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4967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基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农民权益保护制度研究

    李长健;孙婧;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在我国目前新农村社区发展中,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为此,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社区发展,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2007年03期 No.2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郭金丰;

    社会保障又称为社会的安全网,通常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大项。目前我国城镇已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却处于探索改革中。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即土地的保障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土地保障并不是社会保障,最后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探讨。

    2007年03期 No.2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BOT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张燕;高翔;张艳斐;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BOT的融资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富余的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又可以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于BOT模式的应用还存很多阻碍,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法律的障碍、项目公司出资法律障碍、政府保证法律障碍以及价格法律的障碍等,而破除这些障碍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以衡平各方利益为核心的BOT融资专项立法及相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

    2007年03期 No.2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约束与创新

    吴金根;余素芳;胡华兵;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

    2007年03期 No.2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

    吴学东;

    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工则是亿万农民的精英。皖西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对皖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出农民工对皖西新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明显、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民工文化心态的嬗变,加速了农民工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民工在输出地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作用则喜忧参半,其积极影响是基础性的、长远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直接的、现实的。

    2007年03期 No.2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民营经济发展

    谢六英;

    在阐述我国农村民营经济发展存在不公平竞争地位、政策扶持不足和自身素质较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育和发展农村民营经济的对策,包括整顿市场秩序、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引导和培育现代新型的农村民营企业等。

    2007年03期 No.2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以江西省新干县为例

    邹水兴;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全省各地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面貌日新月异,小城镇的发展在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结合新干县的实际,就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2007年03期 No.2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管理

  •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刘荣茂;陈荣;

    基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否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收集了1994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江苏省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2007年03期 No.2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的研究

    徐佩华;

    转化农村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最为有效的途经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应立足于我国农村、农民的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农民素质,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补充、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化、整体化的农村教育体系。

    2007年03期 No.2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农地流转的研究及启示

    刘克春;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我国农地流转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指出仅仅研究影响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有其不足之处;提出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过程和决策理由,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和把握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寻找突破口,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007年03期 No.2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农产品比较优势实证指标体系分析

    李道和;

    如何测定和判断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的比较优势,及对其动态进行评估与跟踪,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举出当前较为常用的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的实证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优势指数等;农产品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有:SAI、EAI、AAI和FSD。

    2007年03期 No.2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魏国汶;戴天放;周海波;张春;

    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是今后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7年03期 No.2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行为实证研究

    傅青;郭军海;黄海林;赵丽芬;吴春雅;

    近几年,江西省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大力培植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能牵动经济发展、带动基地壮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蓬勃发展。实证研究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行为,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增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效益的对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23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市贸易的演变及政策取向分析

    张其春;

    阐述了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农村城市化与农村集市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市的发展趋势及其发展对策。

    2007年03期 No.2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国有林场股份合作造林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朱家林场为例

    王金玉;王树柏;

    以黑龙江省朱家林场从2000年开展的股份合作造林为例,通过对其在近几年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目前存在问题的研究,对目前开展的股份合作造林这种改革实践在解决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做出判定,即股份合作造林是一种很好的国有林场改革形式。同时,根据股份合作造林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2007年03期 No.2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西省3个试点县的实证

    刘滨;康小兰;潘晓华;

    对江西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水稻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两年来,无论在主观绩效还是在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提高政府政治信誉租金等客观方面取得了较高的绩效,但结果也表明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方面的成效不明显。文章认为,要使农业科技与农民有效对接应当从创新农业推广机制上入手,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诱致性为主、强制性为辅的方式来完成。

    2007年03期 No.23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营销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及合作关系稳定性分析

    占辉斌;尹琴;

    企业进行合作营销,建立营销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从合作伙伴的兼容性和合作伙伴的贡献能力两大方面对营销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进行研究,并以这两个要素建立二维模型,对营销联盟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007年03期 No.2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土地管理

  • 加拿大BC省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

    陈美球;魏晓华;刘桃菊;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是加拿大第三大省,近20来,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规模地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思路、公众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监督体系等方面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介绍与总结,并结合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的战略背景需求,提出要从重视对规划区域用地冲突问题分析、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健全、融实施评估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

    2007年03期 No.23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RS和GIS支持下城镇土地定级关键性技术研究

    江立武;刘响忠;

    在深入应用RS和GIS支持下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后,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对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应用、数据库建立与管理、土地定级因素空间分析和土地定级单元分计算等,并对上述关键性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2007年03期 No.2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探讨

    王海洪;

    紧紧围绕萍城建设成现代化生态赣湘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通过对萍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及提高绿化意识投入、调整绿化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大环境绿化等措施探讨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03期 No.2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简讯》

区域经济

  • 加强和改进扶贫项目的监测与评估——基于泰国村庄基金的思考

    周绍森;罗序斌;

    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泰国村庄基金是一个很成功的扶贫项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007年03期 No.2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鄂湘赣皖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空间布局研究

    吕桦;钟小根;毛端纤;刘春燕;毛建华;

    鄂湘赣皖4省属于国家"十一五"旅游规划中的"长江中游旅游区,"4省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良好条件。从旅游资源赋存的地理环境出发,对4省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既而从旅游城市、旅游区划和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3个方面提出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构想。

