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367947

农业经济研究

  • 不同类型稻农采用机械技术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调查样本

    周波;杨国强;李居英;

    依据稻农耕地面积,将稻农分为规模户、小户两类,以江西调查样本数据为依据,选取影响稻农采用机械技术的因素分为5类10项,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类稻农采用机械技术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类稻农间采用机械技术主要影响因素的的异同,并进一步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耕地规模稻农采用机械技术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影响规模户采用机械技术主要因素依次是高产动机、所在地形和年龄;而影响小户采用机械技术主要因素依次是种稻面积比重、高产动机、保证口粮、健康状况和外出务工时间。规模户和小户模型比较分析获得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不断完善水稻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而促进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激活适应规模户采用的大中型机械技术的市场活力,保证现阶段实用性和廉价性小型机械技术供给是现阶段水稻机械技术推广较为有效的政策取向。

    2011年02期 v.10;No.3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分析

    刘战伟;

    采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我国欠发达地区1998—2009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动情况及其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1998—2009年间,欠发达地区粮食的综合效率不高;欠发达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未达到有效前沿,技术进步较低,技术效率作用也不明显,各地区之间的全要素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011年02期 v.10;No.3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农户油菜种植及油菜生产机械化需求意愿实证研究

    张宗毅;曹光乔;

    近年来,由于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停滞不前,而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因此对油菜种植意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油菜生产机械化需求意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0个油菜主产省份737个样本的调研,从个人及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禀赋、商品化率、油菜籽价格、是否使用相关机械等微观角度,比较分析影响农户油菜种植及油菜生产机械化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描述目前油菜生产的基本现状,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11年02期 v.10;No.38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农户有偿林业技术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宜春243户农户调查数据

    冷小黑;张小迎;

    以江西宜春24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有偿林业技术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有偿林业技术需求意愿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林业经营历史、林业经营资金获得难易程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对林业政策稳定性的评价等呈显著正相关;与在家劳动力人数呈显著负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1年02期 v.10;No.38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关系博弈分析

    徐峰;邱隆云;肖岚;

    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我国一种重要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此类合作组织中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商等不同博弈方在采取不同博弈策略中的得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降低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成本是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有效措施,农户愿意遵守农产品种养技术标准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和趋势,违约金的多少是决定买卖契约得到切实履行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加快种养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建议。

    2011年02期 v.10;No.3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刘雅静;

    农民不仅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认知主体,也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同时还是该制度的重要监督主体和受益主体。但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民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一是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抱有怀疑态度,投资参合意愿并不强烈;二是部分参合农民在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存在"道德风险",侵蚀了广大参合农民的权益;三是参合农民普遍存在"搭便车"心理,影响了参合农民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想方设法减少或避免参合农民的"道德风险"。

    2011年02期 v.10;No.38 36-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运行中政府责任研究

    姜木枝;

    我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10%的县(市、区)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以后逐步推进,到2020年前,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适龄居民的目标。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这是我国推行的一项统筹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惠农政策,也是政府对于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所承担责任的开始。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除了要有强大的财力作为保障外,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在构建新农保的过程中,怎样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性质及多大范围的责任。

    2011年02期 v.10;No.3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郭金丰;

    农民市民化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民就地市民化将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主要渠道。探讨农民就地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困境,认为农民的合理权益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有限、原有社会关系网络遭到破坏使得农民对于政府提供的就地市民化机会缺乏积极性。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政策思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保护农民合理利益;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采取积极措施,重构新市民的关系网络。

    2011年02期 v.10;No.3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个体特征、环境特征与农村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基于江西调查数据

    康小兰;汪建华;邹晓娟;

    以粮食生产为例,利用江西农村留守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个体特征、环境特征的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老人是江西农业生产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配偶健在情况、农业收入比重、子女支付比重、所在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及自然资源状况等不同水平在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照料孙辈数、村区位、外部支持等不同水平对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3)目前,社区和村委在为留守老人提供劳动帮扶方面存在角色缺位现象,农产品价格保护、农资价格控制、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及自然灾害补偿等留守老人急需的政策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扶助农村留守老人农业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2011年02期 v.10;No.38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 ]
  •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社区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徐世雨;

    农村社区建设是激活农村社会机体的生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社区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实施网络治理,构建有利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02期 v.10;No.3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社区精英功能的维持与变迁——基于对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村的调查

    陈文娟;苏振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根据这一背景,以黄沙村为个案,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区精英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分析农村社区精英在社区治理及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黄沙村的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2011年02期 v.10;No.38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简讯

区域与城市经济

  • 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Panel数据的实证研究

    付金存;李豫新;李芳芳;

    区域经济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工业化程度、人力资本和投资因素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对新疆南疆地区和北疆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作用,其中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南疆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而工业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劳动力数量对北疆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缩小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2011年02期 v.10;No.38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低优因子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评价

