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5462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陈美球;周雪华;

    在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对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较为系统的剖析,并围绕"效益"、"社保"和"配套制度"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扶农力度,改进扶农方式,确保耕地经营效益;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向资本功能的转化;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壁垒,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相关基础研究,规范农村土地管理。

    2008年04期 v.7;No.2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陈美球;周雪华;

    在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对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较为系统的剖析,并围绕"效益"、"社保"和"配套制度"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扶农力度,改进扶农方式,确保耕地经营效益;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向资本功能的转化;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壁垒,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相关基础研究,规范农村土地管理。

    2008年04期 v.7;No.2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破解农地流转困境及其对策:构建农地流转机制

    帅晓林;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三农"问题将产生重大作用。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多带有趋利性、低效性、被动性、无序性;大部分地区流转速度慢,比重较小。如何通过规范和引导,推进农地流转,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因素,找出破解我国农地流转困境的相关措施,有的放矢,构建市场、政府、农户三者协调一致且高效、规范、有序运行的流转机制。

    2008年04期 v.7;No.28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破解农地流转困境及其对策:构建农地流转机制

    帅晓林;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三农"问题将产生重大作用。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多带有趋利性、低效性、被动性、无序性;大部分地区流转速度慢,比重较小。如何通过规范和引导,推进农地流转,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因素,找出破解我国农地流转困境的相关措施,有的放矢,构建市场、政府、农户三者协调一致且高效、规范、有序运行的流转机制。

    2008年04期 v.7;No.28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卓瑛;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其现实条件,不可能很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农村生活,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很快。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在农村建立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体包括:从文艺、文化活动入手,提高农民社会文化水平;组建农村老年协会,增强农村凝聚力;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福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2008年04期 v.7;No.2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卓瑛;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其现实条件,不可能很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农村生活,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很快。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在农村建立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体包括:从文艺、文化活动入手,提高农民社会文化水平;组建农村老年协会,增强农村凝聚力;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福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2008年04期 v.7;No.2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境遇及路径选择

    刘淑兰;郑逸芳;

    当今时代,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对福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境遇及路径选择

    刘淑兰;郑逸芳;

    当今时代,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对福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力资本城乡协调发展的多重矛盾与破解路径

    张其春;郗永勤;

    我国人力资本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人力资本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却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破解这些制约因素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针对目前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归纳总结了促进人力资本城乡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多重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2008年04期 v.7;No.2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力资本城乡协调发展的多重矛盾与破解路径

    张其春;郗永勤;

    我国人力资本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人力资本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却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破解这些制约因素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针对目前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归纳总结了促进人力资本城乡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多重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2008年04期 v.7;No.2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土地细碎化的正面与负面效应的双重论证——基于河北省农户固定观察点资料的实证研究

    张尹君杰;卓建伟;

    土地细碎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由来已久,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的规模生产有负面影响,它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对提高农民收入、规避市场风险却有正面的效应。以河北省为样本选取地,以种植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有的模型实证分析农作物产量、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与土地细碎化之间的关系。

    2008年04期 v.7;No.2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土地细碎化的正面与负面效应的双重论证——基于河北省农户固定观察点资料的实证研究

    张尹君杰;卓建伟;

    土地细碎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由来已久,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的规模生产有负面影响,它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对提高农民收入、规避市场风险却有正面的效应。以河北省为样本选取地,以种植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有的模型实证分析农作物产量、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与土地细碎化之间的关系。

    2008年04期 v.7;No.2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现代休闲农业实践

    袁力;

    现代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健康分枝,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目前我国西部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现代休闲农业作为现代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复合型产业形态,应从多角度确定发展策略,做到政府引导、面向市场、科学规划。

    2008年04期 v.7;No.2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现代休闲农业实践

    袁力;

    现代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健康分枝,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目前我国西部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现代休闲农业作为现代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复合型产业形态,应从多角度确定发展策略,做到政府引导、面向市场、科学规划。

    2008年04期 v.7;No.2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肖庆业;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对我国农村当前的基础条件、建设重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发展趋势的分析,依据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5大类22个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力求能够全面、科学、准确覆盖和描述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征。