    2007年03期 No.2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背景下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定量测评研究

    朱红根;刘小春;赵刚;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首先对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关系进行定量测评,最后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2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及其发展

    熊小刚;胡启开;翁贞林;

    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在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而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在我国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以廓清研究思路,推进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07年03期 No.2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罗小平;吕建星;齐述华;钟业喜;

    在分析江西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比较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区位和发展轴线分析确定了江西的区域中心城市及其等级。同时根据江西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江西应当采用点-轴开发模式,以京九和浙赣铁路为城市发展主轴线,重点优先发展南昌、九江和赣州三市。

    2007年03期 No.2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区域工业结构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

    吴春雅;

    从区域结构、资本结构、重工业化和高技术化四方面对秦皇岛的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秦皇岛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工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23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东西部财政收支平衡比较

    肖圣飞;邵慧敏;曹光四;

    经验表明,大量财政赤字,特别是地方一级的大量财政赤字的存在,对宏观经济稳定和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将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最终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东西部财政收支平衡,得出影响财政收支平衡的因素,继而对中部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提供借鉴。

    2007年03期 No.23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社会与法律

  • 论可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及法律价值

    刘云华;程云飞;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保压力,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也不例外,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好其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初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然后从公平价值、秩序价值、自由价值、和谐性价值、可持续价值、为法治奠定新的物质与道德基础几个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价值。

    2007年03期 No.2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科学证据的概念和法律性质分析

    郭金明;

    科学证据是指在诉讼程序中,通过运用科学原理或技术方法而发现、揭示或者保全的事实材料。科学证据的外延实际上是开放的,它是用科技方法证明的证据,可以根据证明方法的不同把证据分为普通方法证明的证据和专业方法证明的证据,科学证据属于典型的专业方法证明的证据。它的最大特点是证明其方法的专业性。

    2007年03期 No.2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化人格的标准与培养

    夏志华;王锦祥;

    实现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建设者。探讨什么是人的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现代化人格的标准、以及培养现代化人格的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2007年03期 No.23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高教管理理论与实践

  • 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

    宋秉斌;高鹏;谈红;赵刚;

    从大学的类型、学位制、管理模式、教师的职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美国高等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即以人为本,尊师重教;民主治校,依法管理;注重实践,鼓励创新;教学灵活,看重能力;明确职责,服务地方;严格条件,云集大师。

    2007年03期 No.23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和谐校园六要素探析

    李明;熊能;王萍;

    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迫切需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良好的"三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校内与校外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等六要素出发,对和谐校园如何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2007年03期 No.23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和谐社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廖述香;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参与,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极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从管理权限来看,现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国有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管理模式,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着手,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坚持统一标准、公正客观、诚实守信、高效实用原则,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人档分离、重建档案、遗弃档案等现象,促进人才流动,加快人才社会化进程。

    2007年03期 No.23 139-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新形势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宋玮;简政;谢元态;刘小春;

    高校扩招及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如何保证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化,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替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成为主导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并保障高等教育的内外适性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2007年03期 No.23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公选课的意义与质量的提高

    夏海林;熊能;周红燕;吴晓玉;

    阐述并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公选课开设管理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审批、学生选课指导,公选课教材建设以及公选课开设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评估实践措施。

    2007年03期 No.23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论认识

    盛义保;高海峰;田合雷;

    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现实意义和目标要求出发,对新形势下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的理论认识进行论述,这将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3期 No.23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参与取向及其引导

    章永进;聂荧彬;

    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着轻政治参与而重市场和经济参与,轻校园参与重社会参与,轻传统文化参与而以文化挑战者自居的取向。因此,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政治参与意识;通过礼仪文化教育,增强其文化参与意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其校园参与意识;通过企业实践,提高其经济参与意识,是切实可行的引导路径。

    2007年03期 No.23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教学观转换语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江莉莉;辛敏芳;

    当代教学观念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换,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重新思考。而传统的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不良影响尚在,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挑战。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变革自我的能力和手段;大力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提高教师的现代技术素养;开发教育心理学课程,提高教师的现代心理素养;建立合作型科研制度,提高教师的现代科研素养;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07年03期 No.23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构建以“农”为特色的农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聂志平;徐媛;

    当前,法学本科教育普遍存在小而全、专而不精等情况,同时国内有关法学教育发展理论尚不成熟,对许多问题的探讨还未取得广泛共识,致使高校千人一面,培养模式雷同,以知识传授和采用灌输式教育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校并不多见。农科院校法学专业要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在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一种全新的特色教育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化法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培养出有农科院校法学特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法律人才。

    2007年03期 No.23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纳入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熊晓春;韩菁;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文化障碍,因为中外文化之间互有差异,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不是语言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活动的始终,是非常必要的。

    2007年03期 No.23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农村的信息素质教育对策

    王小雄;郑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对面向农村的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农民进行信息教育,培养农民信息素质,让农民掌握必备的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7年03期 No.23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浅谈高校体育工作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王士明;

    就高校体育工作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析了影响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因素,提出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举措。

    2007年03期 No.23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