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高校为例The Analysis on the Influent Factors of the Behavior 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A Case of Jiangxi Colleges
彭泰中,廖冰,廖文梅,叶小华
摘要(Abstract):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网络舆情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性别、出生地、性格、政治面貌、上网时间、家庭成员、专业类型、感兴趣程度、发泄情绪频率、情感因素、事件话题热度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方向上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建议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学校信息发布、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提高网络道德等引导高校网络舆情。
关键词(KeyWords): 网络舆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MKS1015)
作者(Author): 彭泰中,廖冰,廖文梅,叶小华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3.04.02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姜胜洪.当前基于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34-36.
- [2]祝华新,胡江春,孙文涛.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J].今传媒,2008(2):31.
- [3]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J].教育与职业,2010(7):73.
- [4]许楚玲.论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9):65.
- [5]李育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舆情分析及引导[J].教育探索,2010(1):35-37.
- [6]何裕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6):17-18.
- [7]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11-12.
- [8]郑智斌.青年互联网事件认知及其社会观念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2):69-73.
- [9]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46-48.
- [10]刘毅.网络言论传播与民众舆情表达[J].电影评介,2006(14):102-103.
- [11]王华丽,张九海.网络“恶搞”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5-77.
- [12]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上网情况研究报告[EB/OL].http://www.hiseo.cn/baogao/2010/0623/19.html,2010-06-23.
- [13]理性把控网络舆情[EB/OL].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8/liaowang090818f.shtml,2009-08-18.
- [14]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8):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