    2008年04期 v.7;No.2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肖庆业;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对我国农村当前的基础条件、建设重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发展趋势的分析,依据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5大类22个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力求能够全面、科学、准确覆盖和描述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征。

    2008年04期 v.7;No.2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国外农村区域发展基本经验及启示

    王芳;胡永盛;李军;

    农村区域发展是时代前进、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加强新型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量,而且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农村区域发展上国外有许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08年04期 v.7;No.2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国外农村区域发展基本经验及启示

    王芳;胡永盛;李军;

    农村区域发展是时代前进、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加强新型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量,而且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农村区域发展上国外有许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08年04期 v.7;No.2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杨瑾;谭娟娟;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的农民工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能否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互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针对现阶段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杨瑾;谭娟娟;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的农民工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能否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互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针对现阶段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李海鹏;叶慧;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2008年04期 v.7;No.2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李海鹏;叶慧;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2008年04期 v.7;No.2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的调研分析——以江西为例

    蔡波;陈昭玖;翁贞林;

    通过调查数据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从短期看不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户从事农业及粮食生产主要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政府补贴、农业生产成本和病虫害。最后提出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的调研分析——以江西为例

    蔡波;陈昭玖;翁贞林;

    通过调查数据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从短期看不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户从事农业及粮食生产主要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政府补贴、农业生产成本和病虫害。最后提出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关系研究——从农地功能的角度

    周陈曦;姬钰;汪云兴;谢元态;

    转型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日趋深化与劳动力转移的多元化。土地历来是农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与生存保证,当前农地主要具有经济与社会保障双重功能。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从农地功能的角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劳动力转移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之间的内在关系。

    2008年04期 v.7;No.2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关系研究——从农地功能的角度

    周陈曦;姬钰;汪云兴;谢元态;

    转型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日趋深化与劳动力转移的多元化。土地历来是农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与生存保证,当前农地主要具有经济与社会保障双重功能。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从农地功能的角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劳动力转移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之间的内在关系。

    2008年04期 v.7;No.2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政策及相关变量对江西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朱林强;沈松英;翁贞林;

    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以江西省为例,研究农业政策变量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业收入有明显影响,但要改变它们却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2008年04期 v.7;No.28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政策及相关变量对江西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朱林强;沈松英;翁贞林;

    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以江西省为例,研究农业政策变量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业收入有明显影响,但要改变它们却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2008年04期 v.7;No.28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南方冬种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基于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许玫;傅青;

    通过对冬种马铃薯产业的生产、销售、加工现状和种植成本及效益分析,展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详细分析塘洲冬种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塘洲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南方冬种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基于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许玫;傅青;

    通过对冬种马铃薯产业的生产、销售、加工现状和种植成本及效益分析,展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详细分析塘洲冬种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塘洲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标准化实施中农户行为实证分析——基于茶农采标行为的研究

    黄文华;林燕金;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调查354个茶农,分析小农户作为理性生产者在农业标准化实施中采标行为的决策依据与获知途径;并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小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8年04期 v.7;No.2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标准化实施中农户行为实证分析——基于茶农采标行为的研究

    黄文华;林燕金;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调查354个茶农,分析小农户作为理性生产者在农业标准化实施中采标行为的决策依据与获知途径;并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小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8年04期 v.7;No.2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农村科技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钟春华;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我国农业发展急需找到新突破口。只有重视农村经济,才能发展农村科技。加强农村科技进步,应改变观念,创新制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发展策略,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调整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科技化、信息化、工业化、企业化、高效化。

    2008年04期 v.7;No.28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发展农村科技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钟春华;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我国农业发展急需找到新突破口。只有重视农村经济,才能发展农村科技。加强农村科技进步,应改变观念,创新制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发展策略,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调整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科技化、信息化、工业化、企业化、高效化。

    2008年04期 v.7;No.28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泛长三角“3+2”框架下江西经济发展前瞻

    谢元态;吴春雅;周陈曦;

    首先分析泛长三角"3+2"发展模式为江西经济发展提供的契机,如江西的交通区位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各种可利用资源数量众多等对接长三角经济区的有利条件、路径选择。接着规划江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三步走的战略进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政府主导,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合作区;(2)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与长三角的经济互补性;(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助江西尽快融入长三角;(4)重点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城市群,加快"后花园"建设,把江西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后方"与中部崛起的"前沿"。