    陈思源;张衔;

    在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能源损耗已经不可避免,产生的环境问题也相应地为各方所关注。在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中,要求能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和内在差异,客观准确地对区域内各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将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等纳入低优影响因子,并基于Topsis方法对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区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判模型,确立低优因子影响下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其次,根据Topsis方法的计算步骤,分别求出标准化决策矩阵、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及理想解贴近程度;最后,得到竞争优势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Topsis方法,将低优影响因子纳入产业竞争力加以研究方法可行,Topsis方法较好反映区域产业发展中低优因子的影响,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2011年02期 v.10;No.3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时空扩展特征及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汪娟;王珂;邓劲松;周清;

    以富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6年、2004年和2009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1997—2010年、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提取富阳市1996—2009年的城镇扩展信息及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城镇空间扩展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并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作数量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阳市的城镇用地面积在1996—2009年间增加了3.73倍,从城镇空间扩展的模式上看,城镇的扩展区域主要位于富春江沿岸的两侧,并以富阳城区为中心向周围城镇扩张,建设用地和城镇扩张空间布局与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向和重点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量远远超过了上一轮规划的规模,这主要是上一轮规划没有预测到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超常规发展。城镇化还将快速推进,在杭州湾经济辐射带的带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影响下,富阳市未来的城镇发展的格局逐渐呈现为向东部、西北部延伸扩展的趋势。

    2011年02期 v.10;No.38 82-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理论经济学

  • 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政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

    杨晶;田芳;

    在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损耗与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估算7个行业的能源投入就业弹性。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政策在短期内会导致就业水平尤其是工业部门就业水平的降低,但从长期看节能减排有助于促进就业。因此,政府需要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提高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和服务业以实现就业低碳化。

    2011年02期 v.10;No.38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贸易经济

  • 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性实证分析——基于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

    陈光春;潘忠文;陈玉霞;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贸值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广西的水果、蔬菜、药材的出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水海产品和食糖的出口则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广西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和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减少农产品外贸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以实现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2011年02期 v.10;No.38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协同性的实证分析

    冯静;

    选取4个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和决定服务贸易的2个因素,建立VAR模型,分析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得出现阶段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之间尚未形成良性的协调发展机制,即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之间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2011年02期 v.10;No.38 102-10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旅游管理

  • 旅游解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黄平芳;

    随着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依赖,旅游解说作为旅游地的一种以信息传播为手段的有效管理方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实证旅游解说的生态效用,研究选取10项主要指标在雁南飞茶田景区进行游客满意度抽样调查,然后利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解说生态效用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旅游解说以其受众广泛、媒介多样、内容丰富、情境生动的优势和特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公众参与的机会和信息传播的媒介,也成为打造知识展示的窗口和创造生态教育的情境。

    2011年02期 v.10;No.38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

    郭华;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案例,通过对其中若干不同乡村旅游社区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交替出现,这种交替主要取决于制度框架内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其相互间的博弈构成了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2)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将在一定条件下向正式的制度安排转化;(3)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因此,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应提供利益相对均衡,在满足个体理性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的合理制度安排。

    2011年02期 v.10;No.38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利益协调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

    纪金雄;

    运用共生理论,对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和共生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冲突状况及其共生条件;其次,提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目标模式是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最后,从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和利益保障四方面来构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

    2011年02期 v.10;No.38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发展演变

    冯秀萍;林卿;

    农业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由于资源禀赋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同,农业发展思想也大不相同,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通过审视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状况、生态文明思想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变革,指出生态文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特征,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年02期 v.10;No.38 131-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法律

  •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进展

    赵大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从概念解析、现状分析、实现路径、政府作用及其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2011年02期 v.10;No.38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对策研究

    刘先春;孙明杰;

    随着改革的深入,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自身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经济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支撑,以维稳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贯彻民族政策为原则推进建设,使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民族地区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1年02期 v.10;No.38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周延飞;于水;

    研究分析国内外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及相关研究的现状,认为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积累的结果。根据农村群体性事件诱因体系以及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指导理念,研究构建其初步的预警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完善初步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得出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想。

    2011年02期 v.10;No.38 147-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的权义形态

    伍佳佳;何健;孙敬屿;

    根据新《水法》的规定,我国对流域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于流域水资源的特殊性及其在流域内失衡分布等诸多前置不平等条件,对流域内的各管理主体在法律面前产生了形式平等权利义务关系问题。需根据流域水资源的自身特性,从造成流域管理困境中寻找根源,厘清权利义务,探寻合理配置多元利益主体的权义关系途径,以期使流域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实现水域资源公平、公正合理利用,实现水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02期 v.10;No.38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国外大学生资助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文华;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大学生资助政策改革,目前呈现出上大学收费、多种资助方式并举的局面。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如何完善现行的资助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帮困助学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国外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比较研究,为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体现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11年02期 v.10;No.38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