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复兴与重构——基于江西莲花县村落祠堂的调研Reviv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Rural Public Cultural Space under the Vis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Village Ancestral Halls in Lianhua County,Jiangxi Province
贺一松,王小雄,贺雨昕,段祖青,曾国生
摘要(Abstract):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重构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乡村文化再造,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问题。以村落祠堂为典型的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农村悠久的文化传统,不仅是村落特殊的文化标识,同时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平台。随着历史变迁,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从社会内涵、社会功能到时代价值相应发生演变。以江西省莲花县为例,其兴修祠堂之风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衰落之后,如今又有复兴之势。当代"盛世修祠",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时代功能,同时要关注现象之后的文化隐忧。重构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完善民间自治机制、创新传统功能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振兴;公共空间;传统文化;祠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XGZD07)
作者(Author): 贺一松,王小雄,贺雨昕,段祖青,曾国生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9.06.8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10.
- [3]伍乐平,张晓萍.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3):7-12.
- [4]陈波,侯雪言.公共文化空间与文化参与: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7(2):168-174.
- [5]王少峰.公共政策与文化空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16.
- [6]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7]傅才武,侯雪言.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释维度与场景设计[J].艺术百家,2016,32(6):38-43.
- [8]戴林琳,徐洪涛.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体系构成及发展变迁[J].北京规划建设,2010(3):74-78.
- [9]朱海龙.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J].科技创业月刊,2005(5):133-135.
- [10]贺少雅.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与功能[J].东方论坛,2019(3):117-128.
- [11]路璐,朱志平.历史、景观与主体: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8(11):115-121.
- [12]陈波.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J].人民论坛,2018(21):125-127.
- [13]方永恒,张艺.试论民族区域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及其建构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5):115-118.
- [14]何兰萍.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与农村文化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2):8-13.
- [15]马永强.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实现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1(3):179-183.
- [16]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 [17]孟祥林.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0-47.
- [18]耿达.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思想战线,2019,45(5):137-146.
- [19]吴理财,夏国锋.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落与复兴——以安徽省农村文化调查为例[J].学习月刊,2006(1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