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昭玖;艾勇波;邓莹;朱红根;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就业稳定性值得关注。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研,并对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差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受年龄、择业机会识别、工资、企业用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工资、企业用工环境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呈正相关,择业机会识别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呈负相关。
2011年01期 v.10;No.37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0 ] |[阅读次数:10 ] - 陈美球;吕添贵;许莉;赵宝苹;李鹏;
利用江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南、湖北6省20县市外出打工者的564份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外出打工对推动耕地流转的现状水平以及促进耕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出打工对耕地流转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外出打工者的承包耕地流转率平均达到66.76%,且表现出耕地流转年限较长、流转合同签订率低的特点,如流转年限2年以上的比例达64.29%,而流转合同签订率仅18.83%。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低、从事行业越稳定、打工经济收入越高,则其承包耕地流转的彻底性越高。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程度;优化农民外出打工环境,增强外出打工的稳定性;加强对外出打工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打工经济收入,是构建外出打工与耕地流转互动机制、实现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双赢"的重要手段。
2011年01期 v.10;No.3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6 ] - 朱红根;翁贞林;陈昭玖;
采用江西省1 145个返乡农民工微观调查资料,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政策支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就越强;而各项具体支持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是否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是否提供税收减免"和"是否提供创业信贷扶持"影响显著。因此,当前政府应优先提供税收减免、创业技能培训及创业信贷扶持以积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2011年01期 v.10;No.37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3 ] - 武学凤;张雅燕;康兰媛;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贡献率、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小学毕业升学率等9个变量来构建分析框架,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贡献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学毕业升学率是影响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农业贡献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呈高度负相关;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2011年01期 v.10;No.37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 ] - 汤夺先;李遥;
城市化与工业化导致失地农民群体出现,其通过获得城市户口、进入城市等方式转变为城市居民,但心理意识、思想观念仍表现为农民意识。在对学术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合肥市JLY小区回迁农民的调查资料分析,认为当前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表现为缺乏必要的城市认同意识,没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文化更新意识普遍淡薄。运用文化堕距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分析失地农民市民意识薄弱的原因,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市民意识变迁相对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城乡二元对立惯性作用带来的城乡居民二元对立心理意识的持续存在导致了失地农民市民意识的淡薄。提出从增强失地农民自身的主体认同性及加强政府部门的作用来培育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指出精神文化城市化对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2011年01期 v.10;No.37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 ] - 张眉;刘伟平;
以广州市生态公益林为代表,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施,运用意愿价值评估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公益林补偿的支付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享受公益林价值的意愿支付费用相差较大,E(WTP)正=27.79元/(月.户),中位值为4.13,样本总体的平均值为19.82。意愿支付值的大小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户籍、职业、环境关注及对广州市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满意程度是影响是否支付的最主要因素。
2011年01期 v.10;No.37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 ] - 杨小山;林奇英;
以福建省农户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软件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济激励下农户使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户参加技术培训情况、农药经销商服务等因素的影响效果显著,基于此提出经济激励下提高农户使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01期 v.10;No.3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5 ] - 张莉莉;
对全国21个省93个村3 362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阐述目前农村住房现状,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建房意愿的因素:建筑时间、房屋面积、家庭人口数、家庭类型,同时建立模型对各因素之间进行定量计算,并从中得到几点结论。
2011年01期 v.10;No.3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吴连翠;陆文聪;
依据安徽省的农户调查资料,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农户模型,模拟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随着补贴标准、农产品价格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的提高而明显增强;随着要素投入成本增加而明显下降,并且要素投入成本增加对粮食产量和家庭收入的负面影响超过粮食补贴政策的正面效应。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粮食补贴标准,改变粮食补贴政策操作模式,逐步建立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的联动机制。
2011年01期 v.10;No.3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 ] - 曾善静;康小兰;刘滨;
蔬菜产业是江西省一个重要农业产业,探清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贸易依存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S等指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生产状况来看,我省蔬菜产品进出口总额绝对值和比重相当低,而各种指标结果显示江西省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不强且正在逐步下降。为此,建议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提升加工技术和扩大出口总量来提升江西省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2011年01期 v.10;No.3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林本喜;欧阳逸民;吴连翠;
