对生鲜农产品的品牌投入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东省荔枝种植户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对农产品品牌私人投入意愿较低;农户的种植年限、风险态度、品牌意识、荔枝种植面积、对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农产品品牌投入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农户的品牌建设知识的宣传,并通过与荔枝大户合作、增加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培训次数等途径增强农户对生鲜农产品的品牌投入意愿。
2018年04期 v.17;No.76 398-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齐文娥;欧阳曦;唐雯珊;
农户作为农产品中品牌建设中重要主体之一,其行为意愿对实现农业品牌化以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东省18个县(市、区)950户种植户的调查资料,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农户对生鲜农产品的品牌投入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东省荔枝种植户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对农产品品牌私人投入意愿较低;农户的种植年限、风险态度、品牌意识、荔枝种植面积、对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农产品品牌投入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农户的品牌建设知识的宣传,并通过与荔枝大户合作、增加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培训次数等途径增强农户对生鲜农产品的品牌投入意愿。
2018年04期 v.17;No.76 398-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东玲;王丹丹;陈景帅;
新型城镇化中的农业保险在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精准扶贫、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及完善农业社会支持保护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采用2007—2016年山东省的区域面板数据,构建包括人口、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4个维度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显著正效应,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低质量及中等质量新型城镇化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农业经济的增长,另外作为控制变量的农业生产规模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2018年04期 v.17;No.76 40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东玲;王丹丹;陈景帅;
新型城镇化中的农业保险在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精准扶贫、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及完善农业社会支持保护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采用2007—2016年山东省的区域面板数据,构建包括人口、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4个维度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显著正效应,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低质量及中等质量新型城镇化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农业经济的增长,另外作为控制变量的农业生产规模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2018年04期 v.17;No.76 40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涛;张明明;何家军;
基于我国西部12省1 246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分析非农就业对水库农村移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库农村移民存在家庭人均收入偏低,农业收入不均衡,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等问题;研究结果也验证非农就业比农业种植对提高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更有效这一假设。同时发现,非农就业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移民家庭增收效应不尽相同。建议政府治理水库移民的贫困问题不仅要注重扶持政策的完善,还要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进行非农就业,拓宽收入来源。
2018年04期 v.17;No.76 418-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涛;张明明;何家军;
基于我国西部12省1 246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分析非农就业对水库农村移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库农村移民存在家庭人均收入偏低,农业收入不均衡,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等问题;研究结果也验证非农就业比农业种植对提高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更有效这一假设。同时发现,非农就业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移民家庭增收效应不尽相同。建议政府治理水库移民的贫困问题不仅要注重扶持政策的完善,还要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进行非农就业,拓宽收入来源。
2018年04期 v.17;No.76 418-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夏玉莲;张园;
基于家庭禀赋视角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家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对其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物质资本中影响较为显著的为家庭耕种面积及家庭住房面积,户主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数是家庭人力资本中对收入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此外家庭社会资本中家里是否有村干部对家庭收入增长产生明显影响。建议特别注重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农户增加家庭禀赋存量,改善家庭禀赋质量,从而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
2018年04期 v.17;No.76 427-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夏玉莲;张园;
基于家庭禀赋视角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家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对其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物质资本中影响较为显著的为家庭耕种面积及家庭住房面积,户主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数是家庭人力资本中对收入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此外家庭社会资本中家里是否有村干部对家庭收入增长产生明显影响。建议特别注重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农户增加家庭禀赋存量,改善家庭禀赋质量,从而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
2018年04期 v.17;No.76 427-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赵思嘉;朱臻;余康;黄晨鸣;高洪娣;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非农就业转移会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中资源要素配置的决策行为和产出效益产生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基于新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理论,讨论非农就业对于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的影响机制,为系统总结林业规模化经营的优劣势提供一个崭新视角和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重要研究基础。从现有国内外研究来看,从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收入效应"出发讨论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领域。在林业经济领域,缺乏从非农就业视角出发系统研究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且相关研究缺乏问题导向,无法为非农就业不断增加的南方集体林区今后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从理论机制分析出发,提出了研究假说。即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非农就业带来的劳动力"转移效应"会造成普通户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农就业的"收入效应"会造成规模户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产生正面影响。今后需要加强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多维度剖析"非农就业"这一概念。同时,在进一步对该问题实证检验中需要注意非农就业劳动力"转移效应"准确测度、营林活动的长周期性和经营项目的复杂性以及营林主体经济与生态价值合理测算等问题。
2018年04期 v.17;No.76 434-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思嘉;朱臻;余康;黄晨鸣;高洪娣;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非农就业转移会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中资源要素配置的决策行为和产出效益产生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基于新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理论,讨论非农就业对于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的影响机制,为系统总结林业规模化经营的优劣势提供一个崭新视角和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重要研究基础。从现有国内外研究来看,从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收入效应"出发讨论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领域。在林业经济领域,缺乏从非农就业视角出发系统研究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且相关研究缺乏问题导向,无法为非农就业不断增加的南方集体林区今后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从理论机制分析出发,提出了研究假说。即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非农就业带来的劳动力"转移效应"会造成普通户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农就业的"收入效应"会造成规模户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产生正面影响。今后需要加强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林农营林决策行为和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多维度剖析"非农就业"这一概念。同时,在进一步对该问题实证检验中需要注意非农就业劳动力"转移效应"准确测度、营林活动的长周期性和经营项目的复杂性以及营林主体经济与生态价值合理测算等问题。
