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信任机制建构中的三重维度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Latitudes in Social Trust Mechanism
孙芳兰,孟昀,杨安源
摘要(Abstract):
当今社会信任缺失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在其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制度性因素的权重越来越大,制度、法律和管理运行规则在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社会伦理与关系手段也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制度、伦理、关系在信任机制建构中的不同作用,一个合理的、适宜中国现状与发展态势的信任机制才可能建立。
关键词(KeyWords): 信任机制;制度;伦理;关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10ZX03)
作者(Author): 孙芳兰,孟昀,杨安源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2.01.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34.
-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 [3]房莉杰.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例[J].北京:社会学研究,2009(2).
- [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00.
- [5][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2.
- [6]李彬.走出社会转型时期人际信任的困境[J].济南:齐鲁学刊,2006(2):137.
- [7]何怀宏.底线伦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94.
- [8]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19.
- [9]黄光国.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55.
- [10]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北京:社会学研究,1999(2).
- [11]梁幸枝,邢婷.人情的选择,还是制度的依赖[J].北京:社会,2003(5):54.
- [12]谢绚丽.论社会信任结构与社会整合[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 [13]何显明.信用政府的逻辑——转型期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现象的制度分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 [14]付铁钰.“半熟人社会”中人际信任的困境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 [15]郭琦.“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信任秩序——由西方社会信任的模式反观中国之信任现状[J].北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