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研究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Rural Households' Income:An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Based on Social Capital
朱述斌;熊飞雪;朱兼;
摘要(Abstract):
利用江西省2019年“百村千户”1 04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使用互联网能让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增加28.4%,且具有很好的稳健性。从互联网使用方式来看,使用电脑上网的增收效应要大于使用手机上网的增收效应。互联网使用的增收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得以实现,即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互联网使用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最大,而对高收入农户的作用不显著,表明互联网使用具有收入“拉平效应”。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户的互联网使用成本,提升农户的互联网基本使用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的增收效应。
关键词(KeyWords): 互联网使用;农户收入;社会资本;倾向得分匹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40013);; 2021年江西省富硒农业专项(JXFXZD-2021-02)
作者(Authors): 朱述斌;熊飞雪;朱兼;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22.05.5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齐文浩,李明杰,李景波.数字乡村赋能与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农民创业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2):116-125,148.
- [2]刘晓倩,韩青.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8(9):123-134.
- [3]杨柠泽,周静.互联网使用能否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9,36(5):41-48.
- [4]孙华臣,杨真,张骞.互联网深化与农户增收:影响机制和经验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21(5):104-122,141.
- [5]何学松,孔荣.互联网使用、市场意识与农民收入——来自陕西908户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4):55-60.
- [6]胡伦,陆迁.贫困地区农户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增收效应[J].改革,2019(2):74-86.
- [7]AKER J C,GHOSH I,BURRELL J.The promise(and pitfalls)of ICT for agriculture initiativ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6,47(S1):35-48.
- [8]朱红根,宋成校.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20(8):40-53.
- [9]马俊龙,宁光杰.互联网与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J].财经科学,2017(7):50-63.
- [10]周洋,华语音.互联网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5):111-119.
- [11]周广肃,孙浦阳.互联网使用是否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验证[J].南开经济研究,2017(3):18-33.
- [12]冷晨昕,陈前恒.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财贸研究,2017,28(11):42-51.
- [13]陈晓琴,王钊.“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实施路径探讨[J].理论导刊,2017(5):94-96.
- [14]张景娜,张雪凯.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来自CFPS的微观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0(3):57-77.
- [15]谭燕芝,李云仲,胡万俊.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化对城乡收入回报率的差异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88-95.
- [16]PARKER E B.Closing the digital divide in rural America[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0,24(4):281-290.
- [17]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18,39(9):5-22.
- [18]周晔馨,叶静怡.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南方经济,2014(7):35-57.
- [19]LIN 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 [20]PUTNAM R D,LEONARDI R,NANETTI R Y.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 [21]殷俊,刘一伟.互联网使用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2):146-156.
- [22]喻国明,马慧.关系赋权:社会资本配置的新范式——网络重构社会连接之下的社会治理逻辑变革[J].编辑之友,2016(9):5-8.
- [23]赵建国,王嘉箐.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1(5):119-129.
- [24]GROOTAERT C.Social capital,household welfare and poverty in Indonesia[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1999.
- [25]孙伯驰,曹景林.社会资本异质性与农村减贫成效差异——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分析[J].商业研究,2020(1):35-44.
- [26]周晔馨.社会资本在农户收入中的作用——基于中国家计调查(CHIPS2002)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3(4):47-57.
- [27]刘倩.社会资本对收入的作用机制——从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分析[J].经济问题,2017(5):35-41.
- [28]李庆海,吕小锋,李锐,等.社会资本能够缓解农户的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吗?基于四元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7(5):77-98.
- [29]徐超,吴玲萍,孙文平.外出务工经历、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来自CHIPS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7,43(12):30-44.
- [30]刘一伟,刁力.社会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贫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61-71.
- [31]何昊,白永秀.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1,37(6):5-9.
- [32]张莉娜,吕祥伟,倪志良.“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36(3):34-45.
- [33]ROSENBAUM P R,RUBIN D B.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Biometrika,1983,70(1):41-55.
- [34]郭申阳.倾向值分析:统计方法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 [35]CORREA T,PAVEZ I,CONTRERAS J.Digital inclusion through mobile phones?A comparison between mobile-only and computer users in internet access,skills and use[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y,2020,23(7):1074-1091.
- [36]邹伟,崔益邻,周佳宁.农地流转的化肥减量效应——基于地权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9):48-57.
- [37]CARNEIRO P,HECKMAN J J.The evidence on credit constraints in post-secondary schooling[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482):705-734.
- [38]梁志会,张露,张俊飚.土地转入、地块规模与化肥减量——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0(5):73-92.
- [39]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 [40]聂爱云,郭莹.互联网使用与居民社会资本——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9):133-148.
- [41]孙一平,徐英博.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1(7):161-175.
- (1)参见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
- (1)参见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0/6/18/art_21783_190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