2018年04期 v.17;No.76 434-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宗飞;赵伟峰;
森林资源具有区域异质性,深入了解森林资源异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个省区1986—2012年面板数据,利用差分模型,深入分析森林资源禀赋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经济增长每提升1%,区域收入不平等状况将上升0.091%,对外开放程度每提升1%,收入不平等状况将增加0.172%;森林资源丰裕区在收入不平等层面上存在森林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森林资源丰裕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区域基尼系数将上升0.005个百分点。因此,在缓解收入不平等的过程中,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应重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森林资源丰裕区则应合理定位森林资源角色,弱化森林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
2018年04期 v.17;No.76 445-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宗飞;赵伟峰;
森林资源具有区域异质性,深入了解森林资源异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个省区1986—2012年面板数据,利用差分模型,深入分析森林资源禀赋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经济增长每提升1%,区域收入不平等状况将上升0.091%,对外开放程度每提升1%,收入不平等状况将增加0.172%;森林资源丰裕区在收入不平等层面上存在森林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森林资源丰裕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区域基尼系数将上升0.005个百分点。因此,在缓解收入不平等的过程中,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应重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森林资源丰裕区则应合理定位森林资源角色,弱化森林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
2018年04期 v.17;No.76 445-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谢花林;翟群力;卢华;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和休耕农户之间的监督博弈,认为应适当增加农户违反休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效仿"河长制"建立相应的"地长制",将轮作休耕的各项指标纳入"地长"政绩考核中,增加政绩的奖惩差,促使地方政府有效监督和农户积极配合的格局;另外,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轮作休耕多主体协同监督的框架,认为应建立健全适用于各个主体监督问责的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同时成立"轮作休耕监督委员会"统筹行政内外各监督主体,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2018年04期 v.17;No.76 45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谢花林;翟群力;卢华;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和休耕农户之间的监督博弈,认为应适当增加农户违反休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效仿"河长制"建立相应的"地长制",将轮作休耕的各项指标纳入"地长"政绩考核中,增加政绩的奖惩差,促使地方政府有效监督和农户积极配合的格局;另外,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轮作休耕多主体协同监督的框架,认为应建立健全适用于各个主体监督问责的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同时成立"轮作休耕监督委员会"统筹行政内外各监督主体,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2018年04期 v.17;No.76 45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黄克龙;朱新帅;蒋晓贤;张增峰;曹天邦;
以出租者和承租者两方视角为切入点,基于616份有效问卷为数据支撑,建立Logit模型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入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期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流转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因素各有偏重,受教育水平、年龄、社会福利情况、职业、土地租赁政策了解程度、对租赁用途的了解以及村集体租金分配是否公开对村集体租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支付租金方式、政府参与行为、企业规模以及土地区位对用地企业租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8年04期 v.17;No.76 46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克龙;朱新帅;蒋晓贤;张增峰;曹天邦;
以出租者和承租者两方视角为切入点,基于616份有效问卷为数据支撑,建立Logit模型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入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期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流转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因素各有偏重,受教育水平、年龄、社会福利情况、职业、土地租赁政策了解程度、对租赁用途的了解以及村集体租金分配是否公开对村集体租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支付租金方式、政府参与行为、企业规模以及土地区位对用地企业租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8年04期 v.17;No.76 46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韦钰;柯佑鹏;
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人口、劳动力供给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基础上,采用人口分要素预测法,以CPPS软件为工具,对总和生育率、死亡参数、生育模式等进行假设,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未来总人口缩减的趋势,未来中长期内再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可能性较低。并针对我国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包括生育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工作环境、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建议。
2018年04期 v.17;No.76 479-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0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韦钰;柯佑鹏;
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人口、劳动力供给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基础上,采用人口分要素预测法,以CPPS软件为工具,对总和生育率、死亡参数、生育模式等进行假设,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未来总人口缩减的趋势,未来中长期内再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可能性较低。并针对我国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包括生育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工作环境、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建议。
2018年04期 v.17;No.76 479-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0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素琼;李杨;
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通过对沈阳地区农业流动人口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地区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农业流动人口对待"二孩"的态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但当前阶段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较高的养育成本是农业流动人口不愿意生育"二孩"最主要的原因,具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农业流动人口生育间隔时间多选择在0~3年。进一步对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6~30岁这一年龄段、现居住地为乡镇、流动时间对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在沈阳的时间则对其"二孩"生育意愿产生负向的影响。
2018年04期 v.17;No.76 486-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素琼;李杨;
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通过对沈阳地区农业流动人口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地区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农业流动人口对待"二孩"的态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但当前阶段农业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较高的养育成本是农业流动人口不愿意生育"二孩"最主要的原因,具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农业流动人口生育间隔时间多选择在0~3年。进一步对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6~30岁这一年龄段、现居住地为乡镇、流动时间对农业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在沈阳的时间则对其"二孩"生育意愿产生负向的影响。
2018年04期 v.17;No.76 486-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