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路径研究——以川南云村的实践为例Exploring Pathway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Yun Village in Southern Sichuan
尹瑶;
摘要(Abstract):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川南云村的社会建设实践为例,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建设的现实遭遇、应对策略及行动逻辑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介入乡村社会场域的过程中,社会组织通过与基层政府、村庄精英、村庄内生性组织、村民等主体建立互动关系,并获得基层政府的政治性支持、地方性权力的接纳、内生性组织的反哺、村民的认可等合法性资源,从而推动社会建设项目落地。社会组织以“内外交互”的逻辑嵌入外源系统的资源,整合村庄的内源系统,从而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乡村归于主位,实现以村庄为主体的社会建设。基于此,建议从关系形态、角色功能、行动目标、主体性等维度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振兴;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主体性;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163)
作者(Authors): 尹瑶;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22.05.6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强,王拓涵.发现社会[J].社会政策研究,2016(1):63-72.
- [2]冷向明,张津.半嵌入性合作:社会组织发展策略的一种新诠释——以W市C社会组织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3):20-28.
- [3]纪莺莺.从“双向嵌入”到“双向赋权”:以N市社区社会组织为例——兼论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J].浙江学刊,2017(1):49-56.
- [4]管兵.竞争性与反向嵌入性: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J].公共管理学报,2015,12(3):83-92.
- [5]曹飞廉.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36-47.
- [6]杨晓梅.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多元主体中的作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23(1):73-77.
- [7]邓燕华.社会建设视角下社会组织的情境合法性[J].中国社会科学,2019(6):147-166.
- [8]赵秀玲.社会组织建设与中国当代乡村政治发展[J].河北学刊,2014,34(6):114-122.
- [9]闫东.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党和社会组织关系的视角[J].新视野,2012(3):84-87.
- [10]郑观蕾,蓝煜昕.渐进式嵌入:不确定性视角下社会组织介入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以S基金会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21,18(1):126-136,174.
- [11]王诗宗,宋程成.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3(5):50-66,205.
- [12]虞维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05(2):32-39,93-94.
- [13]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5(9):146-164,206-207.
- [14]刘祖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博弈、冲突及其治理[J].江海学刊,2008(1):94-99.
- [15]周庆智.地方性规范:作为乡村扩展秩序的基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5):1-11.
- [16]毛明明.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四元主体”关系异化及其修复——基于对贵州省云乡“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J].领导科学,2021(10):108-112.
- [17]王达梅,张文礼.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三层次条件合作共强关系理论”[J].兰州学刊,2021(12):92-103.
- [18]罗家德,李智超.乡村社区自组织治理的信任机制初探——以一个村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例[J].管理世界,2012(10):83-93.
- [19]朱新武,谭枫,秦海波.驻村工作队如何嵌入基层治理?——基于“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案例的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20,13(3):84-101,195-196.
- [20]张登国.第一书记“嵌入式”乡村治理的行动范式与优化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0(11):74-79.
- [21]于健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功能、挑战、路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6):18-24.
- [22]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1-68.
- [23]张玉强,张雷.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市Y村的案例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497-504.
- [24]方劲.乡村发展干预中的内源性能力建设——一项西南贫困村庄的行动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3(4):31-41,95.
- [25]田鹏颖.社会工程视域下“社会关系生产”的新形态[J].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20.
- [26]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48-51.
- [27]张舜禹,郁建兴,朱心怡.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形成机制——一个组织间构建共识性认知的分析框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1):67-81.
- [28]锁利铭.面向共同体的治理:功能机制与网络结构[J].天津社会科学,2020(6):71-78.
- [29]李卫朝,王维.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72-80.
- [30]应小丽.“项目进村”中村庄自主性的扩展与借力效应——基于浙江J村的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13(10):92-98.
- ①遵照学术惯例,本文已对所涉地名进行匿名处理。
- ①该社会组织于2017年在县民政局正式注册,主管部门为团县委。
- ①正因为存在“社会组织社会”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区隔,以及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邓燕华[7]将情境合法性定义为:一个已经享有总体合法性的社会组织在具体项目情境中被服务对象和社区权力精英接受和认可的程度。情境合法性反映的是一个具体环境中的社会关系的属性。
- ②所谓基层政府是指农村的县、乡(镇)两级政府、城市的市辖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本文特指县政府。
- ①“嵌入性”概念由波兰尼提出,经由格兰诺维特发展,主要用来分析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随后有学者提出结构嵌入、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市场嵌入等观点,本文引用此概念旨在分析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嵌入关系。
- ①社区骨干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能力素质,能够在村庄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