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霞;张丽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日趋严重,如何制定适应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的政策和措施急需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农户采用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现状及影响他们采用这些适应性措施的主要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者提供实证依据。基于全国6个省的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适应性措施采用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面对洪涝灾害,85%的农户采用了以非工程类措施为主的相应的适应性措施。为了提高农户的适应能力,三分之一的村得到了上级提供的抗洪预警信息。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在灾前和灾后给农户提供抗洪预警信息对农户采用适应性措施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社区和农户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户采用适应性措施也会产生显著影响。依据研究结果,最后讨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2014年01期 v.13;No.4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王志刚;周永刚;刘和;黄棋;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无序施用对农户身心健康所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时有发生,农药暴露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影响到农业劳动力身体素质的高低和稳定长效供用。以山东省莱阳市、莱州市、安丘市三市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药暴露与农户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户的是否参加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使用前是否关注农药标签、是否会清洗器具对农户的健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普及农业知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等政策建议。
2014年01期 v.13;No.49 8-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陈美球;钟太洋;吴月红;
针对现阶段我国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四项农业补贴政策,在理论分析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并运用"江西省农业补贴与农户耕地耕种变化"专题调研的390份问卷,实证研究了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业机械化提高、低毒农药的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运用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劳动力投入天数、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绿肥面积和施用农家肥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粮食直补对促进低毒农药的使用和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兼业农户的低毒农药的使用影响远大于专业农户,对专业农户的先进农业技术的使用影响要大于兼业农户;良种补贴对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的先进农业技术使用都有显著影响,对专业农户的激励作用要大于兼业农户;农机具购置补贴对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的农业化水平提高都有显著影响,对专业农户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兼业农户。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改变福利式的农业补贴形式,整合资金形成合力;针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具体行为表现,找准农业补贴政策的切入点;减少政策实施运行成本,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农户的意见。
2014年01期 v.13;No.49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26 ] - 李越;崔红志;
将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特殊商品,以制度需求方——农民的消费决策行为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制约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表明,农民人均可储蓄收入是农民参保决策的经济基础,但与经济因素相比,非经济因素在农民参保决策中的作用更为关键。这些非经济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设计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捆绑等,它们使不同群体形成了有差异的参保决策过程;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因素,如对干群关系认知、对村干部信任、对新农保的了解和满意度等,它们通过影响农民对制度的信任和预期,从而影响农民最终的参保决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角度提出完善新农保制度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2014年01期 v.13;No.49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 孔凡斌;廖文梅;
以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浙江、广西、河南、山东、辽宁9个省(区)18个县(市、区)2 42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集体林分权条件下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细碎化经营的经济合理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中国集体林地细碎化程度达到0.4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的区间内,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越大,越不利于其林业投入;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51时,农户投资林地的积极性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由林地块数所反映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构成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劳动投入、物质投入、林地面积)对林地林产品产出均有正向影响。以竹材为目标林产品,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产出并没有构成负向影响,林地面积对其产出有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的正向影响最大。
2014年01期 v.13;No.49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6 ] - 张自强;高岚;
从林业管制选择具有情景依赖性入手,分析了与情景相容的管制选择有利于提升制度绩效,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林业相关数据(1994—2008),通过构建指标,运用主成分法,在衡量林业管制强度与制度绩效水平的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广东林业管制放松与制度绩效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林业管制放松是制度绩效提升的格兰杰原因,但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
2014年01期 v.13;No.49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