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锦宏;冉光念;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行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不规范的分配制度、林地流转比较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只有尽快明确林地产权的主体,把林权上升为物权,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8年02期 No.2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凯;王宝柱;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日益显现的负外部性问题却造成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问题为分析框架,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补偿措施。
2008年02期 No.2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晓妹;张诚;陈青平;
运用SWOT分析方法,在利用EFE、IFE模型和QSPM矩阵对江西省农民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和劣势进行要素定量评价和选择的基础上,构建起与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农民创业战略模式,为江西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2008年02期 No.2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聂祖东;王芳;朱述斌;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用来说明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问题。传统经济学一直将农产品市场看作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事实上农产品市场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由于农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到农产品市场的运作效率。而对于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在农产品市场中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消费者的利益也常常被损害。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农产品市场中消费者剩余被削减的原因及对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下的行为进行分析。
2008年02期 No.26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旭宽;
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不管是对于"和谐"还是"发展",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快建立或完善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008年02期 No.2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静春;
农村社会养老、安残、救济特殊困难户是政府职责,也是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责任,现阶段我国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有利有弊,集体供养需要社会互助,建立用社会自助互助补偿社会救助,帮助五保老人回归社会、联谊社区,是民政部门政策配套要做的工作,开展我国农村社会互助需要理念创新。
2008年02期 No.26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詹碧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双赢之举,可以有多种形式,民营企业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提升素质,主动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也应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8年02期 No.26 25-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古新仁;刘苑秋;杨承清;刘燕德;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环境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乡村景观和园林规划与营造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工作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将是园林和景观规划与营造面临新的挑战。剖析我国乡村景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乡村生态园林和景观的功能需求和特点,探讨新农村乡村生态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园林绿化规划、园林绿化与景观营建关键技术、乡村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协调、乡村庭院园林绿化与庭院经济结合、村镇景观园林建设的区域特点表现等具体问题。
2008年02期 No.2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康永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党的自身建设、军队建设的始终,进而保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背景把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再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2008年02期 No.2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郭秀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围绕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8年02期 No.2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谢志勇;
构建农村和谐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在构建农村和谐的进程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认为强化新闻传媒的基础建设、做好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树立全面报道思想、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传播风格的平民化、走专业化建设之路是应对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存在问题的基本策略。
2008年02期 No.2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万丽娟;付得俊;
研究农村教育对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作用表现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分析通过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从而解决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等瓶颈问题。
2008年02期 No.2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单晓铭;葛健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目标,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其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政校合作科技支农的实践探索和农民增收、高职发展的初步成效为例,不仅指出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支农机制的形式内容,而且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一机制的内在根据和必要条件。
2008年02期 No.2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香芬;姚兆余;
选取江苏省X县为研究个案,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获取研究资料,运用社会政策研究过程视角理论,分别从政策的传送、政策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政策过程中的双重主体以及政策过程中的情境制约4个方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
2008年02期 No.2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尹小莉;黄维柳;姜木枝;
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运用于新农合工作开展,既有利于解决新农合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又有利于医疗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各方建立和完善资料并增强其管理功能。其对提高农民参合人健康水平,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实现和谐新农村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2期 No.2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郜智方;杨锐;刘金萍;
渝东南地区多属岩溶环境,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针对其人口、资源、环境特征,提出秀山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同时构建出适合其发展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渝东南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08年02期 No.2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华;
我国经济转型是通过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共同推动的,而产业结构转型中又出现了效率"排斥又吸引"的就业问题,大量只拥有劳动力的低收入者不能正式进入就业、不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旨在通过效率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转型中如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作一探索。
2008年02期 No.26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哲;杨绍安;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之一,专门提出"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当前,最根本的问题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影响人民的生活。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8年02期 No.26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相辉;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而制度创新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现实中,整个市场基本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这时要实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统一,必然要求在政府干预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组织创新,使博弈达到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均衡,从而走出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
