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困境及治理体系重构的路径分析——以山东省农村党建示范区为分析对象Plight of Grassroots Service and Path Analysis of Governance System Reconstruction:Taking Rural Party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Analysis Object
沈迁
摘要(Abstract):
基层治理体系是承接服务下沉与治理有效政策实践的核心。已有文献梳理表明,基层治理体系存在失效的"双重困境",即基层治理能力不足,以及难以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山东省招远市农村党建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在于重构基层治理体系,恰恰有效回应中国基层社会面临的"双重困境",打破传统镇村治理体系,形成镇村之间的"中间层级政府"。党委实体化运行凸显行政包干制的治理优势,同时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党员联户网格化机制,成为服务下沉与治理有效政策实践的组织载体与治理载体。这一创新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重构提供一般性路径思考。
关键词(KeyWords): 基层治理体系;双重困境;中间层级政府;行政包干制;党员联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ZZ037)
作者(Author): 沈迁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21.03.4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何继新,郁琭.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的逻辑关联、社会行动与路径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1):43-51.
- [2]贺雪峰.乡村治理40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6):14-16.
- [3]魏建,赵钱龙.中国乡村利益共同体的变迁及其影响--由均势到非均势[J]学习与探索,2008(2):156-161.
- [4]刘建平,陈文琼.“最后一公里”困境与农民动员--对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困境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2):57-63.
- [5]李晓鹏.论“村民自治”的转型和“乡-村”关系的重塑[J].社会主义研究,2016(6):96-101.
- [6]谢忠文.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政党在场与嵌入路径--一项政党与社会关系调适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41-46,189.
- [7]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共计--以江苏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 [8]欧阳静.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11-115.
- [9]赵树凯.乡村关系:在控制中脱节--10省(区)20乡镇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9.
- [10]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1-38,243.
- [11]贺雪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11-16,157.
- [12]杨玉辉.政府行政的无为而治内涵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6-10,2.
- [13]李祖佩.“资源消解自治”--项目下乡背景下的村治困境及其逻辑[J].学习与实践,2012(11):82-87.
- [14]余成龙,冷向明.“项目制”悖论抑或治理问题--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与可持续发展[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2):147-158,176.
- [15]桂华.项目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分析--以农地整治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4(4):50-62.
- [16]贺雪峰.通过资源下乡来重构村庄治理体系[J].农村工作通讯,2017(7):55.
- [17]李冉,聂玉霞.村庄合并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行政化导向及其矫正[J].中国行政管理,2017(9):48-51.
- [18]费孝通.乡土重建[M].长沙:岳麓书社,2011.
- [19]陈伟东.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组织管理运行的规范化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9(4):16-22.
- [20]温松.权责清单、双向考核与基层组织关系重构--以增城区双向考核试点为例[J].岭南学刊,2018(4):40-48.
- [21]杜鹏.利益密集、制度创新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浙江“宁海36条”的实践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5):123-132.
- [22]欧阳静.政治统合制及其运行基础--以县域治理为视角[J].开放时代,2019(2):184-198,10-11.
- [23]杜鹏.一线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制调整与实践基础[J]政治学研究,2020(4):106-118,128.
- [24]王汉生,王一鸽.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基层政权的实践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9,24(2):61-92,244.
- [25]杨华.乡村治权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J].湖湘论坛,2018,31(5):51-61.
- [26]桂华.新时代我国“三农”政策中的十对辩证关系--乡村发展的战略与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1-20.
- [27]韩庆龄.农业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基于村庄基础与农民诉求的双重视角--以江汉平原P村为个案[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95-103,140.
- [28]贺雪峰.农民组织化与再造村社集体[J].开放时代,2019(3):186-196,9.
- [29]徐建宇.村庄党建嵌入村民自治的功能实现机制:一种实践的主张--基于上海J村“巷邻坊”党建服务点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48-58,156.
- [30]谢忠平.基层党建中的形式主义及其整治[J].关东学刊,2019(4):22-27.
- [31]张丹丹.统合型治理:基层党政体制的实践逻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17-24.
- [32]贾海薇,高青莲.基层治理重构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拟合--基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J].浙江学刊,2013(3):208-217.