    2008年04期 v.7;No.2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泛长三角“3+2”框架下江西经济发展前瞻

    谢元态;吴春雅;周陈曦;

    首先分析泛长三角"3+2"发展模式为江西经济发展提供的契机,如江西的交通区位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各种可利用资源数量众多等对接长三角经济区的有利条件、路径选择。接着规划江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三步走的战略进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政府主导,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合作区;(2)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与长三角的经济互补性;(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助江西尽快融入长三角;(4)重点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城市群,加快"后花园"建设,把江西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后方"与中部崛起的"前沿"。

    2008年04期 v.7;No.2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廖为明;陈飞平;陆金森;

    近年来,江西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但规划水平低、产业缺乏特色、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不仅要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而且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以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2008年04期 v.7;No.2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廖为明;陈飞平;陆金森;

    近年来,江西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但规划水平低、产业缺乏特色、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不仅要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而且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以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2008年04期 v.7;No.2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当代城市社区转型的结构性特征

    何雨;陈雯;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城市社区层面,随着单位制逐渐解体,城市社区进入了后单位制时期,并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治理形态从"管治"到"自治"、邻里关系从"解体"到"重构"、社会阶层结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分异与隔离。

    2008年04期 v.7;No.28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当代城市社区转型的结构性特征

    何雨;陈雯;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城市社区层面,随着单位制逐渐解体,城市社区进入了后单位制时期,并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治理形态从"管治"到"自治"、邻里关系从"解体"到"重构"、社会阶层结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分异与隔离。

    2008年04期 v.7;No.28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研究

    甘荣俊;郑林;汪为青;王智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差异逐渐拉大,各个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越来越显著。江西处于我国的中部,在全国经济区域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同时江西内部区域间经济是否协调又直接关系到江西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甚至关系到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鄱阳湖地区作为一个地域单元其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分异,以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为依据,通过对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对缩小鄱阳湖地区经济差距提出建议与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研究

    甘荣俊;郑林;汪为青;王智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差异逐渐拉大,各个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越来越显著。江西处于我国的中部,在全国经济区域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同时江西内部区域间经济是否协调又直接关系到江西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甚至关系到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鄱阳湖地区作为一个地域单元其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分异,以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为依据,通过对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对缩小鄱阳湖地区经济差距提出建议与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谢冬明;周琼;金国花;张其海;

    提出一种基于三因素(社会-经济-环境)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即多因子加权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MWSDI)。在结合江西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CSDI),两种模型在假设情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因子加权模型更能准确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对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在当前和未来两个尺度基础之上,简化了计算成本。且模型简明易懂,能够被人们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接受和理解,操作性强,在实践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08年04期 v.7;No.2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谢冬明;周琼;金国花;张其海;

    提出一种基于三因素(社会-经济-环境)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即多因子加权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MWSDI)。在结合江西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CSDI),两种模型在假设情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因子加权模型更能准确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对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在当前和未来两个尺度基础之上,简化了计算成本。且模型简明易懂,能够被人们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接受和理解,操作性强,在实践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08年04期 v.7;No.2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曹小霞;李练军;

    长期以来,尽管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全国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利用最新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对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十大因素中,只有4个因素对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他6个因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力因素、集聚效应因素、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曹小霞;李练军;

    长期以来,尽管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全国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利用最新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对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十大因素中,只有4个因素对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他6个因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力因素、集聚效应因素、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高雪萍;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各个国家和城市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南昌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原则和策略。

    2008年04期 v.7;No.28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高雪萍;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各个国家和城市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南昌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原则和策略。

    2008年04期 v.7;No.28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创新支撑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若干问题思考

    胡长生;

    是固守资源依赖型发展路径,还是选择创新依靠型发展路径;是继续以市场换技术,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成为必须面对并且急于解答的问题。由此而引发的讨论并做出相关的对策选择:树立自信心、加大物质性投入、营造社会文化氛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04期 v.7;No.28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创新支撑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若干问题思考

    胡长生;

