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先行:在善治中振兴乡村Governance First:Vitalizing Rural Areas in Good Governance
刘燕
摘要(Abstract):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大目标中,治理有效极为重要。中国农村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最高要求是实现善治,乡村振兴为善治的实现提供契机。治理先行的基本路径为:在培育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自治为主,外力引导协同推进;重视民主,保证农民的政治权力;注重互动参与,让农民成为主体、主力;导入规则和程序,提高治理有效性的基本路径下振兴乡村。鉴于各地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等不一样,各地在实践中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寻求最适宜、高质量、高水平的善治模式实现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善治之路,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乡村振兴善治治理样本和方案。
关键词(KeyWords): 治理先行;善治;乡村振兴;有效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10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7A03051)
作者(Author): 刘燕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20.01.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建军.《老子》“社会善治思想”辨析[J].宗教学研究,2012(4):49-53.
- [2]吴磊.孟子的“善治”思想研究[J].求索,2014(4):80-85.
- [3]冯兴元.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实现善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7-10.
- [4]陈一收.信息公平:新农村民主建设的“善治”考量--一种博弈论的分析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4):174-176.
- [5]欧世平.基于善治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探析[J].江淮论坛,2013(3):44-48.
- [6]陈浩天.民生服务:基层善治与乡村资源整合的政治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6-30.
- [7]王世波,贺磊.走向善治: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反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15-122.
- [8]唐欢庆.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善治[J].中国青年研究,2007(5):42-45.
- [9]黄胜华.善治下的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7):35-38.
- [10]叶莲.从自治到善治: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的治理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2(6):67-70.
- [11]向俊杰.实现农村善治的基本途径分析--对M、C两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J].学术交流,2009(1):84-86.
- [12]孙肖远.新形势下农村基层走向善治的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2(3):16-20.
- [13]李增元,程又中.赋权、放权与维权:转型期的农村基层善治及其实现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7-16.
- [14]金东日,石绍成.村民参与、村干部监督与基层善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8-65.
- [15]王斌通.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善治体系创新--以新乡贤参与治理为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133-139.
- [16]耿永志,张秋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整体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5):717-723.
- [17]吴理财,吴侗.乡村振兴社会建设应先行[J].江汉论坛,2018(4):5-9.
- [18]王忠武.乡村文明的价值结构与新时代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文明复兴之路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8(5):43-48.
- [19]张红宇.乡村振兴与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2018(3):1-4.
- [20]朱泓宇,李扬,蒋远胜.发展村社型合作金融组织推动乡村振兴[J].农村经济,2018(1):21-27.
- [21]胡中应.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2018(5):53-58.
- [22]吕德文.基层权力失控的逻辑[J].西部大开发,2012(7):47-49.
- [2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1(9):40-44.
- [2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
- [25]吴畏.善治的三维定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9.
- [26]邓大才.走向善治之路:自治、法治与德治的选择与组合--以乡村治理体系为研究对象[J].社会科学研究,2018(4):32-38.
- [27]江维国,李立清.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响应:乡村振兴下的乡村治理创新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4):189-195.
- [28]俞可平.更加重视社会自治[J].人民论坛,2011(6):8-9.
- [29]邓大才.治理的类型:从“良序”到“善治”--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J].社会科学战线,2018(9):177-184.
- [30]韦少雄.“规则-程序”:当前村民自治研究范式的有效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8(7):31-37.
- [31]ROTHSTEIN B,TEORELL J.Impartiality as a basic norm for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A reply to Francisco longo and graham wilson[J].Governance,2008,21(2):201-204.
- [32]范和生,刘凯强.德法共治:基层社会善治的实践创新[J].浙江学刊,2018(6):9-16.
- [33]姚大志.善治与合法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