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俊毅;曾丽军;徐静;
当前,中国各省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和经营绩效差异明显。以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差异存在的缘由。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农业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农业总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但却与人均农业总产值负相关;农业企业数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影响都不显著;农业经营主体间交易行为的紧密性对农户的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人均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不显著。
2017年06期 v.16;No.72 699-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万俊毅;曾丽军;徐静;
当前,中国各省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和经营绩效差异明显。以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差异存在的缘由。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农业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农业总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但却与人均农业总产值负相关;农业企业数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影响都不显著;农业经营主体间交易行为的紧密性对农户的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人均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不显著。
2017年06期 v.16;No.72 699-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巧;宛昆;
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研究农民工进城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幸福感呈负向关系,农民工就业类型差异会影响其城市生活幸福感,不同区域城市规模的变化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此外,个体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特征也对农民工工幸福感产生影响。
2017年06期 v.16;No.72 707-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巧;宛昆;
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研究农民工进城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幸福感呈负向关系,农民工就业类型差异会影响其城市生活幸福感,不同区域城市规模的变化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此外,个体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特征也对农民工工幸福感产生影响。
2017年06期 v.16;No.72 707-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雨濛;王佳琪;
随着我国社会劳动力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农保作为一项具有普遍性的养老保障制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作为研究出发点,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数据,针对变量选取中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岭回归逐步分析法,选取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土地拥有量等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参保人群会明显降低其参与农业劳动的概率,但新农保政策对于提高农村人口老年福利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建议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额度,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以缓解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
2017年06期 v.16;No.72 716-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雨濛;王佳琪;
随着我国社会劳动力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农保作为一项具有普遍性的养老保障制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作为研究出发点,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数据,针对变量选取中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岭回归逐步分析法,选取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土地拥有量等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参保人群会明显降低其参与农业劳动的概率,但新农保政策对于提高农村人口老年福利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建议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额度,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以缓解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
2017年06期 v.16;No.72 716-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聪;赵微;刘迈克;胡银根;
以邓州市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后期管护为例,研究管护制度环境下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农民参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禀赋方面,受教育程度及耕地面积对农民影响较大;在制度约束方面,内部管护制度完善程度、外部监督制度有效程度、后期管护制度改进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提出: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后期管护奖惩及监督机制,并且不断完善后期管护制度,保证管护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2017年06期 v.16;No.72 724-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聪;赵微;刘迈克;胡银根;
以邓州市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后期管护为例,研究管护制度环境下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农民参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禀赋方面,受教育程度及耕地面积对农民影响较大;在制度约束方面,内部管护制度完善程度、外部监督制度有效程度、后期管护制度改进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提出: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后期管护奖惩及监督机制,并且不断完善后期管护制度,保证管护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2017年06期 v.16;No.72 724-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延雷;刘尧;王志刚;
现代化农业的实现亟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农业保险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基于安徽省阜阳市195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将风险认知归纳为市场风险认知与自然风险认知。然后,利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风险认知对农户参保农险行为和其他避险措施的影响,探究其他避险措施通过风险认知对参保农险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风险认知能够正向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其他避险措施的采纳,并且多样化经营会通过风险认知对参保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提出注重农户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认知的共存性、保障农业保险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及重视农业保险与其他避险措施的协调性三点对策建议。
2017年06期 v.16;No.72 73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高延雷;刘尧;王志刚;
现代化农业的实现亟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农业保险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基于安徽省阜阳市195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将风险认知归纳为市场风险认知与自然风险认知。然后,利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风险认知对农户参保农险行为和其他避险措施的影响,探究其他避险措施通过风险认知对参保农险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风险认知能够正向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其他避险措施的采纳,并且多样化经营会通过风险认知对参保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提出注重农户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认知的共存性、保障农业保险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及重视农业保险与其他避险措施的协调性三点对策建议。
2017年06期 v.16;No.72 73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康兰媛;李辉婕;
近年来,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给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而采取科学合理的适应行为是应对干旱的有效径途。利用南方稻区江西省755份受旱灾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阶段工具变量法(2SLS)实证分析农户适应行为采用强度和各项具体行为对其稻谷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适应行为采用强度越大,稻谷收获量就越高。从各具体行为的影响效果来看,更换品种对稻谷收获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参加用水协会,效果最小的是调整排灌强度或灌溉时间、补种苗。结果还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水利设施状况、耕地面积等对稻谷收获量有显著地正影响,而农户土地经营权越稳定,稻谷收获量越高。
2017年06期 v.16;No.72 739-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康兰媛;李辉婕;
