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培养问题研究述评及发展趋势探讨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Village Cadres
徐兰宾
摘要(Abstract):
以村、村干部及村干部培养的概念界定为着眼点,分别从村干部胜任能力培养、村干部职能意识培养、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干部培养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村干部培养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研究认为,村干部培养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对村干部培养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多变、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深入认识新时期村干部的新问题和新职能,系统研究村干部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逐步完善村干部的激励和保障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和计量分析程度。
关键词(KeyWords): 村干部培养;研究述评;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1BBA10015)
作者(Author): 徐兰宾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3.04.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 [2]陈玉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干部的培育及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 [3]张润君,李秉文.改革开放以来村干部角色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1):21-24.
- [4]陈俊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问题,2006(11):62-63.
- [5]黄学谦.建设新农村应高度重视村干部培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51-52.
- [6]哈斯其其格.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 [7]张良.激励理论巨匠——戴维·麦克利兰[J].现代班组,2010(2):27.
- [8]郭巧云,邓姣,李友德.新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建设问题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0):77-80.
- [9]何李煜.中部地区村干部胜任能力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 [10]姜道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重庆村干部培养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09.
- [11]曾福生,刘纯阳,李燕凌,等.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民众的看法[J].农业经济问题,2006(2):54-60.
- [12]青平,李崇光,吴东.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7):62-71.
- [13]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时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14]陈松青.加强村官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执行力[J].党史党建,2006(11):56-59.
- [15]郭斌,王征兵,等.免税后村干部职能定位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6(2):61-66.
- [16]谭银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职能形象外部调查与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
- [17]刘宇翔,王征兵,等.村干部职能转变后的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索,2005(10):135-138.
- [18]郭斌.中国村干部职能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19]刘勤燕,王征兵.村干部职能演变及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4):124-127.
- [20]杨薇,王征兵.农业税免税时代村干部职能的定位及激励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75-777,783.
- [21]程江.激励的本质与主体性的转化[D].天津:南开大学,2012.
- [22]于斌.村干部激励机制初探[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 [23]余秀江.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激励机制研究[J].学术研究,2007(8):71-77.
- [24]东组健.建立健全村干部队伍激励约束机制[J].党员干部之友,2005(8):4-6.
- [25]张泽.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 [26]秦海燕.资源约束、利益网络与“老板”村干部[D].长春:吉林大学,2012.
- [27]傅光明,邹惠艳.如何激励和约束村干部[J].科学决策月刊,2007(4):27-28.
- [28]古璞.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素质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 [29]张艳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