以漳州龙海市为例对闽台农业合作中产业化模式进行探讨,从博弈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了龙海市对台合作中的"台资企业+基地+农户"、"台资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台资企业+农技部门+农户"三种典型模式,提出通过消除机会主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农技部门经济功能等策略来优化对台农业合作的产业化模式。
2011年01期 v.10;No.37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贾筱文;姚顺波;
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我国8个苹果主产区(省)在2006—2009年期间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基于非参数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样本期间内苹果主产区的效率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研究期间内,由于纯技术效率下降了3.6%,规模效率下降了0.7%,导致全国苹果生产效率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支出中农户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与苹果生产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苹果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不相关。
2011年01期 v.10;No.37 79-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 ] - 潘天鹏;胡敏华;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首先对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进行背景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建立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初步界定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基本内涵及其组织特征;然后重点从内部组织机构、产权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其运行机制,通过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其组织功能;最后从立法、政策、资金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发展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2011年01期 v.10;No.37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 ]
- 潘泽江;康小兰;刘滨;
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是贫困山区反贫困斗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性挑战,强化农业生态安全建设已刻不容缓。借鉴OECD的PSR分析范式,结合湘粤桂边贫困山区的农业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贫困山区的农业生态安全层次分析模型,并以省级扶贫重点县双牌县为例,运用该层次模型对该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测度,最后,提出警惕农业生态安全、强化农户行为引导、加强农业生态财政投资和生态安全预警等政策建议。
2011年01期 v.10;No.37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黄超;赵小敏;陶丹丹;黄俊;饶金波;郭熙;
通过实施县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最佳空间结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基于区位经济理论之上,综合反规划理论、弹性规划理论和环境生态理论,结合GIS软件,统筹考虑奉新县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县域内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制分区及用地布局进行分析。结果:(1)反规划理论要求优先布局不建设区域,协调区域内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经济发展规划,对禁止建设区布局进行分析。(2)区域经济理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城镇工矿布局要求及江西省宜春市下达的规划约束性指标影响着奉新县允许建设区内建设用地发展方向。(3)在允许建设区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理论指导有条件建设区的布局。同时最后得出限制建设区。(4)奉新县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面积分别为:允许建设区面积5 610.1 hm2,有条件建设区面积802.6 hm2,禁止建设区面积803.01 hm2,限制建设区面积156 773.7 hm2。研究结论:基于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之上,利用GIS,结合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对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得出研究方法对区域内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有促进作用,为区域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1期 v.10;No.37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 ] - 邱佳韵;
选取相关指标,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六市的三大产业。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产业地区间发展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单独而言,第一产业基础较好,但生产水平较低;第二产业效率尚可,但整体规模较小;第三产业发展一般,旅游业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比较分析鄱阳湖六市可见,南昌、九江的三大产业发展比较均衡,整体水平处第一层次;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四市除抚州在第一产业得分最高之外,其他得分都比较接近,与南昌、九江存在较大的差距。故应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养殖业和苗木业;协调工业有序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大力推进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提升南昌、九江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其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快速发展;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四市应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2011年01期 v.10;No.37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邹建锋;
洪垣(号觉山,1507—1593年,字峻之,江西婺源人)融合吸收王阳明与湛甘泉的心学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博文约礼,发展出以生意为心学归宿的生机(几)之学,心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晚年融佛道入儒,追求心体的超越,又自甘于偏僻山村,故其博学体系不得传人。其心性工夫论脱离程朱主静或主敬、走入顿悟一系,最终与佛禅"明觉"思想合流,标志着白沙—甘泉一系自然主义心学的终结。但是,他重视从历史中获得政治知识,重新诠释格物论,在明代心学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阅读洪垣《觉山先生绪言二卷》,可以扩大我们对明代思想的研究,深化对甘泉后学、阳明后学的认识。
2011年01期 v.10;No.37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柳志慎;
《抗倭名将戚继光》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杂文家赵相如的新著。该书作者耗时十二年撰成此作。它是全面反映英雄戚继光一生感人故事的长篇小说。迄今为止,以戚继光为主角的文学艺术作品实在寥寥,民间传说虽有若干,不过是大树之枝叶,难尽躯干之全貌。读此书是读历史、读文化、读艺术,是一部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力作,全著气势恢宏,读后感受颇深。
2011年01期 v.10;No.37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