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细碎化、农户分化及其社会关系——基于广东水稻种植户的考察Land Fragmentation,Rural 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Countryside: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Rice Grow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陈江华,罗凯,尹琴
摘要(Abstract):
基于2 30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地细碎化与农户分化视角,实证分析留守农户家庭村庄内部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家庭在村庄内部的社会关系可能相对较差,而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其家庭在村庄内部社会关系可能相对较好。农地细碎化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外溢与增进相邻地块间农户交流与合作,而对农户家庭村庄内部社会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农地细碎化不利影响的同时,建议积极构建农地细碎化对农村社会关系正向作用的替代机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关系培育与维护机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农户分化;农地细碎化;留守农户;社会关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934003);;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YJ36)
作者(Author): 陈江华,罗凯,尹琴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20.01.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孙宏伟,唐京华.中国农村家户制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影响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6(4):128-133.
- [2]张良.论乡村社会关系的个体化--“外出务工型村庄”社会关系的特征概括[J].江汉论坛,2017(5):139-144.
- [3]刘彤,杨郁.由细碎走向适度规模:土地经营格局变迁对农村治理生态的影响分析[J].理论探讨,2018(3):155-160.
- [4]闫丽娟,胡兆义.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J].长白学刊,2007(6):108-111.
- [5]廖丽旋.转型时期中国农村人际关系变迁[J].黑河学院学报,2012(3):28-31.
- [6]宋国庆,沈丽巍,赖天能.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52-55,62.
- [7]赵仲杰.社会转型期农村人际关系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5-48.
- [8]刘金海.农民行为研究:“关系-行为”范式的探讨及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18(5):126-142.
- [9]仇小玲,屈勇.从“叫人”到“雇人”:关中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87-91.
- [10]张改清.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内生成长--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经济经纬,2008(2):129-131
- [11]王建华,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视域下的农民互助研究[J].农村经济,2012(12):117-120.
- [12]夏支平.熟人社会还是半熟人社会?--乡村人际关系变迁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6-89.
- [13]杨华,杨姿.村庄里的分化:熟人社会、富人在村与阶层怨恨--对东部地区农村阶层分化的若干理解[J].中国农村观察,2017(4):116-129.
- [14]纪月清,熊皛白,刘华.土地细碎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8):105-115.
- [15]马贤磊,仇童伟,钱忠好.农地产权安全性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农户参与--基于江苏、湖北、广西、黑龙江四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2):22-37.
- [16]赵泉民,井世洁.“后乡土”时代人际关系理性化与农民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3(8):203-208.
- [17]阳清.转型时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村人际关系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99-102.
- [18]肖仲辉.论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5):73-76.
- [19]詹国辉,张新文.农村水利设施整体性供给与社会资本的关联效应测度[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8-103.
- [20]赵洁,杨政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了吗?--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6):80-86.
- [21]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3-5.
- [22]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256-257.
- [23]武中哲,韩清怀.农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与治理模式建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5-21,128.
- [24]连雪君,毛雁冰,王红丽.细碎化土地产权、交易成本与农业生产--来自内蒙古中部平原地区乌村的经验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86-92.
- [25]李义波,弓路沙.中国农村社会关系研究述评:理论传统及其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2-108.
- [26]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0-27.
- [27]聂建亮,钟涨宝.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4(4):749-757.
- [28]邹伟,王子坤,徐博,等.农户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1456个农户的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7(5):31-37.
- [29]陈江华,罗明忠,罗琦.农地确权对农户参与农机服务供给的影响分析--基于水稻种植户的考察[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5):508-519.
- (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中国统计年鉴2017》,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indexc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