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栋;孔祥智;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合作社发展中是否存在小农困境引起学界关注;结合具体案例,本研究对合作社发展中的小农处境进行分析,并尝试着对小农困境进行理性思考。分析认为:无论是合作社发展中"大农吃小农"的逻辑,还是成立合作社是"小农理性选择"的判断,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小农困境;同时,文本提出了若干合作社发展中的小农权益保护策略。
2014年06期 v.13;No.54 56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徐旭初;邵科;
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可以理解为成员特征的差异性,包含资源禀赋、入社动机与参与行为3个维度。成员异质性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内部环境特征,由农民群体的加速分化、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合作社发展等因素造成,短期内难以消除。异质性成员参与会形成如惠顾驱动、投资驱动、管理驱动和规范驱动等不同的发展路径。成员异质性并不必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但要使合作社业绩成长与规范运作并举,兼顾效率与公平,需要考虑以组织业务需求为导向吸纳资源禀赋异质性成员,以个体自愿自主为原则吸纳入社动机异质性成员,以先进引导示范为准则消除参与行为异质性成员。
2014年06期 v.13;No.54 57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黄胜忠;徐鹏;
高质量的成员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成员异质性的客观现实,通过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选择与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分别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选择模型和激励模型。研究发现:在成员异质性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首先制定好标准并根据成员发送的信号进行选择;在对留存收益、成员获得收益与其预期收益进行充分地调查和摸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成员的利益诉求确定差别化的收益分配机制。
2014年06期 v.13;No.54 57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周波;张旭;
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可得,种稻大户生产经营决策,尤其是农业技术应用决策主要受其风险偏好影响,不同的风险偏好类型使得种稻大户农业技术应用决策行为差异明显。借鉴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将种稻大户的风险偏好分为3种类型,即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规避型。基于对江西省16个县1 077户种稻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种稻大户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找出3种风险偏好类型种稻大户具有的异同特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因"型"进行引导的具体思路。
2014年06期 v.13;No.54 584-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宗毅;刘小伟;张萌;
通过单位面积内主要农作物或畜产品(头)用工量变化及其生产规模(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的变化,测算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并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进而修正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以往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研究,忽视了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问题,若考虑这些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非常轻微。(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没有超前发展,反而是及时弥补了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留下的生产能力空缺。(3)若按照1985年的劳动生产率计算,生产2010年的农产品,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缺口高达1.78亿人,而这一缺口由农业机械化进行了弥补。若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静态地看,粮食生产面积将下降59.06%,农业机械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4年06期 v.13;No.54 595-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林;杨辉玲;
选取江西省26家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样本企业,运用DEA方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测算了2011—2013年江西省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TE)、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多数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TE)表现良好;但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却不容乐观,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TFP)下降的原因是技术效率(TC)和规模效率(SE)下降过快。从不同生产要素规模下企业生产效率分布结果来看,随着基地面积增大,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呈增长趋势。最后本文就提升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效率提出对策和建议。
2014年06期 v.13;No.54 60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滕玉华;刘长进;张征华;
利用鄱阳湖区域450户稻农2个地块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稻农应对旱灾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灾中和灾后提供抗旱预警与防治信息、户主农业劳动时间所在比重、种植水稻类型、社会资本、地块面积、耕地地形、水田类型、土壤特征、村地表水可靠性对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有重要影响。研究还发现,稻农采用三类不同工程性措施(使用水泵、清理或修葺排水系统、购买水泵)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即:提供抗旱预警与防治信息、水田类型对稻农使用水泵、清理或修葺排水系统有显著影响;家庭财富、社会资本对稻农购买水泵、清理或修葺排水系统有显著影响;地块面积、耕地地形对稻农购买水泵有显著影响。
2014年06期 v.13;No.54 61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莲莲;朱红根;周利平;
利用1997年3月—2012年12月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玉米价格和小麦价格的动态冲击;同时运用DVEC和DVEC-TARCH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和非对称性。结果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互为Granger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对大豆价格影响程度最大,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次之,对小麦价格影响不明显;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主要来自自身前期波动,而大豆价格波动同时受到自身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大豆价格波动呈发散趋势,玉米和小麦价格波动趋于收敛;国际原油价格和大豆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玉米和小麦价格的非对称性则不显著。
2014年06期 v.13;No.54 620-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