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存废博弈论下的经济学价值功能分析
王健清,彭兴庭
摘要(Abstract):
死刑存废之争是近两个半世纪以来法制史上罕见的持久争论,几乎所有的法学派都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然而,经济学是如何认识死刑的呢,死刑的威慑力到底有多大?经济学不仅仅要站在经济人的角度,对死刑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而且,更要把死刑看作一种激励机制,死刑是否能通过惩罚来内化个人行为的外部成本,从而诱导个人选择社会最优的行为。经济学对死刑的分析,不仅仅是理论方面,也包括实证的分析。死刑与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有关,此外,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还与这个社会的信息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正相关。
关键词(KeyWords): 死刑;经济学;威慑;废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健清,彭兴庭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08.04.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59.
- [2]郭立贤.边泌的死刑废除论探析[J].文史哲研究,2003.
- [3]邱兴隆.死刑的效益三维[J].法学家,2003.
- [4][日]长井圆.死刑存废论的抵达点——关于死刑的正当根据[J.]//张弘译.刑事法学,1999.
- [5]谢瑞智.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J].中央文物供应社,163.
- [6]死刑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12.
- [7]喻贵英.析美国公众对死刑的意向抉择[J].1998:11
- [8]曲新久.刑事法学,推动废除死刑:刑法学者的责任[J].2003.
- [9][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册).[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 [10][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9.
- [11]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三联书店.2003:63.
- [12][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61
- [13]郭子贤.边沁的死刑废除论探析[J].文史哲研究,2003:6.
- [14]罗伯特.D.考特,托马斯.S.尤伦.法和经济学第3版.[M]//施少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 [15]高铭暄.刑法专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27-531.
- [16]邱兴隆.死刑的德性[J].刑事法学,2002(2).
- [17]陈兴良.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J].刑事法学,2003(7).
- [18]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