    是固守资源依赖型发展路径,还是选择创新依靠型发展路径;是继续以市场换技术,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成为必须面对并且急于解答的问题。由此而引发的讨论并做出相关的对策选择:树立自信心、加大物质性投入、营造社会文化氛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04期 v.7;No.28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书讯

管理科学

  • “火箭助推”模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段世德;

    民营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战略选择,在综合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对外投资的"火箭助推"模型,并结合目前形势给出了民营经济对外投资的政策建议,认为民营经济通过对外投资中的学习与创新,最终要向建立世界品牌努力,实现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

    2008年04期 v.7;No.28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火箭助推”模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段世德;

    民营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战略选择,在综合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对外投资的"火箭助推"模型,并结合目前形势给出了民营经济对外投资的政策建议,认为民营经济通过对外投资中的学习与创新,最终要向建立世界品牌努力,实现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

    2008年04期 v.7;No.28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合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及理论模型研究

    冷小黑;张小迎;郭锦墉;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间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合作营销,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合作营销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优势,对其绩效及时而客观地进行评价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企业间的合作营销,通过建立一套反映合作营销绩效的二级指标体系,构建一个评价中小企业合作营销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促进中小企业合作营销。

    2008年04期 v.7;No.28 112-11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合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及理论模型研究

    冷小黑;张小迎;郭锦墉;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间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合作营销,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合作营销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优势,对其绩效及时而客观地进行评价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企业间的合作营销,通过建立一套反映合作营销绩效的二级指标体系,构建一个评价中小企业合作营销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促进中小企业合作营销。

    2008年04期 v.7;No.28 112-11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商务系统投资回报研究

    欧阳志荣;何薇;江耘;

    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投资大,并伴有风险的活动。通过利用投资回收期、折现现金流量法、内部收益率等分析工具,对持续经营的企业测算它未来的现金流和用折现率R去测算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系统后t时期的价值,从而计算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投资回报率ROI。

    2008年04期 v.7;No.28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商务系统投资回报研究

    欧阳志荣;何薇;江耘;

    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投资大,并伴有风险的活动。通过利用投资回收期、折现现金流量法、内部收益率等分析工具,对持续经营的企业测算它未来的现金流和用折现率R去测算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系统后t时期的价值,从而计算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投资回报率ROI。

    2008年04期 v.7;No.28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着力提升农业类电视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基于江西省农村收视情况的实证调查

    陈旭鑫;曾薇;

    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农村为研究对象,针对电视特别是农业类电视节目在农村的收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当前电视对农信息中主要有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播出时间和内容与农村受众的实际需求错位,农业类电视节目收视份额、知晓度、认可度和忠诚度低等。在分析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从提高电视对农信息传播效果、构建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形成对农传播新格局、满足受众需要、拓展受众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着力提升农业类电视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基于江西省农村收视情况的实证调查

    陈旭鑫;曾薇;

    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农村为研究对象,针对电视特别是农业类电视节目在农村的收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当前电视对农信息中主要有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播出时间和内容与农村受众的实际需求错位,农业类电视节目收视份额、知晓度、认可度和忠诚度低等。在分析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从提高电视对农信息传播效果、构建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形成对农传播新格局、满足受众需要、拓展受众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08年04期 v.7;No.2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生态

  •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讨

    古新仁;刘苑秋;丁新权;

    全球城市化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与生态退化问题日渐突出,以生态功能的恢复、构建健全的生态过程并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是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城市生态公园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植被恢复原则,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近自然森林建设原则、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遵循群落演替原则、生物气候区适应原则,并从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园路设计、水景设计、景点塑造、建筑安排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2008年04期 v.7;No.2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讨

    古新仁;刘苑秋;丁新权;

    全球城市化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与生态退化问题日渐突出,以生态功能的恢复、构建健全的生态过程并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是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城市生态公园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植被恢复原则,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近自然森林建设原则、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遵循群落演替原则、生物气候区适应原则,并从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园路设计、水景设计、景点塑造、建筑安排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2008年04期 v.7;No.2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保护区禁伐令的探析——以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蔡斌;雷小珍;朱卫东;周红占;

