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流失难题刍议——以ERG理论为视角On Brain Drain i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G Theory
刘成文,张英魁
摘要(Abstract):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这就需要大批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而当前农村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因此,只有努力采取措施,增加农业土地的附加值,推动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调整教育对人才的分配导向,满足人才的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外部人才引得进,内部人才留得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ERG理论;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人才流失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06JA710017);;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
作者(Author): 刘成文,张英魁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08.01.0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C layton P A lderfer.Existence,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 an needs in organ izational settings[M].New York:Free Press,1972:6-29.
- [2]Scherm erhorn J R,Hunt J G,Osborn R N.组织行为学[M].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8.
- [3]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72.
- [4]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R.W.伍德曼.组织行为学(上册)[M].第9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2-213.
-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 [7]梁田康.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缺乏问题突出[OL].新华网,http:www.agri.gov.cn/jjps/t20061124_728005.htm.
- [8]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问题:理论批判与政策思路[J].农业经济导刊,2007(1).
- [9]彭立学.“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马克思主义现实,2007(1).
- [10]刘金海,杨晓丽.农民就业:市场化社会化及其后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3).
- [11]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31.
- [12]孙华炜,韩树森.促进人才回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J].领导科学,2006(8).
- [13]陈锡文.农业、农村经济新发展阶段的体制创新[OL].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7-05-27.
- [14]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10.
- [15]倪伟.精神生活的贫困[J].中国政治,2007(1).
- [16]何宏光.当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整与反思[OL].中国乡村发现网:http://www.zgxcfx.com/Artic le_Show.asp?Artic lelD=126,2006-9-28.
- [17]段付明.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人才问题——来自农村固定观察点石棺村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农业,2006,11.
- [18]成都市委党校课题组.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14.
- [19]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OL].央视国际,http://news.cctv.com/ch ina/20070302/101597.shtm l,200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