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娱乐性组织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解析——以W村“村民自乐班”为个案Functions of Rural Recre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Public Space——A Case Study of "Villagers' Self-entertaining Band" in W Village
李惠芬
摘要(Abstract):
公共空间是一个社会的有机体,"村民自乐班"作为W村的民间自发组织,主要以演唱当地民间小调为主,是一种走向平民的公共空间。它除了为空间内的民众提供一种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之外,还为空间内的成员提供一种自娱自乐的渠道,在演唱民间小调中起到了愉悦身心与寄托情感的作用。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可实现社会的整合与社会资本的培植。此外,它还是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和民主意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一点对于处于"瓶颈"时期我国的民主自治建设十分关键。
关键词(KeyWords): “村民自乐班”;公共空间;功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西学院2011年度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XZ2011-10)
作者(Author): 李惠芬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2.0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5.
- [2][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3]敬海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2):11-13.
- [4]金自宁.公共空间与政治自由的实践——解读阿伦特“积极自由观”[J].比较法研究,2009(1):134-143.
- [5]敬海新,臧胜利.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0-33.
- [6]陈勤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4-121.
- [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71.
- [8]丛知.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社会根源与催生的土壤[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6):63-67.
- [9]叶敬忠,安苗.留守人口与社区公共空间[J].今日中国论坛,2008(6):107-110.
- [10][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2.
-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238-239.
- [12]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人文杂志,2004(6):164-168.
- [13]刘翠霞.论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共同体之路[C].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2007.
- [14]杨芳.公共精神与公民参与[J].岭南学刊,2008(5):44-47.
- [15]李萍.论公共精神的培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83-86.
- [16][英]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璃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17]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J].历史研究,2001(5):100-107,190.
- [18]郭为桂.公共空间与公民参与:大众民主的困境及其出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5(9)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