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方法研究The Methods Study of Evaluation on Suitability for Construction in Low Hills and Gentle Slopes Resources of Counties
谢文,朱同,郭熙,方倩,谢碧裕
摘要(Abstract):
低丘缓坡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前区域发展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奉新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研究实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奉新县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从地形、生态、社会经济、地质、区位5个因素出发,选取相应评价因子并构建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奉新县低丘缓坡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最后在低丘缓坡宜建性理论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可实现潜力,初步实现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KeyWords): 低丘缓坡;宜建性;GIS;适宜性评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L1140)
作者(Author): 谢文,朱同,郭熙,方倩,谢碧裕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3.04.0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婷.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 [2]邓华灿.基于RS与GIS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 [3]朱晓芸.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 [4]陈竹安,张立亭,余国辉,等.Super Map支持下的广昌县土地适宜性评价[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9):1-2.
- [5]郭欣欣.基于GIS的南京浦口新市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07.
- [6]程孟孟,陈进.多因子综合分析模型在赣江水量分配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1(21):50-52.
- [7]孙华芬,赵俊三,潘邦龙,等.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技术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6):17-19.
- [8]倪绍祥.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6):672-683.
- [9]于伯华.济南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 [10]赵展翔.基于GIS的低丘缓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