    自然保护区禁伐令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一刀切做法,使得天目山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保护区备受法律困扰。通过分析天目山案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提出修改自然保护区禁伐令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修改禁伐令后将会给自然保护区提供经费支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景区景观。

    2008年04期 v.7;No.28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保护区禁伐令的探析——以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蔡斌;雷小珍;朱卫东;周红占;

    自然保护区禁伐令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一刀切做法,使得天目山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保护区备受法律困扰。通过分析天目山案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提出修改自然保护区禁伐令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修改禁伐令后将会给自然保护区提供经费支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景区景观。

    2008年04期 v.7;No.28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黄毓哲;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到深、港及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饮水安全及东江流域沿线城乡经济的繁荣。从介绍东江源生态保护的背景入手,分析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东江源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以及生态补偿的主体、形式和标准。

    2008年04期 v.7;No.2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黄毓哲;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到深、港及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饮水安全及东江流域沿线城乡经济的繁荣。从介绍东江源生态保护的背景入手,分析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东江源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以及生态补偿的主体、形式和标准。

    2008年04期 v.7;No.2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

    罗璇;赵小敏;姜翔云;

    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从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出发,构建起桐乡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相结合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评价桐乡市城市土地集约状况,对桐乡市实际情况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2008年04期 v.7;No.2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

    罗璇;赵小敏;姜翔云;

    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从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出发,构建起桐乡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相结合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评价桐乡市城市土地集约状况,对桐乡市实际情况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2008年04期 v.7;No.2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资源的农业利用与节水农业发展对策——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黄金国;

    湛江市是广东省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旱灾频发地区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用水问题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从水资源条件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分析湛江市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资源的农业利用与节水农业发展对策——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黄金国;

    湛江市是广东省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旱灾频发地区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用水问题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从水资源条件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分析湛江市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吴兴琼;张绿水;

    介绍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和景观要素在城市绿地中的涵义,并论述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变化原理这四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2008年04期 v.7;No.28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吴兴琼;张绿水;

    介绍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和景观要素在城市绿地中的涵义,并论述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变化原理这四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2008年04期 v.7;No.28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法律

  • 自由的乌托邦:萨特自由观评析

    陈富国;陈付龙;

    "自由哲学"在萨特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主张人的自由是价值的惟一基础。但是统观萨特的自由观,其远离生活世界,完全是脱离现实根基的主观意志自由,在生活世界中处处碰壁,最终沦落为"自由的乌托邦",以"不自由"为始点和终点而展示其"自由的乌托邦"的图景。因此,为了正确评价萨特的自由观,以"自由的乌托邦"为逻辑谱系,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价值坐标,对其自由观进行简要评析。

    2008年04期 v.7;No.28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由的乌托邦:萨特自由观评析

    陈富国;陈付龙;

    "自由哲学"在萨特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主张人的自由是价值的惟一基础。但是统观萨特的自由观,其远离生活世界,完全是脱离现实根基的主观意志自由,在生活世界中处处碰壁,最终沦落为"自由的乌托邦",以"不自由"为始点和终点而展示其"自由的乌托邦"的图景。因此,为了正确评价萨特的自由观,以"自由的乌托邦"为逻辑谱系,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价值坐标,对其自由观进行简要评析。

    2008年04期 v.7;No.28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吕洪涛;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必须通过生态道德和法律制度实现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要关爱自然,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精神的完善。

    2008年04期 v.7;No.2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吕洪涛;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必须通过生态道德和法律制度实现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要关爱自然,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精神的完善。

    2008年04期 v.7;No.2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加强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

    涂玉琴;余传元;乐美旺;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受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亦相对淡薄。论述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53-15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加强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

    涂玉琴;余传元;乐美旺;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受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亦相对淡薄。论述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53-15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死刑存废博弈论下的经济学价值功能分析

    王健清;彭兴庭;

    死刑存废之争是近两个半世纪以来法制史上罕见的持久争论,几乎所有的法学派都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然而,经济学是如何认识死刑的呢,死刑的威慑力到底有多大?经济学不仅仅要站在经济人的角度,对死刑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而且,更要把死刑看作一种激励机制,死刑是否能通过惩罚来内化个人行为的外部成本,从而诱导个人选择社会最优的行为。经济学对死刑的分析,不仅仅是理论方面,也包括实证的分析。死刑与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有关,此外,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还与这个社会的信息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正相关。