近年来,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给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而采取科学合理的适应行为是应对干旱的有效径途。利用南方稻区江西省755份受旱灾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阶段工具变量法(2SLS)实证分析农户适应行为采用强度和各项具体行为对其稻谷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适应行为采用强度越大,稻谷收获量就越高。从各具体行为的影响效果来看,更换品种对稻谷收获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参加用水协会,效果最小的是调整排灌强度或灌溉时间、补种苗。结果还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水利设施状况、耕地面积等对稻谷收获量有显著地正影响,而农户土地经营权越稳定,稻谷收获量越高。
2017年06期 v.16;No.72 739-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封玫;刘克春;
运用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对中小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网络中的情感型网络、商业型网络和支持型网络对中小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具有不同程度地显著影响,商业型网络强度和互惠度是影响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的重要因素,战略导向对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导向战略影响更大,战略导向在社会网络对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启示。
2017年06期 v.16;No.72 746-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封玫;刘克春;
运用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对中小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网络中的情感型网络、商业型网络和支持型网络对中小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具有不同程度地显著影响,商业型网络强度和互惠度是影响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的重要因素,战略导向对农业企业创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导向战略影响更大,战略导向在社会网络对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启示。
2017年06期 v.16;No.72 746-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强强;王大明;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阐发了中国以农业为主业的生业模式、呈差序格局的乡土性社会结构及儒家伦理学说三者间的链式因果关系。与此同时,身处江南的"开弦弓村"的基层社会由于生业模式的变革开始产生新的意义上的乡土性,其呈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也受到了冲击。改革开放之后,一些乡土性颇浓的农村因外部世界的变革引发了生业转型与"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这在陕北地区的"井村"体现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趋势:人际关系商品化、政治与社会活动功利化及宗族观念淡漠化。结合上述讨论,可以说,如果儒家伦理要想再次焕发生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理念,达到"以自身的价值塑造现代生活"的目标,至少得通过自我扬弃以便与现时代的生业模式和社会结构相适应。
2017年06期 v.16;No.72 770-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强强;王大明;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阐发了中国以农业为主业的生业模式、呈差序格局的乡土性社会结构及儒家伦理学说三者间的链式因果关系。与此同时,身处江南的"开弦弓村"的基层社会由于生业模式的变革开始产生新的意义上的乡土性,其呈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也受到了冲击。改革开放之后,一些乡土性颇浓的农村因外部世界的变革引发了生业转型与"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这在陕北地区的"井村"体现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趋势:人际关系商品化、政治与社会活动功利化及宗族观念淡漠化。结合上述讨论,可以说,如果儒家伦理要想再次焕发生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理念,达到"以自身的价值塑造现代生活"的目标,至少得通过自我扬弃以便与现时代的生业模式和社会结构相适应。
2017年06期 v.16;No.72 770-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瑷玲;石宁;陈欣玉;夏金山;苏晨晨;
农村院落建设是家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430份山东省农村院落调查问卷,以容积率作为因变量,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农民访谈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院落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村院落容积率在0.16~2.0,平均为0.73。院落所在村庄的经济水平、区位条件2个外部因素,家庭总人口、房屋建筑造价、非农收入比重、耕地面积和户主文化水平5个内部因素影响显著。提出引导非农家庭退出院落、入住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农业兼业型家庭优化院落建设、发展农家乐,老年家庭入住养老院,退出、闲置院落改造、复垦等院落分类利用与管理建议,从而引导农村院落建设、提高院落和土地利用效率,并为农村建设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16;No.72 77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瑷玲;石宁;陈欣玉;夏金山;苏晨晨;
农村院落建设是家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430份山东省农村院落调查问卷,以容积率作为因变量,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农民访谈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院落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村院落容积率在0.16~2.0,平均为0.73。院落所在村庄的经济水平、区位条件2个外部因素,家庭总人口、房屋建筑造价、非农收入比重、耕地面积和户主文化水平5个内部因素影响显著。提出引导非农家庭退出院落、入住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农业兼业型家庭优化院落建设、发展农家乐,老年家庭入住养老院,退出、闲置院落改造、复垦等院落分类利用与管理建议,从而引导农村院落建设、提高院落和土地利用效率,并为农村建设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16;No.72 77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廖彩荣;陈美球;
基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战略"、关键是"振兴"、靶向是"乡村";把握其科学内涵,需准确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需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乡村"五位一体"建设;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和为了广大农民;需抓住"人""地""钱"关键要素,推动战略行稳致远。
2017年06期 v.16;No.72 795-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9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64 ] |[阅读次数:1 ] - 廖彩荣;陈美球;
基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战略"、关键是"振兴"、靶向是"乡村";把握其科学内涵,需准确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需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乡村"五位一体"建设;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和为了广大农民;需抓住"人""地""钱"关键要素,推动战略行稳致远。
2017年06期 v.16;No.72 795-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9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64 ] |[阅读次数:0 ] - 唐安来;翁贞林;吴登飞;胡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总结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绿色生态导向下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推进绿色生态导向下的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调好农产品区域布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顺农业绿色经营体系;调强科技与人才支撑;调响农产品品牌;调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调实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017年06期 v.16;No.72 803-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唐安来;翁贞林;吴登飞;胡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总结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绿色生态导向下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推进绿色生态导向下的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调好农产品区域布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顺农业绿色经营体系;调强科技与人才支撑;调响农产品品牌;调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调实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017年06期 v.16;No.72 803-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李志萌;张宜红;杨志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首提"产业兴旺",油茶产业的发展振兴攸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油茶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油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对策:一要实施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链;二要有效整合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国家级油茶技术集成平台;四要做好油茶文化的研究、挖掘、打造与宣传;五要加大油茶地理标志保护与设定法定油茶产区试点。
2017年06期 v.16;No.72 809-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李志萌;张宜红;杨志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首提"产业兴旺",油茶产业的发展振兴攸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油茶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油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对策:一要实施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链;二要有效整合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国家级油茶技术集成平台;四要做好油茶文化的研究、挖掘、打造与宣传;五要加大油茶地理标志保护与设定法定油茶产区试点。
2017年06期 v.16;No.72 809-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