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文献综述Workforce Shifting of Rural Women in China: Review and Appraisal
吴浜源
摘要(Abstract):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从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之后更多的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近几年来逐步拓展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职业选择、收入水平、迁移与回流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失地妇女的非农就业问题;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影响;三是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迁移和回流选择行为的分析。
关键词(KeyWords): 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浜源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3.04.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Lee E S.A theory of migration[J].Demography,1966,3(1):47-57.
- [2]Lewis W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9-191.
- [3]Todaro M 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1):138-148.
- [4]金一虹.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J].社会学研究,1998(5):106-114.
- [5]笑冬.一个基本的看法:妇女与农村工业化[J].社会学研究,1999(5):23-35.
- [6]许敏敏.走出私人领域——从农村妇女在家庭工厂中的作用看妇女地位[J].社会学研究,2002(1):108-119.
- [7]朱东亮.农村失地青年女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厦门市海沧区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5(7):39-43.
- [8]孙良媛,李琴,林相森.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7(1):65-73.
- [9]李琴,孙良媛.失地妇女就业及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文坛,2007(3):41-51.
- [10]李实.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3):56-69.
- [11]黄祖辉,宋瑜.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杭州市农村务工妇女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9):33-41.
- [12]刘旗,张东平.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性别特征及差异分析——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5(5):26-30.
- [13]吴宏洛.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1):40-45.
- [14]王弘钰,崔宏静.农村女性相对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人口学刊,2012(1):78-83.
- [15]苏群,周春芳.农村女性在城镇的非农就业及迁居意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5):30-34.
- [16]李实.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行为的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1):38-46.
- [17]钟甫宁,徐志刚,栾敬东.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1(2):31-37.
- [18]蔡昉,王美艳.女性劳动力供给特点与教育投资[J].江海学刊,2001(6):35-39.
- [19]刘妍,李岳云.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20-27.
- [20]谭深.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J].社会学研究,1997(1):42-47.
- [21]田东芳,范建刚.人力资本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永久性转移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嘉祥县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9):113-121.
- [22]苏群,刘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2003(8):39-43.
- [23]周春芳,苏群.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于非农就业——基于性别差异的视觉[J].农业技术经济,2008(5):10-16.
- [24]罗桂芬.农村妇女劳动力主体能动性发挥与社会发展[J].管理世界,2001(5):133-144.
- [25]李旻,赵连阁,谭洪波.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10-19.
- [26]金一虹.女性非正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0.
- [27]程名望,史清华.农民工进城务工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77-82.
- [28]侯慧丽.市场转型时期农村迁移女性的职业地位获得——对五城市流动人口移民社区的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5-21.
- [29]郇红艳,孙道德.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别差异与收入——基于皖北农村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6):74-80.
- [30]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12):35-44.
- [31]黄志岭.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工资差异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8):44-51.
- [32]胡平.简析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现实途径[J].农村经济,2005(5):80-82.
- [33]林惠俗.加快农村妇女非农转移的一些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3(6):38-41.
- [34]李亮,杨雪燕.外出务工背景下夫妻资源对农村女性家务分工期望的影响——基于巢湖市居巢区的实证研究[J].社会,2009(2):19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