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雨濛;孔祥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倡导的供给侧管理、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求平衡。我国农业面临农产品供需失衡、产品品种结构性失衡、竞争力下降、质量下降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危机和生产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按照投入产出原理,对形成和影响农业供给的五大要素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管理进行全面优化和投入管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03期 v.17;No.75 24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雨濛;孔祥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倡导的供给侧管理、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求平衡。我国农业面临农产品供需失衡、产品品种结构性失衡、竞争力下降、质量下降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危机和生产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按照投入产出原理,对形成和影响农业供给的五大要素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管理进行全面优化和投入管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03期 v.17;No.75 24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蔡荣;李宁;刘婷;
利用苏北3县840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应用含有异质性风险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Just-Pope SFA)分析农业家庭的性别分工模式对农户技术效率及作物产量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户从事水稻生产管理的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17%,因技术效率损失所导致的平均作物单产损失高达103千克;与男女同耕相比,男耕女工将降低农户技术效率,但对作物产量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相比之下,男工女耕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会造成作物产量风险的显著上升。为了缓解农业家庭的性别分工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建议应对产生农村家庭成员地域分割、留守劳动力单性化的制度予以调整。此外,鼓励农地流转促进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积极扶持优质农业合作社发展也是提升农业效率和降低生产风险的重要途径。
2018年03期 v.17;No.75 254-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蔡荣;李宁;刘婷;
利用苏北3县840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应用含有异质性风险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Just-Pope SFA)分析农业家庭的性别分工模式对农户技术效率及作物产量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户从事水稻生产管理的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17%,因技术效率损失所导致的平均作物单产损失高达103千克;与男女同耕相比,男耕女工将降低农户技术效率,但对作物产量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相比之下,男工女耕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会造成作物产量风险的显著上升。为了缓解农业家庭的性别分工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建议应对产生农村家庭成员地域分割、留守劳动力单性化的制度予以调整。此外,鼓励农地流转促进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积极扶持优质农业合作社发展也是提升农业效率和降低生产风险的重要途径。
2018年03期 v.17;No.75 254-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于滨铜;李睿;王雨丝;王馨;王志刚;
从品牌溢价入手,在理论分析品牌价值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并基于东港市444份草莓农户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技术进步与政府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带来增值保收的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户销售收益;农户增收主要受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服务、科研成果支持和销售路径现代化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种植品种与技术的进步更新以及政府生产经营培训会显著促进农民增收。据此,提出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吸纳年轻的人力资本回流、转"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植、鼓励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2018年03期 v.17;No.75 26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于滨铜;李睿;王雨丝;王馨;王志刚;
从品牌溢价入手,在理论分析品牌价值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并基于东港市444份草莓农户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技术进步与政府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带来增值保收的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户销售收益;农户增收主要受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服务、科研成果支持和销售路径现代化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种植品种与技术的进步更新以及政府生产经营培训会显著促进农民增收。据此,提出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吸纳年轻的人力资本回流、转"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植、鼓励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2018年03期 v.17;No.75 26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张艳;
基于4位数水平分类的粮油加工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对我国粮油加工业不同子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我国粮油加工业主产区集聚特征逐步凸显,但只有少数子行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对行业技术进步反而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对粮油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普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产业规模相对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的食用油加工业,"大企业病"初见端倪,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分别对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2018年03期 v.17;No.75 275-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艳;
基于4位数水平分类的粮油加工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对我国粮油加工业不同子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我国粮油加工业主产区集聚特征逐步凸显,但只有少数子行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对行业技术进步反而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对粮油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普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产业规模相对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的食用油加工业,"大企业病"初见端倪,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分别对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2018年03期 v.17;No.75 275-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洲;石奇;
基于2003—2014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对托市政策下我国农户粮食供给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稻谷、小麦播种面积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不强,对长期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有较大提升,但均缺乏弹性。玉米播种面积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但在长期对价格变动富有弹性。另外,滞后一期播种面积对当期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最低收购价对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稻谷、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变动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竞争作物价格会对稻谷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产生负向影响,对玉米播种面积的影响不显著。
2018年03期 v.17;No.75 282-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洲;石奇;