    2008年04期 v.7;No.28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死刑存废博弈论下的经济学价值功能分析

    王健清;彭兴庭;

    死刑存废之争是近两个半世纪以来法制史上罕见的持久争论,几乎所有的法学派都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然而,经济学是如何认识死刑的呢,死刑的威慑力到底有多大?经济学不仅仅要站在经济人的角度,对死刑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而且,更要把死刑看作一种激励机制,死刑是否能通过惩罚来内化个人行为的外部成本,从而诱导个人选择社会最优的行为。经济学对死刑的分析,不仅仅是理论方面,也包括实证的分析。死刑与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有关,此外,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还与这个社会的信息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正相关。

    2008年04期 v.7;No.28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就业协议

    李孝保;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法律问题。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及其功能在《劳动合同法》的视野中,需要重新思考和界定。就业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应当以《劳动合同法》加以规制。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本质,以《劳动合同法》为视角,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情况,分析就业协议的缺陷所在,并对如何做好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法》的有效衔接等问题作出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就业协议

    李孝保;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法律问题。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及其功能在《劳动合同法》的视野中,需要重新思考和界定。就业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应当以《劳动合同法》加以规制。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本质,以《劳动合同法》为视角,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情况,分析就业协议的缺陷所在,并对如何做好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法》的有效衔接等问题作出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思政与高教管理

  • 论新时期的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卢丽刚;时玉柱;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新时期民族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感天动地、大爱无边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等。

    2008年04期 v.7;No.28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新时期的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卢丽刚;时玉柱;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新时期民族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感天动地、大爱无边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等。

    2008年04期 v.7;No.28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红色资源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略论

    魏佐国;

    红色资源是江西特色鲜明的优势文化资源,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建立红色资源网路平台,而且要对各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同时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必须注意教育形式的有效性。

    2008年04期 v.7;No.28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红色资源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略论

    魏佐国;

    红色资源是江西特色鲜明的优势文化资源,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建立红色资源网路平台,而且要对各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同时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必须注意教育形式的有效性。

    2008年04期 v.7;No.28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许晟;黄双根;

    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凝聚力,而且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理性管理情绪能力的养成。具体阐述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情商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高校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径。

    2008年04期 v.7;No.28 170-17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许晟;黄双根;

    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凝聚力,而且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理性管理情绪能力的养成。具体阐述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情商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高校情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径。

    2008年04期 v.7;No.28 170-17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职校教师职业情感的培育

    魏玉焕;

    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职业技术教育得到飞速发展。但职教师资仍是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要培养数量可观、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从思想意识层面入手,培养职业技术教育老师高尚的职业情感。

    2008年04期 v.7;No.28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职校教师职业情感的培育

    魏玉焕;

    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职业技术教育得到飞速发展。但职教师资仍是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要培养数量可观、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从思想意识层面入手,培养职业技术教育老师高尚的职业情感。

    2008年04期 v.7;No.28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类高校学生创业观调查及分析——以江西AJ大学为例

    陈胜东;王珂;王家萍;

    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学生活动中日益受学生关注的焦点,在很多高校得到较好的发展,农业类高校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抽取江西AJ大学部分专业学生,分非农业类学生及农业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创业的了解情况、创业动机和目的、创业形式及伙伴、创业心态、创业支持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对创业观的认识情况,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作必要的分析。

    2008年04期 v.7;No.28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类高校学生创业观调查及分析——以江西AJ大学为例

    陈胜东;王珂;王家萍;

    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学生活动中日益受学生关注的焦点,在很多高校得到较好的发展,农业类高校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抽取江西AJ大学部分专业学生,分非农业类学生及农业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创业的了解情况、创业动机和目的、创业形式及伙伴、创业心态、创业支持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对创业观的认识情况,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作必要的分析。

    2008年04期 v.7;No.28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焦虑与自我概念、社会环境的路径分析

    邓香兰;陈胜东;