2008年02期 No.2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瑞;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榜样,在地理位置上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广东的经济、文化、体育等行业位居我国前列,旅游地点星罗棋布,人文环境优势明显,是国内较为雄厚的体育旅游资源城市之一,但是超前的意识及过分开发已有资源,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到:广东省的体育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体育赛事开发超前,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自然、人文等旅游行业中体育功能开发滞后等问题。
2008年02期 No.26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劲松;
"娃哈哈"自1989年品牌诞生后,一直稳居中国儿童饮料市场主导地位,但自从2002年进军国内童装市场后,却走得异常艰辛。笔者从"娃哈哈"品牌延伸之路出发,认为"娃哈哈"品牌进入童装行业存在着品牌内涵断带、视觉形象断带、核心价值断带等多个方面衔接的问题,使"娃哈哈"品牌在童装市场面临了众多的困境与风险。
2008年02期 No.2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莉娜;
随着房地产业发展趋向成熟,竞争白热化,开发商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创立品牌,通过品牌构建产品"异质性",打造核心竞争力。而这又往往通过其所开发的每个具体项目的品质、价值与服务反映出来。从品牌的核心,品牌沟通的着力点、渲染点以及广告中的整合沟通几个方面讨论了房地产广告中的品牌沟通策略。
2008年02期 No.26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大周;汪威;
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oph Schumpeter)提出:企业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管理职能。以武汉豆香聚食品有限公司为例,从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产品创新和环境创新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更多传统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
2008年02期 No.26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冬福;陈宇;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征,正逐步引入到城市综合竞争指标之中。以浙江某城区为例,提出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现有绿地苗木资源丰富而未被充分利用,新建绿化工程所需苗木却要采购,即现有绿地苗木过剩与绿化建设苗木需求不畅通的问题,造成了苗木资源和政府资金的浪费,进而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调配,明确政府调配的概念,论述政府调配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政府调配提出了5点建议。
2008年02期 No.2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大有;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阐述了当代中国如何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此为基石,构建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框架。
2008年02期 No.2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廖振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概括了我党思想文化建设的历程和经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把握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其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8年02期 No.2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莹;
党的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萌芽阶段,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阶段,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阶段和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成熟阶段。党的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08年02期 No.26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曾蒸;曾春华;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灵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建设。中国几千年的行政活动造就丰富的行政文化并有力地影响着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然后提出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建设应该继承并发扬传统行政文化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做到"两继承三转变",从而全方位的实现现代行政文化建设,为服务型政府的成功构建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2008年02期 No.26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旭霞;熊菲;陈晶;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数字音乐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我们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数字音乐版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字音乐的发展。从我国对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障碍入手,分析我国应如何应对,从而有效地保护版权人合法享有的权利问题。
2008年02期 No.26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卢宇;
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普遍的商务潜规则,已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分析我国现行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存在主要缺陷和不足,商业贿赂概念法律界限不分明;现行立法滞后,反商业法律体系内部存在矛盾;商业贿赂处罚机制不完善。提出完善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的建议,建议指出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2008年02期 No.2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姜方炳;
随着乡村社会的逐步转型,以调解为主的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呈现日趋弱化迹象,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种新形势下,有效整合本土资源,构建现代乡村人民调解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史延续性的尊重,更是顺应乡村社会变迁,在制度上对传统解纷机制的一次超越。
2008年02期 No.26 113-11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方;李志辉;张日清;杨模华;王承南;
博士研究生教育首先要认识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士研究生教育中需要梳理出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自我修身四个教育方面。
2008年02期 No.26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瑛;潘晓华;
人的主体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长点,大学人的主体精神是大学持续性发展的基础。现代工业、资本和技术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迅速发生变化。物质欲望的过分膨胀以及人对其过分的依赖、顺从,导致大学人的全面异化和主体精神的失落。如何寻找"回来的世界",回归和重塑大学人的主体精神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迫切问题。
2008年02期 No.26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鸿;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通过对柔性管理思想内涵及基本特征进行解读,从我国构建和谐校园目标入手,分别从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考虑,进而得出建设和谐校园需要柔性管理思想的观点,并进一步探索柔性管理思想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具体运用。
2008年02期 No.26 124-12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尤树林;朱丹红;朱靖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在基建中引入绩效审计,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工程造价中的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功能评价值和投资进度等指标,试图确立高校基建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并构建其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基建的绩效水平。
2008年02期 No.26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伟;
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回顾了国内对注意力管理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综合运用注意力管理的相关理论解读高校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在明确高校学生注意力的特点、类型和品质的基础上,结合对高校学生注意力管理的迫切性,提出保持注意力的积极方向;扩展无意注意,加深有意注意,发挥两方面优势;提高学生注意力配置的效率和学生注意力影响等管理措施,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2008年02期 No.26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苗晓红;
大学是社会的良知,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生俱来地具有引领文化的重要功能。在我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文化成为当今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学理所当然地肩负起引领和谐文化的责任。大学在文化选择中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履行建设和谐文化的使命,在大学精神建设中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
2008年02期 No.26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刚;
高校媒体有自己的优势,近年来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媒体更新换代频繁,影响力迅速提高。高校媒体在校园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需要在文化内涵建设上做足工夫,需要根据高校不同群体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传播手段以增进传播效果。高校媒体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高校媒体的积极作用,将对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8年02期 No.26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