基于2003—2014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对托市政策下我国农户粮食供给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稻谷、小麦播种面积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不强,对长期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有较大提升,但均缺乏弹性。玉米播种面积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但在长期对价格变动富有弹性。另外,滞后一期播种面积对当期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最低收购价对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稻谷、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变动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竞争作物价格会对稻谷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产生负向影响,对玉米播种面积的影响不显著。
2018年03期 v.17;No.75 282-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彩容;靳娜;罗锋;
以广东省20县60个村381个农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研究表明:(1)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政策在欠发达与发达地区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农户保护农田的行为,但取得的保护成效依然较低。(2)农户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存在地域差异,在1%水平显著,并且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政策施行成效的感知水平稍低于发达地区。(3)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农户在对"提高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收入""改善耕地质量""保持耕地使用方式不改变""维持耕地品质不下降""激发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等五方面的感知评价差异显著。(4)农户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感知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地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中:文化水平、家庭年均收入、农田保护重要程度、补贴金额合适程度、补贴领取简便程度和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关注程度对"成效不大"的评价影响显著。而发达地区中,家庭人口总数、农田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对"成效不大"的评价影响显著;补贴领取简便程度、家庭人口总数、农田保护重要程度、补贴金额合适程度、文化水平等对"取得较大成效"的评价影响显著。
2018年03期 v.17;No.75 292-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彩容;靳娜;罗锋;
以广东省20县60个村381个农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研究表明:(1)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政策在欠发达与发达地区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农户保护农田的行为,但取得的保护成效依然较低。(2)农户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存在地域差异,在1%水平显著,并且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政策施行成效的感知水平稍低于发达地区。(3)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农户在对"提高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收入""改善耕地质量""保持耕地使用方式不改变""维持耕地品质不下降""激发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等五方面的感知评价差异显著。(4)农户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感知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地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中:文化水平、家庭年均收入、农田保护重要程度、补贴金额合适程度、补贴领取简便程度和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关注程度对"成效不大"的评价影响显著。而发达地区中,家庭人口总数、农田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对"成效不大"的评价影响显著;补贴领取简便程度、家庭人口总数、农田保护重要程度、补贴金额合适程度、文化水平等对"取得较大成效"的评价影响显著。
2018年03期 v.17;No.75 292-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橙;龚直文;
基于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果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实证分析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和采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第一阶段,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受果农禀赋、社会环境、政府推广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和技术培训对果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在第二阶段,政府补贴效果对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这说明,政府补贴及补贴效果对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意义重大。
2018年03期 v.17;No.75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马橙;龚直文;
基于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果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实证分析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和采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第一阶段,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受果农禀赋、社会环境、政府推广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和技术培训对果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在第二阶段,政府补贴效果对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这说明,政府补贴及补贴效果对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意义重大。
2018年03期 v.17;No.75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洪炜杰;王梦婷;胡新艳;
利用江西省农户2014年、2016年混合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总体上农地确权导致农户农地转出要价提高67%,但是对经历了农地调整的农户,确权仅会使其提高3.1%的转出要价,显著低于总的平均影响效应。这意味着地权及其交易价格不仅依赖于法律赋权的稳定性,也与实践中事实地权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的模型稳健性分析发现,农地确权的租金影响效应实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在处理遗漏重要变量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本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2018年03期 v.17;No.75 319-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洪炜杰;王梦婷;胡新艳;
利用江西省农户2014年、2016年混合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总体上农地确权导致农户农地转出要价提高67%,但是对经历了农地调整的农户,确权仅会使其提高3.1%的转出要价,显著低于总的平均影响效应。这意味着地权及其交易价格不仅依赖于法律赋权的稳定性,也与实践中事实地权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的模型稳健性分析发现,农地确权的租金影响效应实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在处理遗漏重要变量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本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2018年03期 v.17;No.75 319-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赖华子;胡帅;刘盛;
农村土地经营权是激活与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能动因素,其性质的界定已经成为影响农地流转与农地抵押效益的关键环节。从我国农地产权的演变历史、物权理论、我国农地立法实践和从农地集中经营的效益逻辑来看,农村土地经营权均有物权化的必要。将附着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社会保障功能剥离到土地承包权上,农村土地经营权塑造成无社会性功能限制的纯粹用益物权,更有利于农用地的市场流转,这是激活与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制度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物权化有利于化解农地入股与农地抵押的制度困境,同时建议法律应该作出回应,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内容及其转让条件。
2018年03期 v.17;No.75 32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赖华子;胡帅;刘盛;
农村土地经营权是激活与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能动因素,其性质的界定已经成为影响农地流转与农地抵押效益的关键环节。从我国农地产权的演变历史、物权理论、我国农地立法实践和从农地集中经营的效益逻辑来看,农村土地经营权均有物权化的必要。将附着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社会保障功能剥离到土地承包权上,农村土地经营权塑造成无社会性功能限制的纯粹用益物权,更有利于农用地的市场流转,这是激活与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制度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物权化有利于化解农地入股与农地抵押的制度困境,同时建议法律应该作出回应,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内容及其转让条件。
2018年03期 v.17;No.75 32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