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动视角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症结与突破Construction of New Industry-Agriculture and Urban-Rural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ctor Mobility:Crux and Breakthrough
罗明忠;刘子玉;
摘要(Abstract):
构建要素自由交互与平等交流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发现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梗阻、土地要素流动城乡有别、资本要素双向流动动力不足以及数据信息要素交换传递不畅是影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的症结。因此,需要以新思维,寻求新突破,以城乡一元化思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双循环"为抓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县域城镇化为重点,完善城乡要素统一市场。
关键词(KeyWords): 要素流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要素统一市场;乡村建设行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1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1515011202);; 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GL03)
作者(Authors): 罗明忠;刘子玉;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21.01.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叶兴庆.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推进城乡双向开放[J].中国农村经济,2020(11):2-12.
- [2]徐洪才.“双循环”战略的两大抓手[J].金融博览(财富),2020(9):1.
- [3]罗明忠,邱海兰.推进城乡要素互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N].广州日报·理论周刊,2019-03-18.
- [4]项松林,孙悦.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融合”[N].学习时报,2020-11-11.
- [5]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中国农村经济,2019(3):2-18.
- [6]温铁军.农村改革要解决农业三要素流出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3(1):36.
- [7]张国献.利益协调视域下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34(5):70-75,126.
- [8]张凤兵,乔翠霞.基于要素配置的城乡利益格局“断裂”与“重构”:文献梳理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9(6):85-93.
- [9]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8-11.
- [10]蔡秀玲,陈贵珍.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要素双向配置[J].社会科学研究,2018(6):51-58.
- [11]王向阳,谭静,申学锋.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20(10):61-67.
- [12]王桂芹,郑颜悦.我国城乡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淮论坛,2020(5):18-24.
- [13]李后强,张永祥,卢加强.基于“渗流模型”的城乡融合发展机理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20(9):10-18.
- [14]蒿慧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困境及突破路径[J].中州学刊,2019(11):49-52.
- [15]武小龙.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发展:一种新型城乡关系的解释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18(4):14-22.
- [16]张海鹏,朱钢.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存在问题及政策启示——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J].开发研究,2017(2):10-16.
- [17]吴丰华,韩文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乡关系:历史脉络、阶段特征和未来展望[J].学术月刊,2018,50(4):58-68.
- [18]徐勇.中国发展道路: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4):1-5,163.
- [19]李华胤.论现代化中后期的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6):75-83.
- [20]杨发祥,杨发萍.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人文杂志,2020(3):119-128.
- [21]张克俊,杜婵.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继承与升华[J].农村经济,2019(11):19-26.
- [22]魏后凯,关兴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3);18-26.
- [23]刘俊杰.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从分割走向融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4-92,166.
- [24]郑瑞强,翁贞林,黄季焜.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要素配置与制度安排——“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综述[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1):1-6.
- [25]杜志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重在以人为本[N].新京报,2020-10-30.
- [26]项巧赟,罗明忠.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村,2019,35(3):4-11.
- [27]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文版)[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 [28]罗必良,罗明忠,胡新艳.破城乡二元思维解二元结构难题[N].南方日报.理论周刊,2019-12-09.
- [29]付春香.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N].光明日报,2020-11-10.
- [30]张贵友.乡村振兴背景下“空心村”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9(5):37-42.
- [31]许恋天,邓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民创业的“后互联网”路径及法治保障[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5):602-612.
- [32]罗必良.小农经营、功能转换与策略选择——兼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三条道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0(1):29-47.
- [33]罗必良.县域城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N].南方日报,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