    采用STAI、SSRS、LES和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对250名大学毕业流动人员进行调查,试图了解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的焦虑状况及焦虑与自我概念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影响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焦虑的变量中,社会环境变量在直接影响焦虑的同时,还通过自我概念的间接作用来影响焦虑;此外,自我概念直接影响特质焦虑,间接影响状态焦虑。

    2008年04期 v.7;No.28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焦虑与自我概念、社会环境的路径分析

    邓香兰;陈胜东;

    采用STAI、SSRS、LES和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对250名大学毕业流动人员进行调查,试图了解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的焦虑状况及焦虑与自我概念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影响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焦虑的变量中,社会环境变量在直接影响焦虑的同时,还通过自我概念的间接作用来影响焦虑;此外,自我概念直接影响特质焦虑,间接影响状态焦虑。

    2008年04期 v.7;No.28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以体育案例教学为例

    李为敏;王韶玉;

    案例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创新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增强教学效果。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内涵、案例教学的内涵特征、案例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行探索性研究。

    2008年04期 v.7;No.28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以体育案例教学为例

    李为敏;王韶玉;

    案例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创新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增强教学效果。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内涵、案例教学的内涵特征、案例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行探索性研究。

    2008年04期 v.7;No.28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与图书情报

  • 浅析TEM4考试后主题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课中的应用

    方红;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和交际能力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TEM4考试后主题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课中的运用,并通过实例介绍该模式的设计、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2008年04期 v.7;No.28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TEM4考试后主题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课中的应用

    方红;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和交际能力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TEM4考试后主题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课中的运用,并通过实例介绍该模式的设计、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2008年04期 v.7;No.28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毛怡旸;

    以江西农业大学艺术类本科生为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改善以及艺术类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毛怡旸;

    以江西农业大学艺术类本科生为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改善以及艺术类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8年04期 v.7;No.28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说苑》引《诗》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肖明;刘蓓然;

    西汉经史文献学家刘向《说苑》一书旁征博引典籍之多可谓引人注目,其中引《诗》又独具特色,如对史料原有引《诗》进行录、增、删、改,且绝大多数为直接引用,以全书多达91处,这反映了《诗经》在先秦的至尊地位,也体现了刘向个人的《诗》学观。从修辞角度对《说苑》引《诗》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刘向大量引《诗》是为了以《诗》证事、以《诗》为喻、以《诗》作评,目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进言效果。

    2008年04期 v.7;No.28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说苑》引《诗》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肖明;刘蓓然;

    西汉经史文献学家刘向《说苑》一书旁征博引典籍之多可谓引人注目,其中引《诗》又独具特色,如对史料原有引《诗》进行录、增、删、改,且绝大多数为直接引用,以全书多达91处,这反映了《诗经》在先秦的至尊地位,也体现了刘向个人的《诗》学观。从修辞角度对《说苑》引《诗》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刘向大量引《诗》是为了以《诗》证事、以《诗》为喻、以《诗》作评,目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进言效果。

    2008年04期 v.7;No.28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新探

    朱秀珍;陈新添;

    论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意义,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导读工作的范围与特点等,并提出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解决办法。

    2008年04期 v.7;No.28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新探

    朱秀珍;陈新添;

    论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意义,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导读工作的范围与特点等,并提出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解决办法。

    2008年04期 v.7;No.28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企业搜集竞争情报方法的思考

    辛洪芹;

    从现代企业搜集竞争情报的原则出发,探讨5种常用的竞争情报的搜集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法、调查法、反求工程法、第三方法、四分卫法。

    2008年04期 v.7;No.28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企业搜集竞争情报方法的思考

    辛洪芹;

    从现代企业搜集竞争情报的原则出发,探讨5种常用的竞争情报的搜集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法、调查法、反求工程法、第三方法、四分卫法。

    2008年04期 v.7;No.28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驱动机制

    方图辉;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也是我国档案事业更新观念、转变机制,从困境走向兴旺的希望所在。如何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就成为当今档案界的研究"热点"。

    2008年04期 v.7;No.28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驱动机制

    方图辉;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也是我国档案事业更新观念、转变机制,从困境走向兴旺的希望所在。如何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就成为当今档案界的研究"热点"。

    2008年04期 v.7;No.28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